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
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
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讓小編帶你看看水量最大的河流吧!
基本簡介
亞馬遜河亞馬遜河全長6440公里,流域面積691.5萬Km²,約占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為世界第二長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從秘魯?shù)臑蹩▉喞?阿普里馬克(Ucayali-Apurimac)水系發(fā)源地起,全長約6,751公里,它最西端的發(fā)源地是距太平洋不到160公里高聳的安第斯山,入口在大西洋,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000億立方米,相當(dāng)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水量的1/6。河口寬達240公里,泛濫期流量每秒達28萬立方米,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nèi)的海水變淡。
亞馬遜河若以馬拉尼翁河為源,全長6299公里,若以烏卡亞利河為源,全長6436公里,僅次于尼羅河,為世界第二長河。又是世界第一大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萬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69300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深度1200毫米,懸移質(zhì)含沙量為0.22kg/立方米;,輸沙量為9億噸。豐水年時,中游馬瑙斯附近河寬5公里,下游寬20公里,河口段寬80公里,河口呈喇叭型海灣,寬240公里。下游河槽平均深為20一50米,最大水深100米,水位年變幅為9米。上游伊基托斯年均流量20420-28200立方米/秒.從伊基托斯至入海口,亞馬孫河的平均坡度為0.035米/公里。
水量終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為22萬立方米/秒,洪水期流量可達28萬立方米/秒以上,為世界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源地區(qū)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平均比降約5.2‰。進入平原后比降微小。中下游平均流速為0.7-1.7米/秒。水深河寬,巴西境內(nèi)河深大部分在45米以上,馬瑙斯附近深達99米。下游河寬達20-80公里,河口呈喇叭狀,寬240公里,淺灘沙洲羅列。海潮可涌至河口以上960公里的奧比多斯。干流有5,0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吃水5-6米的海輪可自河口上溯3,700公里至秘魯?shù)囊粱兴?全水系內(nèi)可供通航的河道長度達3萬公里(正常水位)。水力資源也相當(dāng)豐富,但尚未充分開發(fā)。
流域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為熱帶雨林氣候,上游屬于高原山地氣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亞馬遜河沉積下的肥沃淤泥滋養(yǎng)了65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qū),著名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就生長在亞馬孫河流域。這里同時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平原地勢低平坦蕩,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眾多。多雨、潮濕及持續(xù)高溫是其顯著的氣候特點。
