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課堂教學具體介紹
課堂教學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那么你對課堂教學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課堂教學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什么是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
與“個別教學”相對。把年齡和知識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編成固定人數(shù)的班級集體;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組織教材和選擇適當?shù)?a href='http://www.yishupeixun.net/way/jiaoxue/' target='_blank'>教學方法;并根據(jù)固定的時間表,向全班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的優(yōu)點
班級教學的主要優(yōu)點是:①把相同或相近年齡和知識程度的學生編為班級,使他們成為一個集體,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②教師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對幾十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③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發(fā)展教育事業(yè)。④各門學科輪流交替上課,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又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班級教學的出現(xiàn)是教育史上一個重大的進步。
班級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又難以充分照顧優(yōu)、差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19世紀末期,特別是20世紀以來,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為了克服班級教學的缺點,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現(xiàn)了分組教學甚至個別教學等組織形式。這樣做的結果,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如給不同類型的學生尤其是差生的心理上造成不良影響等。
采用班級教學,要求教師對全班學生負責,同時對他們因材施教,輔以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班級教學有課堂教學和現(xiàn)場教學等具體形式
課堂教學的不足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對教學難點的掌握,通過學習觀察比較,我認為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以教定學
老師往往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由于教師課前忽視了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所設定的教學起點,與實際的教學起點有時不相吻合,等到上課時,好多東西都是學生早已知道的.備課沒備到點子上,這樣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以本為本
忠實地執(zhí)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寫,教師就怎么講,即使發(fā)現(xiàn)教材的內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隨便處理。好多教師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的傳聲筒,他們視教材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無遺漏、毫不越位地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課堂教學目的,使教材成為禁錮學生自由創(chuàng)造、大膽創(chuàng)新的枷鎖。教學沒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造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3、教路單一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師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師只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節(jié)外生枝”。教師總是希望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方案去展開教學活動,每當學生的思路與教案不吻合時,教師往往會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思路“拽”回來。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導學生得出預定答案。整個教學過程就像上緊了發(fā)條的鐘表一樣,什么時間講授,什么時間提問,給學生多少時間回答問題等都設計得“絲絲入扣”。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教師是主角,好學生是配角,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情況下只是“觀眾”與“聽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看不到教師的隨機應變,看不到對學生思維出現(xiàn)阻礙時的點撥。
4、學法單一
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體現(xiàn)個體性, 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經常處于一種緊張甚至對立的狀態(tài),課堂上很少看見人際間的交流,觀點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被動應付狀態(tài)。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意見,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封閉。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教學關系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
5、目標單一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為了完成認知目標,而抹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忽視學生的情感。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進行的是一種“頸部以上”的學習,它只強調記憶、思維等的訓練和培養(yǎng),卻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而且是一個情感活動過程。“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教學弊端。所謂重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結果,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
6、問題單一
多少年來,課堂教學所追求的是循著課前精心設計的教學程序,采用一連串的追問,牽著學生亦步亦趨地接受一個又一個結論。在問題的設計上,往往過細、過窄、缺乏思考價值,當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時,教師便會立即抓住,如獲至寶地加以肯定或贊揚,于是,對某個問題的討論也就此畫上了句號。即便教師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維空間,但常常又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這無疑在客觀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致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方面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模仿性和依賴性。教學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師領著學生走,教師好像是導游,拿著旗子在前面喊,一隊學生跟著走,無法停下來按自己的需要去觀賞,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可謂走馬觀花,沒有切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