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的比較
中日茶道的比較
中國人不輕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劍有劍道,連摔跤搏擊也有柔道、跆拳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日茶道的比較,希望對您有用。
中日茶道的比較
1.“茶”和“茶文化”的起源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在中國最早發(fā)現了茶葉并加以利用,我國還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在中國,茶葉最初是在四川省周圍種植,然后擴展到東部、南部等廣大地區(qū),最后全國傳播。日本的最澄和尚在中國學習佛教然后把茶的種子傳入日本。然后茶就在近江(滋賀縣)附近種植,而且通過嵯峨天皇的大力推薦種植,茶得以在日本各地廣泛種植。在中國飲茶最初是作為藥用,然后漸漸演變成日常生活中的喝茶。陸羽的《茶經》是我國制茶、飲茶和茶文化形成的背景基礎。而且中國的茶文化是從當做藥飲開始慢慢演化成喝茶,品茶。這是一個從“實用主義”演變成“精神文化”的過程。此后茶和儒教開始產生了關聯,并廣泛融合在詩文、書畫、陶瓷工藝等方面。日本“茶”文化的歷史正好相反,是從“精神層面”到“實用主義”的演變。就飲茶方式說,中國和日本是完全不同的風格。此外,日本的茶道即沏沫茶法是中國宋代即日本中世紀時期的飲茶方式的反映。
2.“茶道”的概念
在東方文化中,“茶道”是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實際上一旦說到“茶道”大部分人就會和日本聯系起來。實際上,“茶道”這個詞在中國從唐朝開始應用了近千年。中國人認為“道”是完美思想的學說,關乎于宇宙,人生規(guī)則。對于中國人來說,“道”是不會簡單說出來的。但是在日本品茶稱作“茶道”,賞花稱作“花道”,劍術稱為“劍道”,摔跤搏擊稱為“柔道”。在中國飲食、游樂活動中升華成“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是以茶為媒介的生活中的一種禮儀,是精神修養(yǎng)的一種體現。
3.中國的“茶道”
“茶道”作為一種精神修養(yǎng)很快在中國興起,中國人至少在唐朝或是更早時期,喝茶就作為一種精神修養(yǎng)的“道”而存在。唐朝的《封氏見聞錄》中就有“茶道”這個詞的記載,這是“茶道”出現在文獻資料中的最早記載。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各異,茶的種類比較多。中國對于“茶”的分類是根據茶的形狀、目的不同而分。一般出口的茶不同,有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等,也有壓縮茶和即融茶。擁有豐富的茶類資源,中國“茶”的品質得到重要認可。另外,中國人根據茶葉種類的不同,茶具和泡茶的方法也不同。中國的茶藝非常重視要泡好茶用什么樣的好方法。現在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色”、“香”、“味”、“形”一整套評價標準。在中國,最開始的茶道是以推行道家五行和諧和儒家中庸之道為本的。中國的茶具都是細致打造的瓷器。例如飲茶用的茶壺通常都是紫砂壺,而且對茶具的造型、花紋、材料、顏色、美感方面都有嚴格標準。
4.日本的“茶道”
日本沏茶時最重視的是沏茶的“間”,并且十分重視其中的精神體現。泡茶的方法不像中國那么多。日本有綠茶出產,還有雨露茶、煎茶、綠墨茶、粗茶等種類。日本的茶道深受中國茶道影響,非常重視其過程?,F代研究表明,古代日本并沒有種植茶葉,沒有飲茶習慣,飲茶習慣大概形成于8世紀,從中國傳到日本。日本茶道的目的,不重茶優(yōu)劣的鑒別,味道濃淡的體會,而是通過復雜的儀式,實現對靜寂境界的一種追求,達到和諧、陶冶情操的目的。日本的茶道強調“茶和禪的一體”,吸收了中國茶道的一部分,而且更加強調人們的和平共存,促進人們互敬互重,互相友愛,也推動人們形成清廉高潔的素質。日本的茶道重視自身內心的反省,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本來的禪道精神。
5.中日茶道特征比較
在中國最先提出了“茶道”這一概念,但是沒有具體形式,中國的“茶道”重視精神,輕形式。在茶道的內容和形式上,中日茶文化主要相異在“道”上,“實用”到“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到“實用”,葉子一樣的“茶”和粉末狀的“茶”,一個重視“品”和一個重視過程,這些都是中日茶文化差別所在。中國的“茶道”是儒、佛、道教精華的融合吸收,強調“中庸”,“茶禪合一”,“天人合一”,形成自己獨有的精神。中國的“茶道”崇尚自然,而不是像日本茶道那樣重視形式。因此,在中國日本的“茶道”稱作“茶藝”更合適。
中日茶文化比較
一、起源和發(fā)展
