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最長期限
我們要做國家的好公民,知法不犯法,現(xiàn)在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關于拘留的知識!
刑事拘留最長期限,按照《治安處罰管理條例》和《刑事訴訟法》等規(guī)定,治安拘留最長期限為15天,一般的刑事案件刑事拘留的最長期限是14天,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長拘留期限為37天。不過,拘留只是刑事案件處理的開始,37天內會變?yōu)榇?,然后就是長時間的羈押,直到法院判決生效為止。時間通常半年到一年之間。當然,也有可能變?yōu)槿”:驅彙?/p>
一、拘留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一)拘留的概念
刑事訴訟中的拘留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于現(xiàn)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拘留有以下特點:
1、有權決定采用拘留的機關一般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自偵案件中,對于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以及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也有權決定拘留,人民法院則無權決定拘留。不管是公安機關決定的拘留,還是人民檢察院決定的拘留,都一律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
2、拘留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能采用。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來不及辦理逮捕手續(xù)而又需要馬上剝奪現(xiàn)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才能采取拘留;如果沒有緊急情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有時間辦理逮捕手續(xù),就不能先行拘留。
3、拘留是一種剝奪公民自由的強制措施。與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相比較,拘留的特點在于完全剝奪公民人身自由,而非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就剝奪公民自由而言,拘留與逮捕具有相似性,都屬于羈押的一種,因而也只有在確有必要時才能采用。
4、拘留是一種臨時性措施。拘留的期限較短,隨著訴訟的推進,拘留要及時予以變更,或者轉為逮捕,或者變更為取保候審或監(jiān)視居住,或者釋放被拘留的人。
5、拘留的對象具有特定性。只能適用于法律嚴格規(guī)定的情形。
(二)拘留的適用條件
刑事拘留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拘留的對象是現(xiàn)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現(xiàn)行犯是指正在實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證據證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緊急情形之一。對于何謂緊急情形,刑事訴訟法第61條和第132條對于公安機關的拘留和人民檢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規(guī)定。
刑事訴訟法第61條采用列舉的方式,規(guī)定對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現(xiàn)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機關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fā)覺的。
公安機關在異地執(zhí)行拘留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二)拘留的期限
對于公安機關依法決定和執(zhí)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別規(guī)定的公安機關提請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時間和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的時間的總和。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3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7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犯罪嫌疑人,并且將執(zhí)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xù)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jiān)視居住。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10日內作出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對于不需要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對于需要繼續(xù)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jiān)視居住。
(2)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3)在身邊或者住處發(fā)現(xiàn)有犯罪證據的。
(4)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二、拘留的程序和期限
(一)拘留的程序
公安機關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承辦單位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fā)《拘留證》,然后由提請批準拘留的單位負責執(zhí)行。
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的案件,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決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拘留的決定書送交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負責執(zhí)行。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zhí)行,人民檢察院可以協(xié)助公安機關執(zhí)行。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以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決定拘留下列有特殊身份的人員時,需要報請有關部門批準或者備案:
(1)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如果是因現(xiàn)行犯被拘留,決定拘留的機關應當立即向其所在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報告;因為其他原因需要拘留的,決定拘留的機關應當報請該代表所屬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許可。
(2)決定對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無國籍人采用刑事拘留時,要報有關部門審批。西藏、云南及其他邊遠地區(qū)來不及報告的,可以邊執(zhí)行邊報告,同時要征求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外事辦公室和外國人主管部門的意見。
(3)對外國留學生采用刑事拘留時,在征求地方外事辦公室和高教廳、局的意見后,報公安部或國家安全部審批。
公安機關執(zhí)行拘留時,必須出示拘留證,并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名(蓋章)、按指印。
對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需要逮捕的,應當辦理逮捕手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