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用法
土茯苓的用法
在眾多中草藥,具有祛在眾多中草藥,具有祛濕功效的自然不少,而土茯苓當仁不讓地成為了佼佼者。這種生長在灌木叢或山坡陰處,在解毒、去濕方面卻有所長,那么土茯苓該怎么用?讓學習啦小編來告訴你吧!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
1、土茯苓排骨湯
材料:土茯苓一塊,排骨兩根,鹽、雞精適量。
做法:將土茯苓切片,排骨切段放入鍋中,加水燒開,文火煮一個小時。起鍋前加鹽、雞精調(diào)味就好了。
2、土茯苓煲淮山豬骨湯
主料:鮮土茯苓250g、鮮淮山250g、豬骨350g、薏米50g、鹽適量、姜片3片。
做法:將土茯苓,豬骨,薏米,姜片放進湯鍋里,加足量清水,約2500毫升左右,大火煲開改小火煲1小時。放進鮮淮山煲10分鐘,最后放入適量鹽調(diào)味。
3、 土茯苓綠豆糖水
材料:綠豆50克,紅糖適量,土茯苓50克。
做法:綠豆洗凈,土茯苓洗凈,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紅糖,再煮片刻湯成,可飲食。
4、土茯苓三米湯
材料:柴魚、白茅根、茶樹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實、蜜棗、桂圓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雞。
做法:將材料放入12碗滾水中,煲約1個半小時便可飲用。
土茯苓與茯苓的區(qū)別
茯苓是利水滲濕藥,還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茯苓是清熱解毒藥,可除濕利關節(jié),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jīng)。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熱利濕、解毒、殺蟲止癢,對于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梅毒、濕疹有很好的療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濕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氣健脾的藥方中,增強健脾利濕的作用。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jīng),有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等功效。西醫(y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土茯苓也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牛皮癬關節(jié)炎、白塞病關節(jié)炎、痛風性關節(jié)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濕疹等也有效。
土茯苓的副作用
肝腎陰虧者慎服。土茯苓的中藥后致過敏,周身皮膚瘙癢,并起散在性大小紅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發(fā)生過敏癥狀,如再加土茯苓則過敏癥狀又出現(xiàn)。
1、《萬氏家抄方》:“不犯鐵器。”
2、《綱目》:“服時忌茶。”
3、《本草從新》:“肝腎陰虧者勿服。”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