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什么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我國地大物博,物產(chǎn)豐富。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就有中國的漁場。那么,我國最大的漁場是哪個呢?它有什么特性?學習啦的小編為您一一介紹。
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近海漁場,與蘇聯(lián)的千島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秘魯?shù)拿佤敐O場齊名。漁民習慣按各作業(yè)海域,把舟山漁場劃分為大戢漁場、嵊山漁場、浪崗漁場、黃澤漁場、岱衢漁場、中街山漁場、洋鞍漁場和金塘漁場。
舟山漁場自開發(fā)以來,一直為沿海漁民共同捕撈場所。解放以來,浙江、江蘇、福建省以及上海市(簡稱“三省一市”)來舟山漁場捕撈的漁船不斷增加, 遼寧、河北、山東、天津等省、市的一部分漁船亦一度來舟山漁場捕撈。本世紀60~70年代,集結在嵊山漁場捕冬季帶魚的漁船,旺汛高峰時漁船達1萬艘、漁民在15萬人以上。
地理位置舟山漁場位于北緯29°3O′~31°OO′,東經(jīng)121°3O′~125°00′,東側為舟外漁場,南連漁山漁場,北接長江口漁場,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海底以粉砂質軟泥和粘土質軟泥等細顆粒沉積混合物為主,是東海大陸架的組成部分。水深一般在20~40米。自北向南80米等深線距岸寬 280~150公里。
水文要素舟山漁場地處長江、錢塘江、甬江入???沿岸流、臺灣暖流和黃海冷水團交匯于此。大陸涇流每年平均入海近1萬億立方米,形成強大的低鹽水團,水色混濁,春夏向外伸展,秋冬向沿岸退卻。臺灣暖流高溫高鹽,水色澄清,春夏自南向北楔入,直抵沿岸水域,冬季偏離沿岸,向南退縮。黃海冷水團南下,隨臺灣暖流強弱的變化,秋冬季似舌尖狀伸入漁場,初夏逐漸向北退縮,形成南北帶狀逶迤的水團混合區(qū)。漁場潮流屬正規(guī)半日潮區(qū),外側島嶼連線以東海區(qū),流向以順時針方向呈回轉流,以西海區(qū),島嶼列布,往復流轉突出。漁場水溫,夏季表層月平均最高28℃ ~29℃,冬季8℃以下。漁場鹽度,外側海區(qū)月平均29~34‰。內(nèi)側海區(qū)因受大陸涇流影響,變化較大,夏低冬高。
生物資源大陸江河涇流源源不斷的注入,為漁場帶來大量浮游生物,與海水營養(yǎng)鹽類相結合,促使其迅速生長繁殖。近海漁場的磷、硅含量,分別為30~40毫克/立方米和2000~3000毫克/立方米。淺海水域浮游植物有151種,其中浮游硅藻占90%以上。水體中浮游植物年平均含量為107×104個/立方米,夏高冬低。浮游動物有123種,平均年含量87.7毫克/立方米,夏季最高達1633毫克/立方米。
地理、水文、生物等優(yōu)越自然條件,使舟山漁場及其附近海域成為適宜多種魚類繁殖、生長、索餌、越冬的生活棲息地。其中,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為舟山漁場捕撈量最多的資源群體,被稱為“四大魚產(chǎn)”。
主要漁汛 本世紀始到70年代末,春季有小黃魚汛,夏季有大黃魚和烏賊汛,秋季有海蜇汛,冬季有帶魚汛。隨著大批機動船常年投入生產(chǎn),漁汛季節(jié)已無明顯界限。80年代以來,小黃魚、大黃魚、烏賊、海蜇已形不成漁汛,帶魚汛亦出現(xiàn)旺汛不旺,網(wǎng)產(chǎn)趨低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