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道藝術(shù)
茶文化茶道藝術(shù)
茶被人類發(fā)現(xiàn)和利用大約有4000年到10000年的歷史。茶道茶道,茶以載道,“道”寓于飲茶之中。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藝術(shù)要求,一起來看看。
茶道藝術(shù)要求
1 茶具必須清洗潔凈;
2 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
3 講求水沸適度。劉禹錫在一首煎茶詩中說:“驟雨松風入鼎來,白云滿盞花徘徊。”茶便煎好了。蘇東坡則更加形象地寫道:“蟹眼已過魚眼生,嗖嗖欲作松風鳴”(蟹眼形容水沸時的小氣泡,魚眼指隨后出現(xiàn)的大些的氣泡);
4 要求使用名貴優(yōu)質(zhì)茶具,并規(guī)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于茶湯香氣充分升揚。
以上四條是茶道基本的要件,如果說這幾點都達不到的話,就妄論茶道。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
茶道既然是講究大自然的美,因而所有刻意的不自然的人和事要盡可能避免,否則的話,則有違茶道。
已故的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他提出中國的茶道應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茶道文化的本身特點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時,佛教也認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給茶道下一個定義,把茶道作為一個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時也限制了茶人的想像力,淡化了通過心靈去悟道時產(chǎn)生的玄妙感覺。
總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是指導茶文化活動的最高原則。
茶道的簡介
中國的茶葉分為基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
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xiàn)一定的禮節(jié)、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shù)。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jié)合,并通過茶藝表現(xiàn)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nèi)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nèi)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guī)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jié),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和飲者的修養(yǎng)、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nèi)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一種具體表現(xiàn),談茶文化必須結(jié)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 。茶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nèi)涵禮相結(jié)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jié)現(xiàn)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茶文化茶道藝術(shù)_茶道藝術(shù)要求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