黃羽肉雞育雛期應如何飼養(yǎng)
黃羽肉雞育雛期應如何飼養(yǎng)
黃羽肉雞肉味鮮美,肉質細嫩滑軟,皮薄,肌間脂肪適量,味香誘人,這一切都得益于它育雛期的科學飼養(yǎng)。今天學習啦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黃羽肉雞育雛期的飼養(yǎng)方法。
黃羽肉雞育雛期的飼養(yǎng)要點:進雛準備
進雛前檢修好雞舍、飼養(yǎng)設備、電源,準備好足夠的食盤、飲水器以及其他用具,然后將雞舍及用具徹底清洗消毒。消毒完成后,將網床、飲水器、食盤和其他用具用消毒水洗刷干凈放入育雛舍內,封閉好門窗,對于新雞舍,每1立方米空間用28毫升福爾馬林加14克高錳酸鉀藥量消毒;對于已養(yǎng)過雞,但未發(fā)生烈性傳染病的雞舍,每1立方米空間用40毫升福爾馬林加20克高錳酸鉀藥量消毒;對曾發(fā)生過烈性傳染病的雞舍,每1立方米空間用50毫升福爾馬林加25克高錳酸鉀藥量消毒。待熏蒸24小時左右,打開門窗排除甲醛氣味,至少空置2周。進雛雞2天前,將設備安裝布置好后提前預溫,將雞舍內溫度調到育雛所需要求。并按雛雞營養(yǎng)標準配置適量的雛雞料,備足墊料,還要備足常用的獸藥、消毒藥和疫苗。
黃羽肉雞育雛期的飼養(yǎng)要點:雛雞選購與運輸
雞苗應從健康無病,尤其是無傳染性疾病的種雞場購買雞苗。選擇的品種應適合當?shù)仫曫B(yǎng)環(huán)境、飼養(yǎng)習慣,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雛雞的挑選方法簡單概括為“一看、二摸、三聽”。雛雞要用專用雛雞盒裝運,運雛車要求既要保溫又要通風良好,行車要穩(wěn),途中不得停留。長途運輸要防止雛雞脫水,最好在出殼后36小時內運到育雛舍,路途遠時可選擇空運。
黃羽肉雞育雛期的飼養(yǎng)要點:光照、密度和通風
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照,晚上以人工補光為主,強度一般1~4日齡掌握在20~25勒克斯,晝夜照明,以便讓雛雞熟悉環(huán)境。以后隨著日齡增大,光照時間和強度應逐步縮短和減弱,2~3周齡為10~15勒克斯,4周齡以后為3~5勒克斯。而且光照時間逐漸減少,直至自然光照。飼養(yǎng)密度要適中,一般每平方米1~2周齡40~20只,3~6周齡以15~10只,7周齡以上10~8只為宜,采用網上平養(yǎng)比地面墊料方式飼養(yǎng)密度可適當提高。注意通風換氣,及時排出舍內氨氣和二氧化碳。
黃羽肉雞育雛期的飼養(yǎng)要點:飲水與開食
買回的雛雞連盒一起散放在育雛室內休息5~10分鐘,再放到地面或網上。雛雞入舍后應先飲水,用加有5%葡萄糖和1%多維的溫水做雛雞的首次飲水,飲水2~3小時后,約有2/5的雛雞有覓食表現(xiàn)時就可開食,把飼料平撒在墊板上,由于雛雞消化道容積小,消化機能差,故不可過量。要求少給勤添,要有足夠的空間讓雛雞自由采食,防止雛雞相互擠壓致死。飼料要求營養(yǎng)豐富,顆粒要求要細小(破碎料)。雛雞生長發(fā)育快,代謝旺盛,所以要保證自由飲水和充足的采食。由于雛雞處于高溫環(huán)境中,間斷飲水會使雛雞干渴而造成搶水、暴飲而導致死亡,缺水也容易發(fā)生脫水而死亡。
黃羽肉雞育雛期的飼養(yǎng)要點:育雛溫、濕度控制
