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知識大全>知識百科>百科知識>

大學和中庸的區(qū)別都有哪些

時間: 肖陽1034 分享

  一般認為,《大學》《中庸》出于宋儒所說的一脈相承的思想譜系,但從思想內(nèi)容來看,二者有諸多不同。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大學和中庸的區(qū)別,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和中庸的區(qū)別

   《大學》認為,能發(fā)光發(fā)亮而明的東西,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心。《中庸》認為,文明不是外在的繁冗虛文,而是自然而然的內(nèi)在充盈。儒學的文明,是基于一種真情實感的道德實現(xiàn)

   個體生命存在的真實,必須抵達和諧狀態(tài),而和諧的個體生存狀態(tài),就必須理念與行動的兩個“互逆順序”取得和諧

   《大學》講“誠意”,就是不自欺,是一種自然而內(nèi)在真實的情感、心思甚至包括欲望的統(tǒng)一狀態(tài)。《中庸》講慎獨,注重的是內(nèi)在情意狀態(tài)與反思覺悟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

   在《大學》、《中庸》中,關(guān)于平等有兩層基本意思,一是人性平等,一是修行平等

  作為儒學經(jīng)典,《大學》主要內(nèi)容是 “明明德”、“親民”和“止于至善”三綱領(lǐng),以及實現(xiàn)三綱領(lǐng)的八個條目或八個步驟,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吨杏埂穭t主要集中在講“中和(中庸)之誠”,通過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三達德(智仁勇)以及九經(jīng)(治理天下的九個基本方面)的敘述,統(tǒng)一明和誠、融合尊德性與道問學而彰顯天地之文。兩書中蘊涵著豐富的傳統(tǒng)價值觀表述,可以對我們今天建設(sh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借鑒和滋養(yǎng)。

  明明德與自誠明:“文明”的本原

  《大學》所謂“大學”,就是大人之學,什么是大人呢?大人就是將自己能發(fā)光的固有的潛能盡量充分地發(fā)揮出來的人。這個能發(fā)光發(fā)亮而明的東西,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心。心有兩個特點,一方面它以“明”(發(fā)亮或發(fā)光)為自己之本質(zhì),另一方面,心能自覺地去讓自己的光明綻放出來。所謂心的發(fā)光發(fā)亮,也就是心的靈明覺知或者說覺悟。因此,“明明德”的意思,就是人對自己覺悟的覺悟。我看見天上的白云,這是一種覺悟;我知道我看到了天上的白云,這是對覺悟的覺悟。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說,“明明德”就是一個“大人”自覺領(lǐng)悟到自身的“覺悟”,是天地萬物之本體。人心的覺悟就是天地萬物之光明。

  《中庸》將明和誠結(jié)合起來講,其中說:“自明誠,謂之性;自誠明,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誠是什么意思呢?誠就是實有諸己,即在自己身上真實地擁有。如何在自己身上真實地擁有呢?這就要明,即自覺覺悟到什么是善。對《中庸》來說,什么是善呢?朱熹說,明乎善(覺悟善)就是明白天地萬物之本然。天地萬物之本是什么?《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所謂天地萬物之本,就是天下之大本達道。“大本”是喜怒哀樂等多樣性的情感、情緒、情態(tài),“達道”是多樣性的相容而相融的實現(xiàn)。所以,所謂善,就是覺悟到自身多樣性之情的實現(xiàn),自覺地使 “中”抵達“和”(致中和)。對于人的存在而言,《中庸》強調(diào)明之覺悟一定是真實的,而人之真實的東西一定是自身明覺的。這種誠明統(tǒng)一的存在狀態(tài),《中庸》有時候說為“前定”或“前知”:“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前知,就是強調(diào)真實的覺悟是事情的本原。