亞馬遜河這里蘊藏著世界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各種生物多達數(shù)百萬種。亞馬遜河最以其為世界淡水觀賞魚主要產(chǎn)地而聞名。其豐富綺麗的淡水熱帶觀賞魚一直牽動全世界觀賞魚愛好者和生物學(xué)家的心。
亞馬遜河還有一個世界自然奇觀--涌潮,它可以和我國的錢塘江大潮相媲美。在穿越了遼闊的南美洲大陸以后,亞馬遜在巴西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亞馬遜河的入??诔示薮蟮睦葼睿3边M入這一喇叭口之后不斷受到擠近而抬升成壁立潮頭,可以上溯600~1000公里。一般潮頭高1米~2米,大潮時可達5米。巴西人把亞馬遜海潮稱為“波波羅卡”,涌潮時游人爭相前往。每逢漲潮,濤聲震耳,聲傳數(shù)里,氣勢磅礴。
亞馬遜河全長6440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亞馬遜河每秒鐘把116000立方米的水注入大西洋,流量比薩伊河約多3倍,比密西西比河多10倍,比尼羅河多60倍,占全球入海河水總流量的20%。水量充沛、水力澎湃,河口淡水沖入大西洋中達160公里。支流中,7條長逾1600公里;最長的是馬代拉河,長逾3200公里。
由于赤道附近多雨地區(qū),亞馬遜水量終年充沛,亞馬遜河口年平均流量為每秒22萬立方米,使它成為世界上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稱之為“河海”。據(jù)估計,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動的水約有20-25%在亞馬遜河。
雖然在習(xí)慣上亞馬遜是指整個河流,但是按秘魯和巴西的命名法它只適用于某些河段。在秘魯,主流的上游到伊基托斯稱為馬拉尼翁(Maranon)河,從伊基托斯到大西洋稱為亞馬遜河;在巴西,從伊基托斯到內(nèi)格羅河河口稱為索利蒙伊斯(Solimoes)河,從內(nèi)格羅河到入海口稱為亞馬遜河。
亞馬遜部分雨林辟為保護區(qū),例如己西塔帕若斯河岸邊的亞馬遜國家公園,面積近10000Km²。然而,伐林速度若不減慢,亞馬遜這片占全球林木總面積2的廣大森林,將在21世紀消失。[2]
河流特點
亞馬遜河、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十分豐富)
2、水位變化小,無明顯汛期(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降水豐富)
3、流域面積廣(位于亞馬孫平原)
4、河流含沙量小(熱帶雨林廣布,植被覆蓋好)
5、水能資源豐富(河流流經(jīng)山地和平原地區(qū),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
6、無結(jié)冰期,無凌汛現(xiàn)象(地處熱帶,河流不結(jié)冰)
簡要概述
亞馬遜河亞馬遜河自西向東流,沿途接納了源自安第斯山脈東坡、圭亞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與北部的河流1000多條,形成龐大的亞馬遜河水系網(wǎng),其中7條長度超過1600公里,20條超過1000公里。其中長度超過1500公里的支流有17條,如左岸的普圖馬約(Putu-mayo)河、雅背拉(Japura)河、內(nèi)格羅(Negro)河;右岸的茹魯阿(Jurua)河、普魯斯(Purus)河、馬代拉河、塔帕若斯(Tapajos)河、欣古(Xingu)河等,這些支流伸入到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委內(nèi)瑞拉以及圭亞那等國。
亞馬遜河上游約長2500公里,分為上、下兩段。上段長約1000公里,落差達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條系列急流瀑布;下段為兩條巨大支流注入亞馬遜河的兩個河口之間的河段,因為進入亞馬遜平原,流速緩慢、曲流發(fā)達,至末端河寬約2000米。
