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中什么是社會化大生產
管理學中什么是社會化大生產
社會化大生產又稱生產的社會化,是指同小生產相對立的組織化、規(guī)?;a。它表現在 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集中在企業(yè)中進行有組織的規(guī)模化生產;專業(yè)化分工的不斷發(fā)展,各種產品生產之間協作更加密切;通過產品的市場化和市場自動調節(jié),使生產過程各環(huán)節(jié)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十年前采訪馬云,他預言未來是小企業(yè)的世代,大企業(yè)行將末路。十年間,阿里卻成為員工超過2萬人的大公司,不僅在杭州聲勢顯赫,更作為BAT一員大舉收編細分龍頭,蠶食網絡版圖,染指傳統(tǒng)企業(yè)奶酪。不僅余額寶引發(fā)“吸血”論戰(zhàn),農歷新年前提交IPO申請的京東也被裹挾進來,與騰訊頻傳新聞。
互聯網思維風靡一時、O2O話題熱度爆棚之下,要不要對接互聯網已經不是問題,如何在互聯網生態(tài)下重新組織生產才是關鍵。
工業(yè)化時代的生產交易中,從產品到消費者,充斥不同層級的中介,每一個信息掌握者,都可能擁有一席之地,抽取一份價值。而信息時代,技術進步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亞馬遜、天貓、京東等電商的存在,使商品分銷環(huán)節(jié)精簡到一層,在其搭建的平臺之上,品牌商更可一步到位直抵客戶。
對于用戶,平臺入口越少,使用越便利。在一個微信平臺上,可以交流分享,可以打車理財,還可以購物打飛機,那無疑是極好的。未來的產品與服務,無論生活必需品,還是內容產品、金融產品,其生產與交易可能都要基于這樣的大信息平臺重新組織,并且對接終極用戶;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大數據,又會反作用于生產與交易的優(yōu)化,一個真正的分布式社會化大生產時代正在來臨。
正是洞見這一終局,才有了BAT的攻城掠地,有了移動互聯的入口爭奪。如今,一個龐大的微信產業(yè)鏈已呼之欲出。亞馬遜這樣搭建起國際化平臺的商家,更放眼一個因互聯網而無界的全球統(tǒng)一市場。盡管其虧損連連,依然比工業(yè)化時代的沃爾瑪能更低成本、高效率地擴張,股價也更具想象空間。
新的交易生態(tài)鏈中,商業(yè)機構都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核心優(yōu)勢,乃至重構盈利模式。比如外貿、分銷見長,利潤多有下滑的利豐。
基于新平臺的消費習慣的改變,使得產品設計與營銷策略的重構同樣重要。從產品的角度看,新世代的游戲規(guī)則是簡捷便利。華夏財富寶貨幣基金和理財通的差別,正在于消解了高大上的投資邏輯,直白每日收益,簡單卻誘惑。而《紙牌屋》、《來自星星的你》的火爆,再一次引人熱議大數據與社會化營銷的魔力。當然,無論交易模式如何演變,品質永遠是產品最根本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