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成聲波聲波如何傳播原理
怎么形成聲波聲波如何傳播原理
聲波的產(chǎn)生是由于物體的機械震動而產(chǎn)生的。怎么形成聲波?聲波是如何傳播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怎么形成聲波,歡迎閱讀。
怎么形成聲波
從物理現(xiàn)象而言,物體振動后接觸到空氣,激振空氣而發(fā)生空氣壓力的波動。形成空氣質(zhì)點向外傳送,產(chǎn)生稠密層與稀疏層。也就是空氣的分子被交替地壓緊與放松,空氣密度高時,氣壓高於穩(wěn)態(tài)的大氣力。疏時,氣壓小於穩(wěn)態(tài)的大氣壓力,這就是壓力波動而形成的聲波運動。
聲波運動可藉固體,液體,或氣體傳送,但我們在音響的范疇里。所謂的聲波系指振動藉由空氣傳送者而言。物體振動空氣所產(chǎn)生的疏密波,進人耳的外耳道,到達人耳的耳膜,振動耳膜所引起的聽覺感覺叫做「聲音」。但人耳能聽到的頻率范圍是很有限,因此我們所謂的聲音,乃指能引起人耳能感覺的振動頻率而言。更高或更低的頻率不能引起人耳聽覺反應的不稱為聲音,超過人耳低頻感覺以外的為「低聲納」( Subsonic )。而超過人耳高頻感覺以外的為(超音波)。
聲波是如何在空氣中傳送的呢?聲波的傳送很類似石子掉入水池中所造成的向四面擴散的漣波,由石子的落池點開始,形成由小到大,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同心漣波,向四面擴散。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環(huán)一環(huán)高起水平面的波形是波頂,而一環(huán)一環(huán)低於水平面的是波谷,如果我們用圖來表示的話。水平面為「0點」,漣波是呈弧形的形狀,高於水平面的是波峰,低於水平面的是波谷。
而聲波也是由音源向各方向把空氣分子交替地壓緊與放松的。如果我們也用圖來表示的話,壓緊為波峰,放松是波谷??諝庾罹o密的地方是波頂,最放松的地方是波谷,「 0 點 」是穩(wěn)態(tài)的大氣壓力,壓緊與放松之間的相隔時間則視音源振動的速率而定。
聲波種類鑒定
按頻率分類,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頻率20Hz~20kHz的聲波稱為可聽波,即人耳能分辨的聲波;頻率20kHz~1G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頻率大于1GHz的聲波稱為特超聲或微波超聲。
與正弦波的關系
正弦波是最簡單的波動形式。優(yōu)質(zhì)的音叉振動發(fā)出聲音的時候產(chǎn)生的是正弦聲波。這是聲波的震蕩波形。
正弦聲波屬于純音。任何復雜的聲波都是多種正弦波疊加而成的復合波,它們是有別于純音的復合音。正弦波是各種復雜聲波的基本單元。
與沖擊波的區(qū)別
請注意,聲波不是沖擊波,聲波前進的過程是相鄰空氣粒子之間的接力賽,它們把波動形式向前傳遞,它們自己仍舊在原地振蕩,也就是說空氣粒子并不跟著聲波前進!同樣,在語音研究中要區(qū)分氣流與聲波,它們是兩回事。在發(fā)音器官里,聲帶、舌尖或小舌的顫動,以及輔音噪聲的形成等,都離不開氣流的作用,但是氣流不是聲波的代名詞。所謂“*濁音氣流”、“*清音氣流”的說法似乎包含了極其含混的意思。
另外,即使沒有其他聲源體的作用,空氣粒子總是在做無規(guī)則的震蕩,或者說它們總是在騷動,它們激發(fā)起微弱的“白噪聲”。絕對靜寂的大氣空間是不存在的。所謂背景噪聲還包括自然界或人類生活環(huán)境里許多聲源體雜亂的聲音,對于言語交際來說它們沒有信息價值。居室四壁或陡峭的山坡還有回聲效應,噪聲被放大、被增強了。言語聲和它的滯后的回聲疊加在一起,變成復雜的回響聲。電聲儀器設備里也都有白噪聲。那種沒有通信價值的噪聲很強烈的時候人們會心煩意亂。有意思的是,在噪聲極小的消聲室待久了,人會感到不安寧。音樂中恰當使用沙錘之類的噪聲帶來的是藝術(shù)欣賞價值。人類語言里的許多輔音都包含噪聲,它們很重要,能夠起區(qū)分輔音的作用。
與縱波的關系
“聲源”在空氣中振動時,一會兒壓縮空氣,使其變得“稠密”;一會兒空氣膨脹,變得“稀疏”,形成一系列疏、密變化的波,將振動能量傳送出去。這種媒介質(zhì)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稱為“縱波”。
不過要注意,聲波雖然一般是縱波,但在固體中傳播時,也可以同時有縱波及橫波,橫波速度約為縱波速度的50%-60%。在空氣中的聲波是縱波,原因是氣體及相當多的液體(合稱流體)不能承受切力,因此聲波在流體中傳播時不可能為橫波;但固體不僅可承受壓(張)應力,也可以承受切應力,因此在固體中可以同時有縱波及橫波。
地震波其實就是在地殼中傳播的聲波(確切講是次聲波),只是它的頻率通常不在我們可聽聞的范圍內(nèi)(某些動物則聽聞得到) 雖然次聲波看不見,聽不見,可它卻無處不在.地震、火山爆發(fā)、風暴、海浪沖擊、槍炮發(fā)射、熱核爆炸等都會產(chǎn)生次聲波,科學家借助儀器可以“聽到”它。
聲波傳播原理
揚聲器、各種樂器以及人和動物的發(fā)音器官等都是聲源體。地震震中、閃電源、雨滴、刮風、隨風飄動的樹葉、昆蟲的翅膀等各種可以活動的物體都可能是聲源體。它們引起的聲波都比正弦波復雜,屬于復合波。地震產(chǎn)生多種復雜的波動,其中包括聲波,實際上那種聲波本身是人耳聽不著的,它的頻率太低了(例如1Hz)。
人對聲音的感覺有一定頻率范圍,大約每秒鐘振動20次到20000次范圍內(nèi),即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如果物體振動頻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人耳就聽不到了,高于20000Hz的頻率就叫做超聲波,而低于20Hz的頻率就叫做次聲波。所以說不是所有物體的振動所發(fā)出的聲音我們都能聽到的。另外要能聽到聲音也必須有傳播聲音的介質(zhì)。
聲波是大氣壓力之外的一種超壓變化。
空氣粒子振動的方式跟聲源體振動的方式一致,當聲波到達人的耳鼓的時候就引起耳鼓同樣方式的振動。驅(qū)動耳鼓振動的能量來自聲源體,它就是普通的機械能。不同的聲音就是不同的振動方式,它們能夠起區(qū)別不同信息的作用。人耳能夠分辨風聲、雨聲和不同人的聲音,也能分辨各種言語聲,它們都是來自聲源體的不同信息波。
看了怎么形成聲波的人還看了:
1.回聲是怎么形成的
2.雷是如何形成的
4.唱歌共鳴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