亞馬遜河中游流經(jīng)秘魯、哥倫比亞、巴西、全長約為2200公里。在巴西北部,亞馬遜河水深45米,河寬3000米,流速緩慢;河中島洲錯列、河道呈網(wǎng)狀分布,兩岸河漫灘寬30~100公里,地勢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暢;河流兩側(cè)支流眾多,都發(fā)源于安第斯山東坡,呈羽狀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寬至11公里,河深99米。
下游長達1600公里,時而水深河寬,兩岸階地分明,地勢地低平,河漫灘上水網(wǎng)如織,湖泊星羅棋布,時而水面緊束,水流加快。入海河口寬達330公里,大西洋海潮可溯河直上,最遠可深入1600公里。
亞馬遜河最后注入大西洋。
河源
馬拉尼翁河及烏卡亞利河穿過崇山峻嶺后在秘魯?shù)蔫?Nauta)附近匯合。
河源亞馬遜河正源馬拉尼翁河發(fā)源于秘魯瓦魯科省與利馬省交界的耶魯帕哈峰(海拔6632米)東南坡,該河?xùn)|邊是巴西古陸核,北邊為帕斯塔薩(Pastaza)洼地,南邊為烏卡馬拉(Ucamara)洼地。
馬拉尼翁河干流全長約1600公里,若從其支流瓦亞加(Huallaga)河算起,總長為190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0876立方米;/秒。
馬拉尼翁河左岸較大的支流有帕克查(Paccha)河、查馬亞(Chamaya)河、切涅帕(Cenepa)河、圣地亞哥河[Santiago,該河還有2條支流:保持(Paute)河、薩莫拉(Zamora)河]、莫羅納(Morona)河、帕斯塔薩(Pastaza)河、努庫賴(Nucuray)河、烏里圖雅庫(Urituvacu)河、錢比拉(Chambira)河和蒂格雷(Tigre)河[該河還有以下支流匯入:平多雅庫(Pindoyacu)河、科納姆波(Conambo)河、唐加拉納(Tangarana)河和科里思特(Corrientes)河]等。右岸主要支流有伊馬薩(Tmaza)河、涅瓦(Nieva)河、瓦亞加河、薩米里亞河(Samiria,該河為黑水河)等。
烏卡亞利河發(fā)源于秘魯阿雷基帕省奇爾卡(Chilca)山以北凱約馬附近,源流叫阿普里馬克河,其支流有:圣托馬斯(Santo Tomas)河、潘帕斯(Pampas)河、曼塔羅(Mantaro)河和佩雷內(nèi)(Perene)河等。曼塔羅河口至佩雷內(nèi)河口之間叫埃內(nèi)(Ene)河,埃內(nèi)河匯集海拔4000~5000米的安第斯山區(qū)大小支流,由南向北流,其集水面積達13萬平方公里左右,水量豐沛,旱季(5-10月)流量約為800立方米/秒,雨季(11-4月)約為2500立方米/秒。佩雷內(nèi)河口至阿塔拉亞叫坦博(Tambo)河,阿塔拉亞以下才稱烏卡亞利河。烏卡亞利河主要支流烏魯班巴(Urubambo)河發(fā)源于秘魯庫斯科省馬蘭加尼附近的蘭吉一拉約湖,在阿塔拉亞附近匯人烏卡亞利河,全長860公里,其主要支流有:亞韋羅(Yavero)河、廷皮亞(Timpia)河、米尚沙(Mishansha)河和伊魯亞(In-uya)河等。烏卡亞利河其他支流有:科恩瓜(Cohengua)河、謝謝亞(Sheshea)河、帕奇特阿(Pachitea)河、塔馬亞(Tamaya)河、阿瓜蒂亞(Aguatia)河、帕卡亞(Pacaya)河、皮斯奎(Pisqui)河、庫沙巴泰(Cushabatay)河、瓜納切(Guanache)河以及塔皮切(Tapiche)河等。
主要的支流從上游開始是:
亞馬遜河馬臘尼翁河(en:Marañon River)
圣地亞哥河(Santiago River)
莫羅納河(Morona River)
帕斯塔薩河(en:Pastaza River)
瓦亞加河(en:Huallaga River)
蒂格雷河(en:Tigre River)
科連特斯河(Corrientes River)
烏卡亞利河(en:Ucayali River)
佩雷內(nèi)河(en:Perene River)
埃納河(en:Ene River)
阿普里馬克河(en:Apurimac River)
潘帕斯河(Pampas River)
烏魯班巴河(en:Urubamba River)
帕奇特阿河(Pachitea River)
塔皮切河(Tapiche River)
納波河(en:Napo River)
Aguarico River 庫拉賴河(en:Curaray River)
雅瓦里河(en:Yavari River)
普圖馬約河(en:Putumayo River)
雅普臘河{en:Japura River)
卡克塔河(Caqueta River)
普魯斯河(en:Purus)