  孔子以 “天降文于茲”表達了明和誠的統(tǒng)一。作為人而生存在此,是以“文”而自覺在此的。文的本義,是指人以自覺的方式更好地展示或?qū)崿F(xiàn)自身(尤其體現(xiàn)為學習和教育)。宋朝時有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是以孔子作為“人”的范例,來強調(diào)“文明”——由文而有的自覺之明的重要意義。需要注意的是,當《中庸》引進誠而言文明時,如下文和諧的意義所說,文明不是外在的繁冗虛文,而是自然而然的內(nèi)在充盈。儒學的文明,是基于一種真情實感的道德實現(xiàn)。

  親民與位育:“和諧”的源頭

  《大學》所謂“明明德”是就“親民”而言的。一個人天生固有的良知或靈明覺知之心,在其覺悟自身以及覺悟自身與萬物的共同存在之際,這個覺悟并不是光禿禿、冷峻而枯燥的,而是與同情、憐憫之感相融為一體的。每個人都能用自己天然而有的同情心來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面對社會、面對其他動物,乃至于面對整個世界。單純的靈明覺知,只是覺悟到萬物共同存在;有同情或憐憫情感的滲透于如此覺悟之中,則人與萬物的共同存在是有血有肉的,具有活生生的情感關(guān)聯(lián)基礎(chǔ)上的共同存在。兩者的統(tǒng)一就是仁。《大學》中對于秩序特別重視,提出了先后、本末之序:“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大學》對三綱領(lǐng)八條目的論述,其間蘊涵著兩種不同的順序。一是理念的反溯秩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一是工夫(實踐活動)的生成秩序:“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在《中庸》中,有一個相似的表達,但不是那么明確。從反身而誠的反思順序而言:“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從實際工夫行動順序而言:“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從文字表述上看,這兩個秩序恰好是“互逆”的,《大學》用“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統(tǒng)一這兩個秩序,《中庸》則以“修身”為“九經(jīng)”之始。在切實修身工夫行動的基礎(chǔ)上,合理地理解與安置 “理念秩序”與“工夫秩序”二者的關(guān)系,即位育,既關(guān)乎個體身、心、意、知、物幾種因素相互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也關(guān)乎個體與家、國、天下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

  總的來說,理念的秩序和工夫的秩序,統(tǒng)一于具體的工夫行動。但在具體階段,從個人說,理念可能取得對工夫活動的相對優(yōu)先性。一方面,理念必須以具體的修身活動為基礎(chǔ),由具體活動逐漸生成才是真實的;另一方面,理念必須取得超越具體活動的相對優(yōu)先性,取得相對于具體活動的一定支配性,人的生存才是有質(zhì)量的。個體生命存在的真實,必須抵達和諧狀態(tài),而和諧的個體生存狀態(tài),就必須理念與行動的兩個“互逆順序”取得和諧。

  在《大學》和《中庸》闡述上述次序時,后世大多注重了每一條目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順序”,這里我們也拈出理念秩序與行動秩序的關(guān)系來闡明“和諧”,則是因應了當前構(gòu)建和諧社會需要的基本現(xiàn)實。

  慎獨與尺度:“誠信”的維度

  《大學》講“誠意”,就是不自欺,是一種自然而內(nèi)在真實的情感、心思甚至包括欲望的統(tǒng)一狀態(tài)。《大學》認為,這種內(nèi)在自然而真實的狀態(tài),是自足的,是當下即現(xiàn)的,比如“好好色”、“惡惡臭”,見好色聞惡臭是一種身體感觸,即在此感觸瞬間,情感上就相應而好之惡之。一個人自己見好色而生喜好,聞惡臭而生厭惡,那都是無關(guān)于他人的、自己獨知而他人不知的內(nèi)在情感、意識狀態(tài)。正如見好色而喜,聞惡臭而厭,君子在道德上就是這樣,盡管沒有他人在一旁鑒照、監(jiān)督,他也能本著自我內(nèi)在真實的情感和意識來行動。小人則相反,沒有人在一旁的獨處之時,行惡無所不用其極,其所行非所想,所為非所欲。但是,小人見到君子時,就掩藏自己的惡,而顯露自己的善。但這種遮藏其實沒有意義,因為,用心來觀看的眼睛,一定就能見到外在行為與內(nèi)在情感、意識狀態(tài)的一致或不一致。在《大學》看來,誠意作為慎獨最首要的意思,就是要有真實的情意狀態(tài)在內(nèi),然后本著真實的內(nèi)在情意而行動,使得外在行為與內(nèi)在情意完全一致。

