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太陽鐘
生物鐘,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對于太陽鐘,又有多少人是了解的呢?下面就讓學(xué)習(xí)啦小編來為大家科普一些吧。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鐘建于什么時候
奧古斯都太陽鐘建造于公元前9年,由巨大的底座和一根矗立于底座中央 的華表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鐘。其底座上刻著時辰,用采充當(dāng)鐘面;華 表是一根花崗巖石柱,高約20米,用來充當(dāng)鐘的指針。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移 動,華表會在鐘面的不同位置上投影,以表示不同的時辰。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鐘
奧古斯都太陽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鐘。它是由一塊很大的平地和一個樹立在平地中的華表的組成,平地為鐘面,華表為指針,高度為20余米。
這座鐘在古羅馬藝術(shù)品中素享盛名,它由一塊很大的平地和一根蠢立在平地中央的華表組成。平地為鐘面,上刻表示時辰的字面;華表為指針,高20余米,頂端有根尖圓形的小柱起著指針尖的作用。華表在地平上不同的投影表示不同的時辰(投影在夏至?xí)r長9.5米,冬至?xí)r長65米)。鐘上刻有一部儒略歷以及不少極有意義的箴言。
據(jù)載,公元前9年,古羅馬皇帝愷撒的養(yǎng)子奧古斯都下令建造,當(dāng)時還在它的兩邊分別建造了和平祭壇和奧古斯都陵墓。這三件藝術(shù)品渾然一體象征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yán)。
不幸得很,提帕河的一次泛濫沖毀了整座鐘,華表斜向一邊。以后風(fēng)吹雨淋逐漸剝蝕了鐘盤上的銘文。雖然以后的多朱提安王曾派人進行維修過,但最終還是華表倒塌,整個鐘面湮沒在泥漿里。1748年,那根花崗石柱得以重見天日。至于鐘面,歷代考古學(xué)家和天文學(xué)家都為能找到這個“尤物”不惜奔波一世。前幾年,柏林德國考古研究所所長愛德蒙特·布赫納領(lǐng)導(dǎo)的考古小組在羅馬城的心臟的一間酒吧底下覓到了它,它離當(dāng)年太陽鐘的所在地200米遠(yuǎn)。
俄羅斯的科洛克爾沙皇鐘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鐘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伊凡大帝鐘樓旁邊的一個石座上,安放著一口十八世紀(jì)的大鐘,人們稱它為“鐘王”。鐘王于1733年開始建造,1735年11月20日鑄成。鐘王的重量在200噸以上,連同鐘耳高達(dá)6.14米,底口直徑6.60米。由于當(dāng)時配套的鐘樓尚未建好,所以鑄好的大鐘仍舊放置在鑄鐘的大坑中,大坑上方搭有木板棚屋。1737年春天,莫斯科著了一場大火,殃及克林姆林宮,鐘王也在劫難逃。大火引燃了鐘王大坑上方的木棚,燃燒著的木板紛紛掉進大坑中。跑來救火的人們唯恐大火再把鐘王熔化,就拼命地往坑中灌水,灼熱的鐘體遇上冰冷的水,溫差極大,大鐘承受不了極冷極熱的變化,炸裂開來,崩下來的一塊重達(dá)11噸多。從此大鐘變成了殘鐘,一直在大坑中躺了近百年。1834年7月23日,大鐘才被人們從大坑中拖了出來,安放到了現(xiàn)在所看到的石座上。鐘王用青銅鑄造,制作精美,鐘體上飾有沙皇阿列克塞伊和皇后安娜的雕像、五個圣像和記述鑄鐘過程的文字。這口260多歲高齡的鐘王,是一件稀世珍寶。它是俄國十八世紀(jì)鑄造藝術(shù)的里程碑。雖然它沒有被敲響過,但它的藝術(shù)價值卻永世長存。
太陽鐘的原理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guī)”,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dāng)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于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xiàn)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鐘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于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cè)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cè)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日晷又稱“日規(guī)”,是古代人利用日影來定時刻的計時器.日晷的種類很多,根據(jù)晷面所處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種,功能也不盡相同.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倫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fā)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于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dāng)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于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xiàn)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鐘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lǐng)域的重大發(fā)明,這項發(fā)明被人類所用達(dá)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里是沒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國才出現(xiàn)早期的機械鐘,而中國則在1601年明代萬歷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鐘表知辰光還是近現(xiàn)代的事.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鐘
上一篇:什么是貨幣性項目貨幣性項目的分析
下一篇:世界上最長的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