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毛尖茶的傳說
中國的很多茶葉都具有很多的傳說色彩的,鹿苑毛尖也是一種充滿了歷史傳說的茶,你聽過哪些有關(guān)茶葉的傳說呢,那么下面為你介紹下鹿苑毛尖茶的傳說,希望你喜歡。
鹿苑毛尖茶的傳說
鹿苑毛尖品質(zhì)優(yōu)異,與其茶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有關(guān)。鹿苑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古傳的青獅、白象兩山為該寺天然衛(wèi)士,又有云門山麓的錦屏一峰巍巍矗立,頗為壯觀,為古剎之天然屏障。登上云門山麓,俯瞰群峰,潺潺龍泉河,猶如玉帶回轉(zhuǎn)七曲,逶迤寺前。
兩岸傍山,茶園分布在山腳山腰一帶,滿山峽谷中的蘭草、山花和四季常青的百年楠樹,伴隨茶樹生長。這里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紅砂巖風化的土壤,肥沃疏松,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茶樹生長十分有利。鹿苑寺,位于遠安縣城西北七公里處的鹿溪山中。據(jù)清同治縣志記載:鹿苑寺始建于南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迄今已有770多年歷史。相傳,古時此地山林中常有鹿群出沒,嗷嗷而歌,后有人圍苑馴養(yǎng),久之山名故稱為鹿苑山,又名鹿苑寺。寺廟在““””期間雖多遭破壞,但其神殿僧舍尚存,至今寺院里仍存有多塊歷代文人墨客、云游高僧題詠鐫刻的詩詞歌賦碑文。
鹿苑寺山巖地質(zhì)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巒險峻,鳥鳴空山,蘭香幽谷,苦竹婆娑,溪曲秀美,風光十分迷人。鹿苑寺奇山、異水、珍木、仙竹、花草組構(gòu)成“玉帶七曲”、“錦屏一峰”、“苦竹幽溪”、“松亭呼風”、“石柱沖宵”、“法華古臺”、“羅漢點頭”、“危巖招仙”自然絕妙八景。有詩曰:“玉帶瀠回繞碧流,天開一幅錦屏幽;溪邊竹葉云垂幕,亭畔松蘿月掛鉤。石柱果然千氣象,華臺哪復(fù)記春秋;峰前座擁阿羅漢,笑向招仙日點頭。”
鹿苑寺除自然絕妙“八景”外,另還有“青獅白象”、“觀音巖”、“象尿泉”、“牛鼻洞”、“袈裟堰”、“銀子窩”等眾多景點點綴其間。鹿苑寺一步一景,景景別致新穎,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鹿苑寺一景一圖,景景都有一個美妙的傳說,或文人墨客、或云游高僧配以詩詞歌賦,令人回味悠長,遐想不已,流連忘返。
就先從鹿苑寺東面谷口“袈裟堰”說起吧?,F(xiàn)今,一道混凝土澆鑄的堤壩鎖住鹿溪河水,蓄積的碧綠潭水通過南北岸兩條渠道流入下游農(nóng)田澆灌稻梁??稍诠糯?,農(nóng)人筑壩沒有水泥,只能用石頭、沙土構(gòu)筑。相傳清嘉慶年間,有幾年連遇大旱,稻田無收,鹿溪河下游的農(nóng)人們自發(fā)組織到此谷口筑壩,由于勞動方式、生產(chǎn)資料原始落后,加至水流較急,累筑不成。就在農(nóng)人們?nèi)f般無奈、沮喪之時,鹿苑寺了機和尚來到這里,要農(nóng)人們停工歇息一會兒,陪他說說話,待會兒他來幫忙筑壩。農(nóng)人們心想,一個十指泥土不沾的和尚,除了念經(jīng)還能勞動?況這筑壩不同一般!因此,沒有人理他。見此,了機和尚再不言語,自顧好笑。農(nóng)人們再筑不成,只得停歇下來,與了機和尚閑聊。聊過一陣,看天色不早,了機和尚起身用袈裟兜來一些泥土,順壩基慢慢散落開去。說來奇妙,了機和尚所過之處,堤壩相應(yīng)而成。正在農(nóng)人們驚奇不已之時,了機和尚又將其袈裟脫下,向南岸石壁蓋去。偌大的石壁頓時光芒四射,袈裟嵌鑲其間,堤壩更固,潭水蓄起,農(nóng)人歡呼。古人有《袈裟堰》詩一首為證:“中流砥柱孰能支,惟有了機道法奇。亂石橫潭攔不住,袈裟捧土筑成基。一村人戶無荒歲,兩岸田園少旱期。始信禪功同宇宙,名垂萬古莫狐疑”。人們?yōu)榱思o念了機和尚,將該堰取名為“袈裟堰””。而今,來到鹿苑寺谷口,你第一眼就會發(fā)現(xiàn),在南岸偌大的石壁上,了機和尚的袈裟還清晰了目呢。