內(nèi)格羅河馬代臘河(en:Madeira River)
特龍貝塔斯河(en:Trombetas)
塔帕若斯河(en:Tapajos)
特利斯皮里斯河茹魯埃納河欣古河托坎廷斯河(en:Tocantins River)
較小支流
亞馬遜河亞馬遜河還有以下較小的支流匯入:納奈(Nanay)河、阿塔夸里(Atacuari)河、阿瓦蒂巴拉那(Auati Parana)河、特費(Tefe)河、巴拉那科佩亞(Parana Copea)河、科阿里(Coari)河、馬納卡(Manaca)河、烏魯布 (Urubu)河、瓦圖馬(Vatuma)河、尼亞蒙達(Nhamunda)河、阿拉皮溫斯(Arapiuns)河、庫魯阿(Curua)河、庫魯阿烏納(Curua Una)河、邁庫魯(Maicuru)河、烏魯阿拉(Uruara)河、帕魯(Paru)河、雅里(Jari)河[該河還有以下支流:馬帕奧尼(Mapaoni)河、庫拉皮(Curapi)河、庫拉里(Culari)河、庫克(Cuc)河、馬帕里(Mapari)河、伊皮廷加(Ipitinga)河和伊拉塔普魯(Iratapuru)河等匯入)、阿拉馬(Arama)河、馬拉卡(Maraca)河、維拉諾瓦(Vila Nova)河、馬塔皮(Matapi)河和佩德雷拉(Pedreira)河等。
亞馬遜河流域北起巴西布朗庫,玻利維亞南部的馬代拉(Madeira)河河源(南緯約20°),西起厄瓜多爾昆卡(Cuenca)的保特(Paute)河河源(西經(jīng)79°31'),東至巴西的馬拉若灣(西經(jīng)約48°),整個流域跨緯度25°、經(jīng)度31°30',流域面積達691.5萬平方公里,約占整個南美洲面積的39%,其中干流穿越的亞馬孫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遼闊的亞馬遜河流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低地,幾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兩倍。亞馬遜河流域,南北最寬處約為2,776公里(1,725哩)。包括巴西和秘魯?shù)拇蟛糠?、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的一部分以及委內(nèi)瑞拉的一小部分,主流的約2/3和流域的絕大部分在巴西境內(nèi)。在巴西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亞馬遜河沉積下的肥沃淤泥滋養(yǎng)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區(qū)。
詳細介紹
埃內(nèi)河
亞馬遜河該河流為烏卡亞利河的上源阿普里馬克河的一段,水力資源蘊藏豐富。經(jīng)過勘查與研究,至90年代,在該河上已興建3座梯級電站:耶涅斯馬別里壩、耶涅帕甚薩潘果壩、坦薄蒲耶爾特蒲拉多壩,見埃內(nèi)河各水利樞紐技經(jīng)指標表。
另外,埃內(nèi)河支流曼塔羅河上除已建烏帕馬約水電站(Upamayo,大壩為混凝土壩,最大壩高13.7米,水庫總庫容4.91億立方米,工程于1931年建成)和馬爾帕索壩(Mal Paso,大壩為堆石壩,最大壩高70米,水庫總庫容0.29億立方米,工程于1936年建成)外,擬對塞羅德帕斯科以下河段分三級開發(fā),第一級裝機101.5萬千瓦,第二級計劃裝機45.6萬千瓦,第三級計劃裝機25.2萬千瓦,三級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72.3萬千瓦,其中第一級塔布拉查卡水電站(Tablachaca)亦稱曼塔羅水電站,其大壩為重力拱壩,最大壩高82米,壩頂長度180米,壩體積15.7萬立方米,水庫庫容0.16億立方米,最初額定裝機容量60萬千瓦,經(jīng)過擴建,裝機容量達到了101.5萬千瓦。該工程于1973年建成,1975年正式投入使用。
在烏魯班巴河還興建了馬丘比丘(Machupichu)水電站,該電站原裝機4萬千瓦,計劃增容至11萬千瓦,由于各種原因,電站最后裝機只有9萬千瓦。
瓦亞加河
