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jié)是什么節(jié)
中元節(jié)是什么節(jié)
隨著2016年中元的臨近,很多人不知道中元節(jié)指的是什么節(jié)日,也不知道這一天應(yīng)該要注意哪些事情,那么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小編來告訴你什么是中元節(jié),2016年的中元節(jié)又是在什么時候。
中元節(jié)的時間
2016年08月17日,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星期三
中元節(jié)介紹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jié)”,也稱“中元節(jié)”,有些地方俗稱“鬼節(jié)”、“施孤”,又稱亡人節(jié)、七月半。
“鬼節(jié)”,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qū)為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nèi)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jié)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nèi)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里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里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后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里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lǐng)錢。”最后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jīng)中《盂蘭盆經(jīng)》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jīng),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jié)。不過后來除設(shè)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中元節(jié)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jié)又稱“鬼節(jié)”或“孟蘭盆會”。根據(jù)五雜俎的記載:“道經(jīng)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jīng),餓節(jié)囚徒亦得解脫。”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jīng),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jié)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jié)的傳說
有關(guān)中元節(jié)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guān),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guān)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yè)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jié)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jié)”,也稱“中元節(jié)”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jié)”,“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jīng)中《盂蘭盆經(jīng)》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節(jié)常見的四大習俗
1、普度
普渡時家家門前都會擺設(shè)祭品於供桌,屋檐下掛紙燈,用來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養(yǎng)他們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拜。
“放焰口”這一中元節(jié)民俗活動是受佛教影響而產(chǎn)生發(fā)展起來的。佛教六道輪回中有“餓鬼道”,這些鬼腹大如山,咽細如針,飯食到口即為口中火焰燒成灰炭,因此雖有飲食亦不能受。“放焰口”即為救度餓鬼,為其施食的活動。發(fā)展到現(xiàn)代,這一節(jié)俗已漸漸被人們所遺忘。但與此類似的“普度”儀式在臺灣仍比較流行。
普度活動一般帶有以下三個目的:一、祭奠先祖亡魂;二、薦享無主冤魂;三、超度新死亡鬼。過去,帶著這些目的,民間各地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普度活動,如湖南寧遠“中元,各家購紙燭、金錁、銀錁,或紙箱及冥包等類,焚化。且于三日前,折冬青一枝,置神龕上,并供酒食、饈饌,如待大賓,云每年是節(jié),祖宗靈魂必歸家一次。”又如山東民俗以“清明日、中元節(jié)、十月朔為三冥節(jié),城隍出巡,儀仗甚豐,妓等白衣白裙手捧鏈索扮作女囚(囚魂),若戲中所演紙?zhí)K三者。乘敞轎隨行,謂藉以讖除罪惡”。再如近世湖北監(jiān)利于“七月七日,祭祖禰、謂之迎亡。連享七日,焚楮薦之,曰送亡。新死者,則于是月朔(初一)迎祭,與此夕奠送”。
在臺灣普度的形式又分為公普和私普。私普就是以街、莊等居住單位為主的普度,從七月初一到三十,大家商議好時間輪流普度。普度時都會在門口擺設(shè)長長的供桌,擺上豐盛的菜飯以及其它的食物等,每盤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俗稱“拜門口”。同時,家家門前、檐下都掛盞圓形紙燈,一面寫“陰光普照”或“慶贊中元”,一面為“路燈”,這是用來照引路途,使這些孤魂野鬼能找到可以供養(yǎng)他們的地方,又叫“樹燈篙”。
公普又稱為“廟普”,一般都在七月十五舉行,俗語又叫“拜七月半”。通常以寺廟為中心,由廟寺主事者來主持。這一天,人們往往在街頭巷口搭起法師座和祭孤堂,設(shè)起普度壇。普度壇中央懸掛著“盂蘭盆會”的橫幅或三官大帝像。祭孤臺上立著幾塊靈位,有“男孤魂之位”和“女孤魂之位”,這是召喚各方?jīng)]有主兒的“餓鬼”前來受祭。為了怕施食時“小鬼”搶不過“大鬼”,還特設(shè)“兒童男女孤魂之位”的靈牌。在壇前邊擺有上下兩層桌子:上桌放一個斗燈,下桌放神像、香爐之類。斗燈內(nèi)放白米、古劍、銅鏡、剪刀、小秤等物,以作避邪之用。另外,壇前還特設(shè)一排長桌,以供民眾擺牲之用。中午過后,各家各戶便挑起三牲、粿品、水果、紙錢、衣帽、竹笠等祭品前來祭拜。主事者分別在每一件祭品上插上一把黃、綠、紅各種顏色的三角紙旗,并寫上“盂蘭勝會”、“甘露門開”等字形,以作紀念。之后便請和尚、道士各念其經(jīng),進行祭拜,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
2、放水燈
是港口邊特有的活動,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為靠海邊,常會有人戲水溺斃或船員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陸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顧水中的。臺灣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燈活動最有名,每年中元節(jié)都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參觀。
“放河燈”的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會,限于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征,戰(zhàn)勝寒冷饑餓的神靈。又因為民間的悼念親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漢晉以后,宗教影響日益擴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導(dǎo)辦水陸法會,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燈。唐肅宗于759年詔天下設(shè)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誕日為放生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屆時舉燈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養(yǎng)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規(guī)定中元節(jié)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蓮戲,不少詩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燈歡騰的詩篇。此后,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并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shè)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如清代皇宮放燈:“每歲中元建盂蘭道場,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使小內(nèi)監(jiān)持荷葉燃燭其中,羅列兩岸,以數(shù)千計。又用琉璃作荷花燈數(shù)千盞,隨波上下。中流駕龍舟,奏梵樂,作禪誦,自瀛臺南過金鰲玉蝀橋,繞萬歲山至五龍亭而回。河漢微涼,秋蟾正潔,至今傳為勝事。”
北京竹枝詞有“繞城秋水河燈滿,今夜中元似上元”這樣的詞句。舊時京城的“斗燈會”從七月十三至十七日晚上(尤以十五日為最),各家兒童呼伴結(jié)群,執(zhí)燈遨游于天街、經(jīng)壇、燈月之下,孩子們眾口喊道:“蓮花蓮花燈啊,今兒點了明兒扔啊!” 但也有其他書中提到:“蓮花燈”必須在七月十五晚12點前焚毀,如果放在第二天則視為不吉祥的事情。
舊時這個時節(jié)近山人家往山野或岔路口去插紙燈、焚紙、撒羹飯,稱“放路燈”;近水人家用竹蔑和紙精制法船,亭臺樓閣俱全,且裝金剛羅漢等紙像并貼“慈航普波”等楹聯(lián),入夜,于河沿,海邊,點上油燭,放入水中,焚上冥紙,隨水飄流,直至燒盡沉沒,稱之“放水燈”。
人們認為,上元節(jié)是人間的元宵節(jié),人們張燈結(jié)彩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中元節(jié)是鬼節(jié),也應(yīng)該張燈,為鬼慶祝節(jié)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里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里。
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guī)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jié)目,并不顯得多么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jié)民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