還有趣的是,在“袈裟堰”的潭面上,生有酷似一對牛鼻的石洞,據(jù)說是神牛在此飲水。與“袈裟堰”望對的是云門山,因山上經(jīng)常白云盤繞,此山又是鹿苑寺的門戶,故曰“云門”。古時,云門山古木參天,人跡罕至,野鹿成群,故又曰鹿苑山。云門山懸崖峭壁,巍然矗立,為鹿苑寺天然屏障,稱其“錦屏一峰”。有詩贊曰:“翠巖高插錦屏峰,特為云門樹正宗;料得紅塵飛不到,安禪入定自從容。”云門山順山勢看去,在轉(zhuǎn)咀處定格,恰似一頭罕然無比的大象,整個山體故又稱為“白象山”。奇巧的是,在這頭白象的肚臍眼有一常年汩汩而出的清泉,曰“象尿泉”。據(jù)說,喝了這“象尿水”能驅(qū)病防災(zāi),強筋健骨,還能夠得到福蔭,并傳遺子孫。
白象山的鼻梁上生長有一株罕見的百年楠樹,樹桿雖被雷擊半邊,但仍枝葉繁茂。據(jù)考,楠樹一般只在四川、云南等地才適應(yīng)生長,而鹿苑寺這株珍貴楠樹,也許是得享天賜山精石液的滋潤,才這般蔥郁。
白象山的頭頂,古時建有“觀景臺”。山頂二余方丈地盤,四周全用丹巖條石砌圍。站在臺上環(huán)視觀望,鹿苑寺全景盡收眼底。四周山體的奇特組構(gòu),動感中的幻化演繹,啟智者思想徹悟,令樂者心曠神怡。
與白象山僅一水之隔而雄峙的是另一巨獸——青獅山。站在白象山嘴觀看這頭“青獅”,它威風凜凜,似在很遠之處奔獵而來,奔獵中倏地發(fā)現(xiàn)了道旁白色巨象,本來狂馳而東的身軀驟然打住,鬃毛齊豎,扭頭昂首怒峙。“白象”毫不示弱,卷動長鼻迎戰(zhàn),定格成一幅“青獅白象”天然對峙圖。
令人遺憾的是,在清咸豐年間,“青獅”的口被人為鉆鑿而破壞了。而今尚存的是一個丈余長,寬深約一米的大洞口。相傳事情的起因是,當時鹿苑寺院里共有百名和尚,佛事很甚,終年香客朝拜,香火不絕,百名和尚及遠來香客的食糧全在“青獅”的口里而出。一日三餐,有多少和尚及香客,獅口里就流出多少米,但從不多流。而就在其間,四川長江一帶運送大米的船只經(jīng)常無故翻沉。一陰陽先生不辭勞苦,千里循跡來到鹿苑寺,認準四川江中的米船翻沉系這頭“青獅”所為,遂暗下決心,要將其獅口鑿破,鏟除禍患。一日,這一陰陽先生來到寺院,誆騙眾僧說,你們?nèi)杖詹筒鸵婧尤ツ妹祝岫?,如此煩苦,何不讓我來幫你們鑿開這畜生的口,讓其暢流,屯倉積米,免此辛苦呢。僧人們一聽也是,就眾口答應(yīng)了。這陰陽先生請人搭起臺架,弄來錘鑿,急急地就鑿鉆起來,他邊鑿邊念道:“對準獅子的口,畜生乖乖服貼首;鉆破獅子的口,九十九個和尚往外走。”只幾天功夫,就將獅口鑿鉆成了現(xiàn)今這般模樣。至此,獅口里再也流不出一粒米來,陰陽先生也悄然不知去向。寺院里的眾僧方知受騙,大呼上當??上硪?,由于斷了食糧,百名和尚除留一人看守寺院外,九十九名只好走出鹿苑寺另投他處去了。從此,寺院冷落,香火斷絕。
沿“青獅”臨水的一溜溪岸系八景之一“苦竹幽溪”處??上У氖牵司耙约?ldquo;松亭呼風”遭到人為破壞而現(xiàn)已無存。先說“松亭呼風”。原來,在寺院屋后的山嘴上,有一株虬龍古松,松旁還建有一涼亭。由于迎風,這株古松日夜?jié)曣囮?,尤其在月明風清的夜晚,更是酣暢淋漓。有詩喻曰:“松亭影罩梵王宮,千古不凋伴大雄;常會清風明月客,難逢衲子手摩東。”這日夜?jié)暿咕幼≡谒律崂锏牟鑸雎毠と詹荒莒o,夜晚難眠,而嫌擾人被伐掉做了脫粒稻子的板倉,隨后涼亭也被拆掉了。至于“苦竹幽溪”,原沿山腳一條溪邊生長有密密麻麻、層層疊疊桿形棱狀的茂竹,由于其筍食之略有苦味,謂曰“苦竹”。清溪轉(zhuǎn)腳,游魚可數(shù),清風微拂,苦竹婆娑,景色迷人。尤其是在天晴,晨霧氳氤升騰,若靜若動,似明似幻,更添幾分神秘,置身此景,有飄飄欲仙之感。也有詩喻曰:“苦竹無殊紫竹林,何須海島拜觀音;幽溪更勝普佗岸,了卻凡心見佛心。”偌大一片茂密仙竹,由于沒有人管護,被周圍幾村的農(nóng)民逐漸砍割去做了竹具、掃把之類。索取大于生長,導(dǎo)致苗盡根竭,目前僅剩半山坳幾叢搖曳的苦竹了。痛哉,惜哉!