該河是馬拉尼翁河最重要的支流,河流從海拔5700米的源頭降至瓦魯科的1600米,落差巨大,水能資源極為豐富。自70年代以來,對瓦魯科至廷戈瑪麗亞這一段河流的水電資源進行了查勘與研究,1986年完成了在瓦魯科下游30公里處興建查格亞(Chaglla)水電站的可行性研究。該電站將建一座高145米,壩頂長240米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由一條長21公里、直徑為14米的引水隧洞引水發(fā)電,發(fā)電總水頭835米,安裝4臺單機容量為10.5萬千瓦的斗葉式水輪機,總裝機容量為42萬千瓦,年發(fā)電量29.85億千瓦·時。大壩所形成的水庫正常蓄水位1746米,總庫容0.6億立方米,有效庫容0.45億立方米。該工程預(yù)計于2000年并網(wǎng)發(fā)電。
在初設(shè)過程中,曾研究-廠將馬拉尼翁河部分徑流引入瓦亞加河上游的方案,即考慮興建依格拉斯(Higueras)水電站,可使查格亞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從42萬千瓦增加到135.5萬千瓦,年發(fā)電量從29.85億千瓦·時增力口到87.6{乙千瓦·h時。
除查格亞水電站外,在瓦亞加河上還興建了裝機容量為1.8萬千瓦的馬春戈斯(Machungos)水電站。
欣古河
該河是亞馬遜河右岸的一條較大支流,流經(jīng)巴西巴拉州和馬托格羅索州。從圣費利斯(Sao Felix)至阿爾塔米拉(Altamira)河長500公里,總落差95米;從阿爾塔米拉以下160公里長的河段,是一個非常湍急的大彎道,稱為沃爾塔格蘭德(Volta Grande)彎道,總落差達85米,平均達0.53米/公里。欣古河的水力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了2個方案,即A、B兩方案。
方案1。在巴巴夸拉工程上游干流興建3個樞紐工程:雅里納(Jarina)、科克萊莫羅(Kokraimoro,188.9萬千瓦)和伊皮舒納(Ipixuna,227.2萬千瓦),支流伊里里河上興建1個樞紐工程:伊里里(Iriri)??傃b機容量2040萬千瓦(利用系數(shù)0.5),保證出力950萬千瓦,估計總投資163億美元,平均每千瓦裝機約800美元。
方案2。在巴巴夸拉工程上游干流興建戈羅蒂雷(Gorotire)、卡亞波(Kaiapo)和卡拉亞斯(Karajas)3個樞紐,支流有伊里里和卡拉亞里(Karajari)2個樞紐。總裝機容量2060萬千瓦,保證出力980萬千瓦,估計總造價183億美元.平均每千瓦裝機約888美元。
兩種方案下游均安排茹魯阿(Jurua)和卡拉勞(kararao)2個樞紐,后者現(xiàn)已改名為貝盧蒙蒂(Belo Monte)工程。
梯級水庫總淹沒面積估計約為18300Km²,其中3200Km²屬于欣古河和伊里里河河道,其余為淹沒耕地面積(15100Km²)。
亞馬遜河計劃興建的巴巴夸拉電站大壩位于阿爾塔米拉上游10公里的欣古河干流上,而茹魯阿壩則位于阿爾塔米拉市下游121公里的欣古河干流上,再下游為卡拉勞電站。3項工程構(gòu)成阿爾塔米拉水力發(fā)電系統(tǒng)。有2種開發(fā)方案,即巴巴夸拉水庫高、低壩兩種方案。高壩方案需興建總長達50公里的副壩(土壩),壩體方量共計達9600萬立方米;而低壩方案,則只需興建33公里長的副壩,土壩方量只有3500萬立方米。
按巴巴夸拉高壩方案,巴巴夸拉工程可裝機719萬千瓦,卡拉勞工程裝機874萬千瓦,總裝機1593萬千瓦(按獨立運行),保證出力727萬千瓦,總投資估計約為103億美元,平均每千瓦裝機花費649美元左右。按低壩方案,巴巴夸拉工程可裝機450萬千瓦,卡拉勞工程裝機66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可達1110萬千瓦,保證出力510萬千瓦,總造價估計約為83.9億美元,平均每千瓦裝機成本約為757美元。
科廷果河
該河流域位于巴西最北端羅賴馬州(Roraima)境內(nèi)靠近委內(nèi)瑞拉與圭亞那交界處,是亞馬孫河左岸支流內(nèi)格羅河支流布朗庫河的一條源河,全長185公里,流域面積58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0.7立方米;/秒,總落差達630米。
經(jīng)過多年的優(yōu)選比較,擬興建4個梯級水電站,見科廷果河梯級水電站地理位置圖和縱剖面圖以及電站技術(shù)指標表。
河段介紹
源頭
亞馬遜河亞馬孫河的源頭是在安地斯山脈區(qū)中一個海拔5597米的奈瓦多·米斯米峰的一條小溪,距離的的喀喀湖約160公里,距利馬約700公里,1971年第一次認定,直到2001年才正式確定。溪水先流入勞里喀恰湖,再進入阿普里馬克河,阿普里馬克河匯入烏卡亞利河,烏卡亞利河再與馬臘尼翁河匯合成亞馬遜河主干流。
