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與道的關系
道家的學說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中國茶道與道的關系,一起來看看。
中國茶道與道的關系
一、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現(xiàn)為人對自然的回歸渴望,以及人對“道”的體認。具體地說,人化自然表現(xiàn)為在品茶時樂于于自然親近,在思想情感上能與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與自然相比擬并通過茶事實踐去體悟自然的規(guī)律。這種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現(xiàn)。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不同,中國茶道“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別強烈,表現(xiàn)味茶人們在品茶時追求寄情于山水,忘情與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
詩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對著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樣的茶能在詩人心中永久留香,而萬里清風則送詩人夢游華胥國,并羽化成仙,神游蓬萊三山,可視為人化自然的極至。茶人也只有達到人化自然的境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為自己的品格,才能從茶壺水沸聲中聽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體的自然,才能徹悟茶道、天道、人道。
二、自然化的人
“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萬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國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萬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與人進行精神上的相互溝通的生命體,所以在中國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顯得格外可愛,格外親切。
在中國茶道中,自然人化不僅表現(xiàn)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環(huán)境的人化,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
對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蒼山”,鄭板橋品茶邀請“一片青山入座”,陸龜蒙品茶“綺席風開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護幽人塹”,齊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鵑”,曹雪芹品茶“金籠鸚鵡喚茶湯”,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鶴是交游”,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風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
全詩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結(jié)合,情景交融、動靜結(jié)合、聲色并茂、虛實相生。
正因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國茶人心里充滿著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中國茶人有著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強烈渴望,所以中國茶人最能領略到“情來爽朗滿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覺鶴心杳冥”那種與大自然達到“物我玄會”的絕妙感受。
中國茶道中道的理念
一、尊人
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xiàn)形式上常見于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于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如果僅用杯子喝茶,而杯托、杯蓋都放在茶桌上,這種手法稱為“唯我獨尊”。對茶的認識上,古人認為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的靈芽。對于茶,天地有涵栽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人的功勞最大。
二、貴生
貴生是道家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義思想。在道家貴生、養(yǎng)生、樂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yǎng)生的功能,以及怡情養(yǎng)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講究太多的規(guī)矩,而是從養(yǎng)生貴生的目的出發(fā),以茶來助長功行內(nèi)力。如馬鈺的一首《長思仁·茶》中寫道:
一槍茶,二槍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未作差。
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
可見,道家飲茶與世俗熱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貪圖功利名祿的人飲茶會失眠,這表明他們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賜給道家的瓊漿仙露,飲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體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當作忘卻紅塵煩惱,逍遙享樂精神的一大樂事。對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調(diào)歌頭·詠茶》一詞中寫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
碾破春無限,飛起綠塵埃。
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