說起茶的起源,一定會追溯到中國。古人說:百姓七件事,茶米油鹽醬醋茶。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曲茶。中國早在神農氏時期就有關于茶的記錄,唐朝的唐羽在其《茶經》里寫道: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由此可見,中國的飲茶文化的發(fā)源極早。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出現了野生的大茶樹,現今也在中國的許多地方發(fā)現了直徑長達一米的大茶樹,樹齡普遍在1700年以上,足以說明中國是茶樹的發(fā)源地。在中國,茶最早的用途是入藥,傳說神農嘗百草,遇十二毒,得茶解之。東漢華佗《食經》中說:苦荼久食,益意思。其記錄了茶的醫(y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藝飲茶之風的興起,茶已經脫離普通的飲品。唐朝時期,中國茶文化飛速發(fā)展,形成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唐羽所作《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他將佛、道、儒三家思想融入茶中形成了中國的茶道精神。宋代時期,茶葉文化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不僅因為文人的推動也因為整個時代背景的推動。茶文化在這個時期生機勃勃,但是茶藝逐漸走向了復雜繁瑣精細,反而失去了茶藝本身的品質。而到了元朝,出于游牧民族豪放不羈的性格和漢族文人對山河破碎的感慨無心茶藝文化使得茶藝返璞歸真。待到明清時期,茶的種類逐漸增多,泡茶的形式技藝精細,到了清朝,茶葉的出口成為一種正式的行業(yè),各類關于茶的作品也增多。
而在古代日本是沒有原生的茶樹的,自然而然也就沒有飲茶的習慣。在日本,普遍認為茶葉是在9世紀初由遣唐使最澄和尚從中國帶回日本,將種子種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后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偶得和尚奉茶,茶葉從這時才見于日本正史。但是,此時的茶在日本只是曇花一現,并沒有留下太多的記錄。后于中國宋代時期,遣唐使榮西禪師兩次到訪中國,回日本時再次將茶葉的種子帶回國,并種植于筑前國背振山,1207年榮西禪師又將種子贈送給明惠上人,其將種子種植于尾高山寺內,至此飲茶才在僧人之間流傳開來。1214年,大將軍源實朝因為宿醉引起頭痛,榮西禪師敬獻了茶葉,擺脫了頭痛,至此茶在士大夫和武士之間流行起來。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僧人村田珠光將思想融入茶中,才真正意義上形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其被稱為日本茶道始祖。后又經過千利休等人的細化,日本茶道才逐漸規(guī)范起來。
因此,在起源上來說,中國是茶的發(fā)源地,茶文化的起源地,而日本的茶道文化比中國晚了很多年。
二、精神上的不同
中國的茶文化的發(fā)展是一個由下而上的過程,先是由普通的百姓喜飲茶而逐漸發(fā)展到統(tǒng)治階層,是普通平民大眾的日常喜好。在中國,飲茶是一種比較悠閑的放松方式,是使人內心平靜下來的一種方式。中國飲茶之人多帶著儒家的仁者氣息,修養(yǎng)很高。喝茶是一種反省內求的方式。這是中國茶文化的精神之一:仁。而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茶是南方嘉木,在種茶、采茶、制茶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中國的道家思想也恰好強調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這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精神之一:無為。中國人以茶修德,以茶養(yǎng)性,茶的禪意和佛的禪意是一致的。茶以水而清明、沖泡再三清香醒神。茶道好靜,在追求茶道的靜之中也就是佛家的禪境。這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精神之一:清靜。
日本的茶道文化主要是由中國傳入,因此其精神很大一部分受到中國佛、道、儒三家的影響。其中又以佛家思想為主要。日本茶道精神主要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和敬清寂、一期一會、獨坐觀念。日本茶道最重要的精神之一,主旨是無。和、敬、清、寂是從無里衍生出來的四象,這和中國的太極很像。而一期一會意思是說人的一生只能遇見一次唯一的一個人和一件事。千利休將其融入到日本茶道中,通過一系列的茶道活動,包括水、飯、談、茶四大步,最后完成時使亭主和主客、從客靜心清志,由茶道的一系列活動體現出一期一會、難得一面、世當珍惜的理念。獨坐觀念”一語出自幕末大老、茶道名人井伊直弼的著作《茶湯一會集》。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說,“獨坐”就是說獨自靜坐。“觀念”的意思則是靜靜的思考、認真的思考。獨自坐在茶室里靜靜的回味思考今天發(fā)生的事情,此生不可能再遇見。而此時飲茶人的心境是有禪意的,也就是之前說的主旨上的無。從什么也沒有衍生到生生萬物。此時而言重要的就并不是茶本身的味道,而是內心的平靜余味。
從中國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精神上來說,兩者的精神內涵都有佛家的思想。從喝茶處可見茶道中的禪意。但是中國茶文化是佛道儒三家的精髓結合,而日本則是更多的注重佛家的禪意。因此,兩者在本質上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區(qū)別的。
中日茶道的比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