育雛溫度第一周保持在32~35℃,從第2周起每周下降2~3℃,可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來調節(jié)。溫度過高時易引起雛雞上呼吸道疾病、飲水增加、食欲減退等,過低則造成雛雞生長受阻,相互扎堆,扎堆的時間過長就會造成大批雛雞被壓死。如雛雞活潑好動,食欲旺盛,飲水適度,糞便正常,羽毛生長良 好,休息和睡眠安靜,在室(籠)內分布均勻,體重增長正常,則表明舍內溫度適宜。
黃羽肉雞育雛期的飼養(yǎng)要點:斷喙與小公雞閹割
斷喙一般在6~10日齡進行,太早太遲都對雛雞不利。斷喙時,一手握雞,拇指置于雞頭部后端,輕壓頭部和咽部,使雞舌頭縮回,以免灼傷舌頭。如果雞齡較大另一只手可以握住雞的翅膀或雙腿。所用斷喙器孔眼大小應使燒灼圈與鼻孔之間相距2毫米。一般是上喙切去1/2,下喙切去1/3。斷喙燒灼時間一般為2.5~3秒,不能太快,以防切口沒有完全止血,造成雛雞因出血而死亡。為防止斷喙帶來的應激和出血,在斷喙時飼料中應添加雙倍的維生素,斷喙結束后料桶(槽)中的飼料應有一定的厚度,以便于雛雞采食。
黃羽肉雞育雛期的飼養(yǎng)要點:放養(yǎng)管理
(1)放養(yǎng)密度與時間。一般選擇4月初至10月底放牧,這期間林地雜草叢生,蟲、蟻等昆蟲繁衍旺盛,雞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態(tài)飼料。此時,外界氣溫適中,風力不強,能充分利用較長的自然光照,有利于雞的生長發(fā)育。其他月份則采取圈養(yǎng)為主放牧為輔的飼養(yǎng)方式。一般在4周齡后開始放養(yǎng),放養(yǎng)密度以每畝100只左右為宜。初訓的2~3天,因脫溫、放養(yǎng)等影響,可在飲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或復合維生素等,以防應激。 隨雛雞長大,可在舍內外用網圈圍,擴大雛雞活動范圍。放養(yǎng)應選擇晴天,中午將雛雞趕至室外草地或地勢較為開闊的坡地進行放養(yǎng),讓其自由采食植物籽實及昆蟲。放養(yǎng)時間應結合室外氣候和雛雞活動情況靈活掌握。
(2)歸牧調教。放養(yǎng)訓練為盡早讓雞養(yǎng)成在果園山林覓食和傍晚返回棚舍的習慣,放養(yǎng)開始時,可用吹哨法給雞一個響亮信號,進行引導訓練。讓雞群逐步建立起“吹哨—回舍—采食”的條件反射,只要吹哨即可召喚雞群采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雞只會逐步適應外界的氣候和環(huán)境,養(yǎng)成了放牧歸牧的習慣后,全天放牧。
(3)輪牧劃定輪牧區(qū)。一般每5畝地劃為一個牧區(qū),每個牧區(qū)用尼龍網隔開,這樣既能防止老鼠、黃鼠狼等對雞群的侵害和帶入傳染性病菌,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食物鏈的建立。待一個牧區(qū)草蟲不足時,再將雞群轉到另一牧區(qū)放牧,公母雞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區(qū)放養(yǎng)。在養(yǎng)雞數(shù)量少和草蟲不足時,可不分區(qū),或采取每飼養(yǎng)3批雞(一般為1年)后要將放養(yǎng)場轉換至另一個新的地方,使病原菌和宿主脫離,并配合消毒對病原做徹底殺滅。這樣不但能有效減少雞群間病菌的傳染機會,而且有利于植被恢復和場地自然凈化,同時通過雞群的活動,可減少放養(yǎng)場內植株病蟲害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