喚醒青州從事,戰(zhàn)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
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為了要在茶道達到“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靜法門。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中國茶道把“靜”視為“四諦”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時心境達到“一私不留”、一塵不染,一妄不存的空靈境界呢?道家也為茶道提供了入靜的法門,這稱之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聰明。茶道提倡人與自然的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以及“滌除玄鑒”“澄心味象”的審美觀照,均可通過“坐忘”來實現(xiàn)。
四、無己
道家不拘名教,純?nèi)巫匀?,曠達逍遙的廚師態(tài)度也是中國茶道的處世之道。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無我,并非是從肉體上消滅自我,而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無我”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幾年來臺灣海峽兩岸茶人頻頻聯(lián)合舉辦國際“無我”茶會,日本、韓國茶人也積極參與,這正是對”無我“境界的一種有益嘗試。
五、道法自然,返樸歸真
中國茶道強調(diào)“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zhì)、行為、精神三個層次。
物質(zhì)方面,中國茶道認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的“珍木靈芽”,在種茶、采茶、制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才能產(chǎn)出好茶,
行為方面,中國茶道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樸實味美,東則行云流水,靜如山岳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發(fā)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樸歸真,表現(xiàn)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使自己的心靈隨茶香彌漫,仿佛自己與宇宙融合,升華到“悟我“的境界。
中國茶道中的禪與道的關系
我們常說茶葉是呈現(xiàn)出東方文化傳統(tǒng)的飲品。而禪與茶幾千年來的淵源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關系之一,“茶禪一味”,這兩者原本是兩種文化,逐漸影響,逐漸交融。自從陸羽寫就《茶經(jīng)》,中國的茶道文化即正式形成。此后飲茶不僅成為人們?nèi)粘I畹闹匾M成部分,在文人雅士之間,茶具、茶葉、環(huán)境、甚至水質(zhì),人格等方面也更加受到重視。自然,在寺廟里,僧侶們也選擇以茶待客,茶在這時也逐漸變成了禪僧們開悟的工具,以及對于佛經(jīng),佛理的理解的物質(zhì)載體。茶是如何引導禪門學人走向開悟,趙州禪師三稱“吃茶去”,成為了茶禪合融的一個重要契機。
伊藤古鑒的《茶和禪》,也極為詳細地從日本學者的角度介紹了茶禪之間水乳交融的關系。他將茶與禪的三個特征歸于“不立文學”、“枯淡清寂”與“無一物”,正可以參考比較。
第一“不立文字”,禪學,禪則系念寂靜,正審思慮,是佛家六種達到真正解脫的方法之一。漢語的禪定,是梵語“Dhyana”之音與漢語“靜定”結(jié)合而成,靜慮,是指心體寂靜能省慮的意思,即在靜定中觀察思慮。禪也可以叫做定,但是在定中觀察,思考,因此,禪亦不是用語言來加以說明的,在兩宋以后,禪宗才出現(xiàn)了僧傳,語錄等著作。“禪總是令人自悟自得,自悟始于茶余飯事的實際生活,如同奴仆,任人驅(qū)使。”禪是在生活中品味出來的,在茶余飯后,在樹下風中,禪是以心傳心的觀念之間傳承的珍貴。
茶道也一樣。如果要學到真正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是在觀察中,在師父的言行中品味茶道之中蘊含的苦與甘。是有靈魂的,蘊含在浮沉的茶葉與飄逸的杯盞之間。執(zhí)杯要輕盈,柔軟而沉穩(wěn);茶葉要細甄,如飄花飛絮。所有的茶似乎是一樣的,像所有的人生命都像是向死而生一樣。但似乎也是有一些不同的,在不同的環(huán)境,感受到的意境與茶道的精神也是不同。杜繼文在《中國禪宗通史》中將禪定的性質(zhì)歸結(jié)為心理學上的注意,即任何思維活動都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精神集中,思考專一。認為“修習者趺坐靜思,將注意力高度集中,以此控制自己的全部意識活動,使其按既定的構(gòu)想和思維路線行進,從而達到特定的宗教幻境,或道德效用,或理論結(jié)論。”
其二,枯淡靜寂。不懂禪宗的人總覺得念佛的辛苦之處。禪與茶在這一點是很相似的,苦只是剛?cè)肟跁r候的澀味,茶性之苦與佛教之苦的觀念是一致的,先苦后甜即為人生。但從慧能開頓悟法門之后,禪就已經(jīng)不受限于坐禪這一形式之中,而是在衣食住行的日常行為,在這之中體悟時時存在且最為普遍的佛家大悟。林冶在《中國茶道》中提到“茶禪一味”的思想基礎,就將其概括為:苦、靜、凡、放??嘣谇拔囊呀?jīng)提到,后三字是指兩者皆通過靜寂的形式進行身心的內(nèi)省,從凡事、俗事中了解與品悟,以及放下煩惱、欲望、牽掛等物品茶,或者參禪。
第三,無一物。六祖惠能稱其是“本來無一物”,還有“畢竟無所得”之說。禪門弟子所追求的,是與事物內(nèi)在的本質(zhì),做最直接的融合。因此外在的點點滴滴,對確切感知真理來說,只會是“妨礙”而已。丹霞和尚曾拿木質(zhì)的佛像燒火取暖,“鄧州丹霞山天然禪師至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院主喝曰:何得燒我木佛。師以杖子撥灰曰:吾燒取舍利。主曰:佛有何舍利。師曰:即無舍利,更取兩尊燒。”這里的禪師,因為致力向內(nèi)在的自我,尋求真正的佛性,而非外在的形象和符號。無一物就指的是堅決不向任何事物妥協(xié),貫徹自己的行為原則的處事風格,意思說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自己做自己。其實在這樣一種出世的狀態(tài)下,甚至生死都無所顧忌了。
伊藤列舉的這些禪的特征,說明禪及其落腳點是“無所得無所悟”。賢者選擇自己的生活,瞬息的生命里感受宇宙的奧義,正如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發(fā)展的影響極其深遠,而這也應該是禪所具有的意義。
中國茶道與道的關系相關文章:
4.茶道與禪道
6.茶道與道教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