上游
從馬臘尼翁河的支流瓦利亞加河以下,河流就從安第斯山區(qū)進入沖積平原,從這里到秘魯和巴西交界的雅瓦里河,大約有2400公里的距離,河岸低矮,兩岸森林經(jīng)常被水淹沒,只是偶爾有幾個小山包,亞馬遜河已經(jīng)進入了亞馬遜熱帶雨林中了。
下游
亞馬孫河在有些地方河寬達6到10公里,有的地方,河水分為兩股,中間形成復(fù)雜的自然河網(wǎng),形成許多大小島嶼,比河面高出不到5米,在最窄的地方,如離河口600公里的奧比多斯,河流只有1.6公里寬,但有600米深,這時河水流速達到每小時6至8公里。加拿利亞村在內(nèi)格羅河和主干流匯合的大彎道附近,直到下游1000公里地方,和亞馬孫河的河口附近相似,地勢低洼,廣大區(qū)域都淹沒在水中,森林只有樹的上半部伸出水面。從內(nèi)格羅河到馬代臘河河岸低矮,只有巴西城市馬瑙斯附近才有一些起伏的山地,在奧比多斯附近有一個陡峭的懸崖,有20米高,后面是低矮的山地。亞馬孫河下游可能以前是大西洋的一個海峽。
只有不到10%的亞馬孫河河水流入奧比多斯以下的流域,有很少量的水是來自北方山谷奧比多斯以上的流域有5百萬平方公里,以下只有100萬Km²,只有上游的20%。這沒有算上緊口河口的支流托坎廷斯河流域的一百萬平方公里。
在下游興古河對面的北岸有許多平頂?shù)男∩剑诱勾蠹s有240公里。興古河以上的南岸是阿勒格爾山,一路的峭壁約束著亞馬孫河的河岸,直到圣塔侖,然后折向西南,形成另一條支流塔帕若斯河的河谷。
河口
河口在最寬的入海處大約有330公里,作為最后一條支流托坎廷斯河的下游的帕臘河有60公里寬,在河口帕臘河和亞馬孫河主河道之間有一個幾乎有丹麥一樣大的馬拉若島。
漏斗狀的強潮河口,橫亙于巴西東北部,注入大西洋。是由亞馬孫河和托坎廷斯河這兩條不同水系的河口匯合而成的。徑流量大,涌潮洶涌。感潮河段長約1400多公里,口門處寬約300公里,古魯帕附近束狹至 40公里左右。
地處熱帶雨林區(qū),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干、濕季之分,大多數(shù)雨水來自濕季。最大流量225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90000立方米/秒,分別出現(xiàn)在 5~6月和11~12月。平均流量175000立方米/秒,相當(dāng)于剛果河的4倍,密西西比河的10倍。亞馬孫河每年入海水量54000億立方米,占全世界入??倧搅髁康奈宸种唬翡佌钩?0米厚的水層,其面積與北海(57.5萬平方公里)相當(dāng)。
年平均輸沙量為10億噸,其中主要為粉砂和粘土。含沙量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濕季各月平均最大含沙量為125毫克/升;而干季為22毫克/升。粗物質(zhì)在下游河段沉積,形成一系列沙島。其中以亞馬孫河口和帕拉河口之間的馬拉若島為最大。長290公里,寬161公里。亞馬孫河口由沙島分為北槽和南槽與帕拉河口成為 3條主要的入海通道。輸出的泥沙有95%是以懸移方式入海的。
潮汐屬半日潮型,最大潮差約11.8米,在馬拉卡島附近,自此向海和向上游均逐漸減小。潮流流速為 2.5米/秒。由于口門寬闊,向上束狹的河勢,及河道中沙島眾多,阻力大,導(dǎo)致涌潮現(xiàn)象(當(dāng)?shù)胤QPororoco),潮高約1~2米,枯水時可達 5米左右。其勢甚為壯觀,在離岸1~2公里處可聞其聲。洪水大潮若與強風(fēng)相遇,水位大幅度上漲,可達15~30米,致使兩岸低地嚴重泛濫。
亞馬遜河洪季沖淡水(鹽度小于10)流出口門后在口外形成100~180公里的混水區(qū);在沿岸則形成平均寬約60公里,向西北延伸長達2000公里的混濁帶。河水挾帶的沉積物沿途參與了蘇里南和圭亞那沿岸海灘剖面和奧利諾科河三角洲的塑造??谕馑蚩煞譃?帶:即在鹽度0~10的范圍內(nèi),含陸源物質(zhì)多,水呈棕色,為陸源物質(zhì)帶;鹽度10~15的水域,水中含有眾多硅藻,呈綠色,為生物物質(zhì)帶;鹽度大于25的水域,水呈藍色,為藍色海水區(qū)。
口外海濱,流系十分復(fù)雜。圭亞那海流強勁,流速在0.25~2.00米/秒之間。3~4月,北巴西沿岸流──南赤道流的一分支,與圭亞那海流匯合時流速為1.10米/秒;向南還有一股較弱的沿岸流。鹽度分層現(xiàn)象顯著,干季在口外60~185公里的內(nèi)陸架上,濕季在口外80~230公里范圍內(nèi)。