  與《大學》注重內(nèi)在情意狀態(tài)與外在行動的一致相比較而言,《中庸》講慎獨,注重的是內(nèi)在情意狀態(tài)與反思覺悟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吨杏埂氛f:“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道與人的主觀情意相關(guān),人的行動,多為情意所推動。在情意的真實展開與真實實現(xiàn)之中,有著道?!吨杏埂匪^“慎獨”強調(diào)道須臾不可離,突出“不睹不聞”之先的“戒慎恐懼”,著重對于隱微之中尚未顯現(xiàn)之際的自省。其要義就在于強調(diào)主體內(nèi)在多樣性情意在具體行動之前的“敬”中自覺,從而使得情意成為不偏不倚的真實力量。情的覺悟,使得情真;覺悟而有情,使得人誠。情意和覺悟的統(tǒng)一,在《中庸》就是誠。如此,才使得人的一切現(xiàn)實而具體的行動是真實可信的?!吨杏埂窂娬{(diào),人所不可見之際,君子之所作所為,恰好是一般人所不可企及的:“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相比而言,《大學》注重在事上明覺的 “道問學”,《中庸》則較為偏重先于具體事情之情意領(lǐng)悟的“尊德性”。當然,《中庸》所謂誠,也要放在一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統(tǒng)一的整體中來理解,才能得其完整的意義。

  薭矩與忠?。?ldquo;平等”的內(nèi)涵

  平等是個現(xiàn)代詞匯,但在《大學》、《中庸》中,關(guān)于平等有兩層基本意思,一是人性平等,一是修行平等?!洞髮W》所謂“明德”是人皆有之的?!吨杏埂穼Υ擞袀€說法,就是“天命之謂性”。每個人天生具有同樣的本性。后來學者認為,人的現(xiàn)實存在有兩個根據(jù),一是所謂理,一是所謂氣。人性的平等,突出表現(xiàn)在這兩個根據(jù)的平等上。每個人都秉得了理為本質(zhì),秉得了氣為形式。人天生有理有氣,這是所有人都一樣的。在早期儒學那里,孔子說“性相近”,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說“涂之人可以為禹”,都是強調(diào)了人性的平等。

  人性的平等,使得人與人之間在具體的相互關(guān)系中的平等才能得以實現(xiàn)?!洞髮W》所謂“絜矩之道”和《中庸》所謂“忠恕之道”,都要求“將心比心”。“將心比心”的前提基礎(chǔ),就是所有人、每個人的人性都是一樣的、平等的。否則,就不可能有絜矩之道或忠恕之道。

  所謂修行平等,基本意思是說,每個人都要經(jīng)過道德修養(yǎng)的行動來實現(xiàn)自身。一方面,它強調(diào)沒有人天生就是現(xiàn)實著善良的,沒有人天生就是現(xiàn)實地擁有完滿的知識或德性,每個人都需要經(jīng)過道德修養(yǎng)行動而實現(xiàn)或完善自身;另一方面,它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規(guī)范或原則要求對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無分于帝王與百姓?!洞髮W》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不論社會地位、財富多寡等等的不同,普通老百姓和帝王都是一樣地要求修身?!吨杏埂氛f:“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一般平常夫妻,和圣人一樣,都是可以知道中庸之道的;一般平常夫妻,和圣人一樣,也是能以中庸之道而修行的。

  修行的規(guī)范和本質(zhì)的平等,并不意味著現(xiàn)實存在形態(tài)的完全一樣。這里面有一個選擇和堅持的問題。人性雖然平等,但現(xiàn)實的人卻有差距,差距來自哪里呢?就來自修行。人的差別只能由現(xiàn)實的行動造成,這是平等的一個基礎(chǔ)性涵義。人性的平等和修行要求的平等,擔保了人的現(xiàn)實差別的公正性。只有選擇并堅持行動的人,才能最終得到完滿的實現(xiàn);而不選擇,或選擇卻不能堅持,一曝十寒的行為,則得不到最終完滿的實現(xiàn)。