“青獅”臨寺的身面是絕壁危巖,半巖上有一月牙形門洞,曰“招仙洞”,八景之一“危巖招仙”是也。“招仙洞”右側(cè)下有一段山巖皺褶直通溪底,皺褶里積儲的泥土上長滿荊棵雜草。順皺褶攀爬至頂,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斜上窄窄的人鑿棧道可通“招仙洞”。“招仙洞”人是可以上去的,但也相當危險,若稍有不慎,就會跌落懸崖,粉身碎骨,據(jù)鹿苑寺茶場一青年職工講,每年暑天他都要上去一回。進得洞里,除外間大廳外,里面還有人工鑿出的四間石屋,每間可容擺一張桌宴,大廳還可擺兩張桌宴。令人驚奇的是洞里還有一常年不竭的清泉,其清澈甘涼無比。茶場這一青年職工每年上去都要灌上幾壺,拿回家里人享用。據(jù)說長飲此水,有病者能夠得到康復(fù),健康者更是百病不生,故又曰“神來之水”。古人有詩曰:“危巖洞口吐云煙,招得了機成道仙;昔日家風今尚在,后生有志續(xù)前緣。”
“招仙洞”的對面是與云門山毗鄰的羅漢山。羅漢山的迎面系“觀音巖”,正對寺院大門而雄峙矗立。據(jù)說沒有生育和望子盼女的人,面對“觀音巖”跪拜焚香祈禱,可得到子女和獲得賜福。緊鄰“觀音巖”的右側(cè)有兩處勝景,即“八景”中的“羅漢點頭”和“石柱沖宵”。
“羅漢點頭”系一直立在溪邊的十余丈高的石佛。那圓圓的碩大微傾的腦袋,光禿禿的腦頂,說他似是“羅漢點頭”,“似是”不夠,應(yīng)借用現(xiàn)今流行語言形容:酷斃了!這才恰如其分。傳說這位點頭羅漢本是天臺五百羅漢之一,性情懶散,厭煩頻赴例行的齋會,因此偷閑來到這里,觀看遠近而來寺院的萬千香客、蕓蕓眾生跪拜焚香、許愿、懺悔、祈禱……覺得煞是好笑,樂得頻點頭。有詩云:“懶入天臺五百流,閑依鹿苑度春秋。趕齋應(yīng)供無心去,識透禪機暗點頭。”此詩正是對這位點頭羅漢的來路和性情的真實寫照。
“石柱沖宵”系一根拔地而起的巨型沖天石柱,白云纏繞,直指藍天。據(jù)說這根沖天石柱與天庭相連,天庭的神仙可沿石柱往返人間。鹿苑寺的僧人若潛心修煉,獲得正果圓寂,靈魂經(jīng)石柱可到天庭,冊封為神仙。因此,石柱又曰“升仙橋”。有詩為證:“石柱光芒沖漢宵,玄門號曰升仙橋。釋迦也赴蟠桃會,免得往來向別邀。”
鹿苑寺里的僧人圓寂后,尸體皆要運到“法華古臺”焚燒。“法華古臺”是一個獨立的饅頭形的小山包,位于寺院左側(cè),并構(gòu)成寺院的自然屏障。山頂未上去過,但聽現(xiàn)今居住在寺院的茶場職工介紹,山頂面積有半個籃球場大,地勢平坦。但叫人奇怪的是,山頂四周都是紅色巖石,唯獨中間是深厚的土層。寺院的和尚、尼姑圓寂后,尸體坐用一把圈椅,被抬上山頂,放至中央,架上柴火,在眾僧齊聲誦經(jīng)中,燒焚超度靈魂西去。從寺院至山頂很有一段距離,抬運尸體中途還要打歇一次。打歇處的巖壁上,至今還嵌有一塊四字碑刻,曰:“井堂遺愛”?,F(xiàn)存有描繪僧人圓寂后法壇佛事的詩一首為證:“梁世法和避亂來,委身此地脫塵埃;大乘講罷歸西去,空把芳名寄古臺。”
越過“法華古臺”山腳邊的溪水,向前西去百米,有一道山埡,再沿道道石梯上行百步,就到了埡頂。這道兩山突兀夾峙的山埡,名“銀子崗”。在崗頂左側(cè)斜坡石壁上,有一草帽大的圓窩,曰“銀子窩”。據(jù)傳說,這“銀子窩”為一樂濟好施窮人的財神掌管,心地善良的窮苦人爬上坡壁可在窩里拿到銀子,盤剝窮人的富人則拿不到,而心存不良的歹人不僅拿不到,而且會從巖壁上滾下來,摔得他頭破血流。還傳說,不管窮人亦或富人,只要心地善良,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上去摸一把“銀子窩”,就會交上財運,日后必發(fā)??墒?,通往“銀子窩”那坡壁上幾個淺淺的腳蹬,也是不好上去的喲,即使你上去了,而下來卻比上去更難哩。“銀子崗”系鹿苑寺西邊的門戶。站在崗頂,俯視腳下從深遠崇山處一路奔流而來的清澈碧綠的鹿溪河,左繞右旋,連續(xù)七個回折,恰似一條抖動而變化的玉帶,飄出云門山,向南遠去。這里也遺有古人一首《玉帶七曲》為其壯色:“七曲環(huán)流滌垢污,淘開慧性見真吾;不須蘇子留形跡,也與云門作畫圖。”