口外在40米等深線以內(nèi)的內(nèi)陸架,沉積物以細粒物質(zhì)為主,這與大陸架上的經(jīng)典沉積模式,即內(nèi)陸架為粗粒物質(zhì),中陸架為細粒物質(zhì),外陸架為殘留沉積物正好相反。這是由于:①亞馬孫河的細粒沉積物(主要是粉砂和粘土)及再懸浮的細粒物質(zhì)在內(nèi)陸架上沉積;②第四紀海平面波動的影響。低海面時,大部分沉積物從亞馬孫谷地向深海搬運;高海面時細粒沉積物堆積在近岸,形成內(nèi)陸架上的淤泥堆積。亞馬孫河挾帶了巨量的泥沙,由于大部分粗粒物質(zhì)在口門附近沉積形成眾多沙島,一部分懸移質(zhì)被沿岸流向西北搬運,加上地體下沉,因此,未能塑造出寬闊的水下三角洲。河口區(qū)江寬水深,平均深度60米左右,最深處90米,7000噸級的海輪可直達馬瑙斯。亞馬孫熱帶雨林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有待于進一步開發(fā)??谕夂S蚴a(chǎn)鱸、鯔、鯖、鱈等魚類,是拉美地區(qū)三大漁場之一。
地理位置
在奧比杜斯(Obidos)峽谷,河水受到限制,亞馬遜河寬僅1.6公里(1哩)多。在中等水位以下河道的平均深度為61米(200尺)余,在巴西境內(nèi)大部分河段深度超過46米(150尺)。從貝倫溯流而上有幾處水深的記錄達到91米(300尺)以上。但在秘魯?shù)倪吔缇啻笪餮蠹s3,219公里(2,000哩)處的海拔高度不足91米(300尺)。以4個大致等距離的地點為例,在伊基托斯高6米(20尺),特費(Tefe)高14米(45尺),奧比杜斯高11米(35尺),貝倫高4米(12尺)。內(nèi)格羅河水在2或3月雨季開始后上漲,6月達到高峰,然后開始與亞馬遜河一同回落。上千年來亞馬遜河不受限制地蜿蜒于遼闊的洪泛區(qū),出現(xiàn)一系列河曲瘢痕、牛軛湖和廢棄的故道。當(dāng)淤泥和沉積物一旦足以降低河道主流的流速時,在洪峰期河水將溢出的天然河堤,沖刷出一條新河道。同樣,新河道在幾年或幾十年內(nèi)不斷淤積,河流又會再次改道。盡管如此,大部分河段內(nèi)河水是沿著筆直的河道而流的。但在每一次洪水季節(jié)仍不斷有沉積物再次充填由河水沖刷出的寬闊河谷,并有大量的淤泥淤積于沉降盆地內(nèi)。與河水的流量相比,洪泛區(qū)的范圍不算很大。淤積區(qū)一般寬19~48公里(12~30哩),周圍為陡峭的懸崖。這些懸崖受到河水猛烈沖刷的地方,產(chǎn)生“陷落的土地”(terra caida)。
亞馬遜河的所謂黑水諸支流──包括欣古河、塔帕若斯(Tapajos)河、內(nèi)格羅河、特費河及特龍貝塔斯(Trombetas)河──很少或者沒有淤泥,部分原因是發(fā)源地的土質(zhì)為白沙土。塔帕若斯河及欣古河的河水呈淺碧玉色,因為它們同內(nèi)格羅河一樣不能大量溶解腐殖物。在這些支流注入主流處因河水受到阻塞形成淡水湖,其形狀、寬度和深度類似海上溺灣(漏斗形河口灣)。海潮漲落的影響通常抵達距入海口約966公里(600哩)的奧比杜斯峽谷。一種稱為波羅羅卡(pororoca)的激潮有時于春潮出現(xiàn)在河口灣,來勢洶涌,水位不斷上升,以每小時16~24公里(10~15哩)的速度向上游涌進,一面1.5~4.5米(5~15尺)高的勢不可當(dāng)?shù)乃畨φ归_在主流及支流的淺水面之上。在這種情況下,亞馬遜河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河流每天注入海洋的沉積物估計有1,500萬噸,大部分被沿岸洋流向北沖走,沉淀在圭亞那地區(qū)的沿海。一群時隱時現(xiàn)的島嶼和淺沙灘已在從北角(Cape Norte)稍北處向南并向內(nèi)陸到沿亞馬遜河口灣的北緣為止的長160公里(100哩)沿海地帶出現(xiàn)。
