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jīng)典茶道有趣的小故事
茶道已經(jīng)流傳了千年以上,至此出現(xiàn)了許多有關(guān)于茶道的小故事。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小故事,一起來看看。
茶道小故事1
某年秋天,利休吩咐長子道安為茶會準(zhǔn)備庭院。道安認(rèn)真地打掃干凈后,利休前來檢查,對道安說:“沒有準(zhǔn)備好。”道安又打掃了一遍,可是仍然通不過利休的檢查。如此再三后,道安終于忍不住問父親——究竟哪里沒有準(zhǔn)備好?利休走到小徑旁的楓樹邊,輕輕搖動樹干,灑下了一地紅色的楓葉,然后說:“這樣就好了。”
不清掃不足以表示敬意和認(rèn)真,無落葉不足以表現(xiàn)自然。不過,提前半天打掃,留半天讓葉子自然落下不好嗎?
豐臣秀吉在長濱城當(dāng)城主時,一次經(jīng)過寺院,口渴要茶喝,寺院侍童石田三成先上一碗大茶碗,盛了七八成滿的粗茶。秀吉當(dāng)時一飲而盡,覺得味道不錯,溫度適中,口干舌燥的感覺頓時全消,第二碗茶盛了五成左右的稍溫茶,秀吉還是一飲而盡,而且馬上還又要一碗,第三碗,石田三成把茶具換成小茶碗,茶量也更少。舌尖觸及茶水能感覺到熱燙。豐臣秀吉問其用意,石田解釋說:這第一杯大碗溫茶是為解渴的,所以溫度要適當(dāng),量也要大,第二杯用中碗的熱茶,是因為已經(jīng)喝了一大碗不會太渴了,稍帶有品茗之意,所以溫度要稍熱,量也要小些,第三杯,不為解渴,純粹是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熱茶。
這一年這個侍童才14歲。
利休將茶道回歸到了淡泊自然的最初。他留下的一句話成為后世茶人的至理名言:“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夏天如何使茶室涼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溫暖,炭要放得適當(dāng),利于燒水,茶要點得可口,這就是茶道的秘訣。”
茶道小故事2
皎然淡泊名利,坦率豁達,不喜送往迎來的俗套,《贈韋早陸羽》:「只將陶與謝,終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識,逢人懶道名?!乖娭袑㈨f、陸二人比作陶淵明與謝靈運,表明皎然不愿多交朋友,只和韋卓、陸羽相處足矣,「不欲多相識,逢人懶道名」,其個性率真若此,大有陶淵明「我醉欲眠,卿且去?!沟恼嫘郧?。
品茶是皎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嗜好,《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喜見幽人會,初開野客茶,日成東井葉,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zhuǎn)嘉,投鐺涌作沬,著碗聚生花。稍與禪經(jīng)近,聊將睡網(wǎng)賒。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褂讶嗽伤蛠硖炷可讲?,皎然高興的賦詩致謝,敘述了他與陸迅等友人分享天目山茶的樂趣?!逗喜萏米x書招李少府》:「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隱居。為憐松子壽,還卜道家書。藥院常無客,茶樽獨對余。有時招逸史,來飯野中蔬?!?a href='http://www.yishupeixun.net/hobby/yincha/' target='_blank'>飲茶、讀書、飯野蔬,生活型態(tài)雖然簡單,卻是皎然養(yǎng)生的秘訣。
此外皎然亦與陸羽一樣關(guān)心著茶事,《顧渚行寄裴方舟》:「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guān)。鶗鴃鳴時芳草死,山家漸欲收茶子。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時。由來慣采無遠近,陰嶺長兮陽崖淺。大寒山下葉未生,小寒山中葉初卷。吳婉攜籠上翠微,蒙蒙香*罥春衣。迷山乍被落花亂,度水時驚啼鳥飛。家園不遠乘露摘,歸時露彩猶滴瀝。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來勝金液。昨夜西峰雨色過,朝尋新茗復(fù)如何?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采之長太息。清冷真人待子元,貯此芳香思何極?」詩中詳細地記下了茶樹生長環(huán)境、采收季節(jié)和方法、茶葉品質(zhì)語氣后的關(guān)系,層層相扣,是研究當(dāng)時湖州茶事的史料。
茶道小故事3
孫皓以茶代酒
晉代陳壽的《三國志》里面寫了這樣一件事:
吳王孫皓喜歡大宴群臣,宴會時,在座的賓客們至少都要飲七升酒,雖然不一定要喝進嘴里,但是一定要斟,卜并亮盞說干。有位大臣韋曜的酒量只有二升,孫皓對他破例,擔(dān)心他因不勝酒力而出洋相,就偷偷賜給他茶來代替酒。
這個故事出現(xiàn)在《三國志》中的《吳志·韋曜傳》里面。韋曜字弘嗣,他本名韋昭,因為陳壽是晉朝的官員,為了避晉武帝的父親司馬昭的違,就將其改為韋曜。他是吳郡云陽人,因為博學(xué)多聞而被孫皓重視。
孫皓在歷史上是一個暴君,他是三國時期東吳的第四代國君,也是最后一個君主,即位之前做的是烏程侯,景侯死去后他繼位為國君,生性嗜酒,而且殘暴好殺。雖然孫皓對韋曜十分欣賞,在酒席宴上暗中幫他作弊,以茶水代替酒,令他能夠得過“酒關(guān)”,可是如果韋曜一旦不順從他的意思,他就翻臉不認(rèn)人,甚至拔刀相向。
韋曜的為人非常耿直磊落,雖然在酒席宴上他也不拒絕一些“偷梁換柱”、“暗度陳倉”的小把戲,可是如果事情關(guān)系到國家大事,他絕對是~是一,二是二,決不含糊。所以他在奉命記錄有關(guān)孫皓之父南陽王孫和事跡的時候,就秉筆直書,把一見不得人的事毫不隱諱地寫了下來。這件事情觸怒了孫皓,韋曜就因此被殺頭。
“以茶代酒”的事一直流傳到了今天,也為一些人效仿,認(rèn)為這是一件文雅之舉,這恐怕是孫皓和韋曜所意想不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孫皓原先的封號烏程侯是因其封地烏程(今浙江湖州南)而得名,烏程這個地方其實就是我國較早的茶產(chǎn)地。按照南朝宋寇謙之《吳興記》的記載,烏程縣兩二十里有座溫山,那里出產(chǎn)“御荈”。這個“荈”就是茶。一般學(xué)者認(rèn)為,溫山出產(chǎn)“御荈”可以上溯到孫皓被封為烏程侯的年代,即吳景帝永安七年(264年)前后,并且以此還作出當(dāng)時已有御茶園的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