鹿苑寺,地理得天獨厚,占據(jù)兩大寶地,即佛教圣地及絕品黃茶生產(chǎn)地。山因鹿名,寺隨山名,茶隨寺名,名山名寺名茶,天設(shè)地造,一脈相承。鹿苑茶的種植起源,相傳在建寺之初有一僧在寺邊發(fā)現(xiàn)一株茶樹,采后品嘗,馨香濃郁,回味無窮,驚呼神茶!頓時寺院傳開,僧徒紛紛種植,當?shù)厝罕娨哺傁嘁N。后來,又在寺后的巖坡上發(fā)現(xiàn)三株罕見的白茶樹,色白芽壯,品質(zhì)超群,因此又有“白茶鹿苑寺”之稱。據(jù)清同治縣志記載:“安邑侯憩此,問及茶艾,僧言:土人采伐,鮮有存者。”至清乾隆年間,鹿苑茶被選為“貢品”,乾隆皇帝飲后,頓覺清香滿口,精神倍增,夜寢難眠,龍顏大悅,御名鹿苑茶為“好淫茶”。清光緒九年,臨濟正宗四十五世僧人金田云游此寺講經(jīng),品飲鹿苑茶賦詩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種馨香滿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參禪能伏睡魔軍。”鹿苑茶系中國黃茶之珍品,色澤谷黃,白毫滿披,條索環(huán)狀,蘭草香味持久,滋味醇厚甘涼,葉底嫩黃勻整、純凈,在全國33種名茶中,鹿苑茶占據(jù)第30位。
鹿苑寺,是大自然的造化與賜予,是鬼斧神工的集成與展示。人們期待著鹿苑寺景區(qū)能夠早日開發(fā),到那時,盡情游覽鹿苑風光,品嘗絕品“貢茶”,領(lǐng)略佛教文化的神秘魅力。
鹿苑毛尖茶的簡單介紹
鹿苑毛尖屬黃茶類,產(chǎn)于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遠安縣古屬峽州,唐代陸羽《茶經(jīng)》中就有遠安產(chǎn)茶之記載。據(jù)縣志遠載,鹿苑茶起初(公元1225)年為鹿苑增寺側(cè)載值,產(chǎn)量甚微,當?shù)卮迕褚姴柘阄稘猓銧幱谙嘁N,遂擴大到山前屋后種植,從而得以發(fā)展?,F(xiàn)已在鹿苑一帶創(chuàng)制出一種黃茶類的鹿苑毛尖。
鹿苑茶品質(zhì)獨具風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譽為湖北茶中之佳品。
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就選為貢茶。
清代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高僧金田來到鹿苑巡寺講法,品茶題詩,稱頌鹿苑茶為絕品。詩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種馨香滿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參禪能伏睡魔軍。”
看了“鹿苑毛尖茶的傳說”的人還看了:
1.蒙頂黃芽茶的傳說
鹿苑毛尖茶的傳說
上一篇:毛蟹茶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