亞馬遜河亞馬遜河流域?qū)儆跓釒в炅謿夂?,降水季?jié)分布比較均勻,干流水量在不同時期均得到補償,終年豐沛,季節(jié)變化較小。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達69300億立方米,為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1/11。河口平均流量為17.5萬立方米/秒,洪水期最大流量在22萬立方米/秒以上,枯水期最小流量也大于2萬立方米/秒。河道最低水位與最高水位之間的水位變幅超過20米。由于亞馬孫河的干流和右岸支流均位于赤道以南,所以河水流量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右岸支流,赤道以北的左岸支流只對于巍洪水期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對枯水期的水量起補償作用。因赤道南北雨季不同,所以亞馬孫河流域每年有兩次大洪水,高洪期發(fā)生于3~6月,最高水位發(fā)生在6月,其洪峰流量占全年總流量的40%,次洪期出現(xiàn)于10~11月;而6~9月則為枯水期,枯水期流量占全年總流量的14%。
亞馬遜河流域地勢低平,河流比降較小(約為1厘米/公里),流速較慢,一到洪水季節(jié),洪水宣泄不暢,水位可高出平均水位10~15米,大水淹沒中下游洪泛區(qū)(面積大約5萬平方公里)兩岸80~250公里寬的平地,時間長達數(shù)月之久,呈現(xiàn)一片汪洋。平水時,中游馬瑙斯附近的河寬也在5公里以上,下游寬20公里,河口段寬80公里。因此,亞馬孫河又有“河海”之稱。亞馬遜河河口地區(qū),由于下沉作用的影響,河水帶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沖走,所以未出現(xiàn)三角洲,河口呈喇叭型海灣,寬達320公里,為海潮上溯提供了有利條件,每當(dāng)大西洋海潮入侵時,海水逆流而上,堵截了順流而下的河水,形成1.5~2.44米(有時高達4米)的潮頭,潮水之大有時還能深入距河口965.6公里的奧比多斯。大潮時,常形成5米高的水墻逆流而上,其聲傳至數(shù)公里之外,氣勢磅礴,景色壯觀,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亞馬奴”。亞馬遜河本身及其發(fā)源于安第斯山脈的大多數(shù)支流,由于河水挾帶著大量的泥沙,且泥土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營養(yǎng)物,故河水呈白色略帶淡黃。而發(fā)源于亞馬孫河流域北部地質(zhì)年代十分古老的內(nèi)格羅河,其水色呈黑里透紅(微紅),并顯強酸性(pH值為5.1)。當(dāng)內(nèi)格羅河在馬瑙斯附近匯人亞馬孫河后,一白、一黑的兩支水流并排下流約80公里,黑白分明,互不摻混。發(fā)源于巴西高原上遠古巖層中的支流(如塔帕若斯河、欣古河),河水則是清澈的。發(fā)源于安第斯山脈的河流,其懸移質(zhì)濃度最高(一般大于0.2kg/立方米),說明這些河流容易受沖刷的影響,被稱為白水河。發(fā)源于高原地區(qū)和大陸沖積層的黑水河和清水河,其懸移質(zhì)泥沙含量最低(小于0.02kg/立方米,如內(nèi)格羅河)。主要發(fā)源于安第斯沖積層的河流以及上游海拔較高、坡度較小的河流,其懸移質(zhì)濃度為中等(0.05-0.1kg/立方米,如普魯斯河、雅普那河)。亞馬孫河的懸移質(zhì)分布季節(jié)性特別強,其原因在于亞馬孫河各支流中泥沙的沉積與重新移動和周期不同。亞馬孫河每年攜帶人海的泥沙量約3.62億噸,在遠離河口300km的大西洋上,還可以看到黃濁的水流。每年亞馬遜河流域降水總量149000億立方米(或降雨深度2150毫米),其中111500億立方米為來自流域外部(主要來自大西洋一側(cè))的水汽;來自流域內(nèi)的水蒸汽(即局部水循環(huán))占23%(34000億立方米)。降水量中大約一半(73300億立方米,占49.2%)通過蒸發(fā)又回到大氣之中;約69300億立方米(占46.5%)的徑流流入大西洋,其余的6400億立方米(占4.3%)則包括滲漏損失(地下水補給)以及決定水量平衡諸要素的誤差。季節(jié)性的降雨使亞馬遜河和其支流經(jīng)常泛濫,在雨季河道平均深達40米,寬展到平均38公里,從11月份開始漲水,直到第二年6月份,然后回落到10月份。其支流內(nèi)格羅河水的漲落和干流還不在同一時間,雨季是從2月或3月開始,漲到6月開始和主干流一起回落。另一個支流馬代臘河的漲落要比主流提前兩個月。在雨季里,亞馬遜河淹沒了幾十萬平方公里,洪水深度在有些地方比旱季水位最低時高出12到15米,在伊基托斯附近高出6米;在泰弗附近是15米;在奧比多斯附近是11米,在帕臘河是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