  如此意義上的差別,已經(jīng)由平等而至于公正。不過,《大學》和《中庸》對于公正并沒有更多著墨,只是零星的話語有所涉及。比如《中庸》說“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公正必依諸法治,不過,《中庸》說:“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廬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這還是強調(diào)人治。從人治出發(fā),強調(diào)道德上的人性平等和修養(yǎng)平等甚至受教育的平等,都不能真正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人格與價值平等,更不能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法律、政治平等。公正的社會制度,其要義首先是要保證人的法律與政治上的自由平等。

  大學的介紹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jīng)典。至于《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jīng)”一章,“傳”十章。認為,“經(jīng)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jīng)”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jīng)”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jīng)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jīng)、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學章句》本。

  “大學”是對“小學”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小學”,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小學即:“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大學”是大人之學,古人十五歲入學,學習倫理、政治和哲學等“窮理正心,修禮治人”的學問,實則是學習如何參與國家政治。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jīng)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lǐng),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xiàn)三條綱領(lǐng)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親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于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zhì)。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大學》寄托了古人內(nèi)圣外王的理想。

  文中所引的康誥、帝典和大甲等文中的內(nèi)容基本非用其本意,體現(xiàn)了先秦人引用他文時“斷章取義”的特點。

  “大學”,就是治國安邦的學問,后人將《大學》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為“三綱領(lǐng)”和“八條目”。“三綱領(lǐng)”是“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是“大學之道”的總綱,意思就是,做治國安邦這種大學問的方法在于,提倡和發(fā)揚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廣泛地親近民眾和尊重民意,以至善至美為奮斗目標。

  “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有關(guān)道德修養(yǎng)的具體方法,是一步步實現(xiàn)“三綱領(lǐng)”的具體步驟。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yǎng);要進行自我修養(yǎng)的人,要先端正思想……思想端正了,才能完善自我修養(yǎng);自我修養(yǎng)完善了,才能讓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有序了,才能國家安定繁榮;推而廣之,達到天下平定。

  這是儒家思想傳統(tǒng)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chǔ),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shù)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

  中庸的介紹

  儒家把“中庸”看成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中庸之道亦被稱為中道或中和之道。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業(yè)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鬃佑性唬?ldquo;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意義: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說: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意義: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引自月牙山人《 中華心法》 .

  《中庸》寫于濟寧。而中庸中的“中”字,在濟寧方言中為可以、行的意思,如“飯好嗎?”“中”。而中庸中的“庸”字,則由兩部分組成,一個變庚的“庚”和一個“用”。意為,變化...為...所用。例如,企業(yè)的老板變化員工為自己所用,則使企業(yè)興盛起來;而企業(yè)的員工變化自己為老板所用,也使企業(yè)興盛起來。則“中庸”的意思可解釋為,變化...為...所用而達到可以、行的結(jié)果,是一個人做人的標準、方法。

  “庸”古代同“用”,所以中庸有中用的本意;而“庸”字還可以組成另外一個詞,庸俗。“俗”字分為一個單立人和一個“谷”,“谷”的意思為糧食、稻谷。所以,“庸俗”的意思可解釋為變化...為...所用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成了庸俗。


猜你感興趣:

1.國學經(jīng)典大學中庸

2.與大學中庸有關(guān)的哲學論文

3.論語大學中庸讀后感

4.與大學中庸有關(guān)的哲學論文

5.大學中庸讀后感

6.讀大學中庸有感

大學和中庸的區(qū)別都有哪些

一般認為,《大學》《中庸》出于宋儒所說的一脈相承的思想譜系,但從思想內(nèi)容來看,二者有諸多不同。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大學和中庸的區(qū)別,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和中庸的區(qū)別 《大學》認為,能發(fā)光發(fā)亮而明的東西,就是每個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40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