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產地在哪里
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產地在哪里
毒品的危害可謂是人人皆知,可明知危害那么大為何屢禁不止呢?這也是我們該深思的一個問題。生產毒品的產地,罪惡的根源又在哪里,讓我們一同前往。
金三角,一個經濟發(fā)展區(qū),也是一個毒品產地,讓我們來揭開它的雙重身份。
介簡
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東南亞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邊境地區(qū)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qū)長期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圍大致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老撾的瑯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瑯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zhèn)3000多個。
區(qū)域位置位于東南亞地區(qū)緬甸、老撾、泰國的交界地帶,泰國政府在這三國交界點豎立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樣的牌坊,故這一帶被稱為“金三角”。
地貌特征此處交通閉塞、山巒疊嶂,總面積約15~20萬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山脈形成了立體性的氣候,山腳的人酷熱難當時山頂的人可能要圍在火塘邊才可以抵御寒冷,相對來說高海拔地區(qū)的自然條件比較差,人們的生活要更困難。
氣候環(huán)境
該地區(qū)平均海拔高度為1500-3000米,土地肥沃,氣候溫濕。亞熱帶的長時間的日照使這里有足夠的陽光促使各類植物的生長,東南亞的季風帶的變化使這里形成了干濕兩季,夏季西南季風從海上帶來大量濕熱性水分形成充沛降雨時形成濕季,東季北方干冷季風帶影響時形成了旱季,這種周期性的變化調節(jié)著當地生物的節(jié)律。東南亞地區(qū)長日照、低緯度、高濕度的氣候極易于動植物的生長繁衍,進而形成了當地特有的雨林性氣候,造成了這里生物的多樣性。
生態(tài)河流
金三角湄公河是“金三角”形成的又一個重要地理原因,它從中國西北的青海徑直向南流去,穿過了中國、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及柬埔寨六個國家,全長4009公里的河道將東南亞的崇山峻嶺攔腰切斷,加上山脈之間眾多的深谷和湍急的支流,造成了無數的峽谷和絕壁,形成了大片的交通死角。由于以上特殊的地理原因,金三角地區(qū)在經濟和文化方面與發(fā)達地區(qū)的聯系較少,相關國家中央在很長時間內難以對金三角地期進行深入或有效控制。但農作物生產的良好氣候條件,加上地形、地貌和地理氣候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給這個區(qū)域眾多民族的生存繁衍,還有各式各樣的割據勢力、區(qū)域力量或民族武裝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生存和回旋之地;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個落后狹小的死角卻源源不斷地散發(fā)著腐蝕文明社會的能量,頑強地向世界宣布著它的存在。復雜的地理、紛繁的民族、畸形的力量,為在這里上演的種種神秘的故事搭造了一個極佳的舞臺。
毒品貿易編輯金三角盛產罌粟,并通過當地軍閥、毒梟等制造鴉片、海洛因等毒品,而聞名世界。金三角地區(qū)和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邊境的金新月地區(qū),哥倫比亞、委內瑞拉交界的銀三角地區(qū)并稱為世界三大毒品源。
種植歷史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后到該區(qū)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并對鴉片采取收購,20世紀50年代這里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高潮,接著出現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700噸左右,1988年增至1200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2400噸,1991年已突破3000噸大關。
毒品產量
金三角地區(qū)的核心地區(qū)是緬甸、泰國、老撾三國交界處,但在泰國政府強大的禁毒攻勢下,毒品產地大部轉移到緬甸境內。金三角地區(qū)是世界上最大的鴉片、海洛因類毒品產地,種植面積在100萬畝以上,年產鴉片2650噸至2800噸,年產海洛因約200噸左右。 一種相對公認的說法是金三角是全球20%鴉片的供應源頭,而每年經過金三角地區(qū)販運的海洛因卻占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qū)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兩年的消費量。
鴉片種植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2014年12月8日在曼谷公布了《2014東南亞鴉片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東南亞兩大鴉片生產國緬甸和老撾的鴉片種植面積呈不斷擴大趨勢。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東南亞地區(qū)負責人指出,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替代種植計劃的缺乏是造成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而不斷加速的地區(qū)一體化發(fā)展則給應對毒品在東南亞地區(qū)的泛濫制造更多的挑戰(zhàn)。這份報告以東南亞主要鴉片生產國緬甸和老撾的產區(qū)為采樣重點,比較全面地呈現了東南亞、特別是金三角地區(qū)2014年鴉片種植、毒品生產、使用和流轉的相關情況。根據這份調查報告,2014年緬甸和老撾的鴉片種植面積達到63800公頃,自2006年以來連續(xù)八年呈現擴大趨勢。緬甸仍然是僅次于阿富汗的全球第二大鴉片生產國,整個金三角地區(qū)的鴉片生產量已經占到全球鴉片總產量的22%[1] 。
毒梟勢力該地區(qū)在20世紀出現了許多極富盛名的大毒梟,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例如坤沙、羅星漢、彭家聲等。這些毒梟為了生產和販賣毒品,組織了一批裝備精良的地方武裝,公開和緬甸、泰國等中央政府抗衡。曾經緬甸境內產毒最多的幾個地方勢力是:第一特區(qū)果敢、第二特區(qū)佤邦等,這些地方其實為當地軍閥
金三角勢力所把持,但依然臣服于緬甸中央軍政府,有很大的自治權利,也為自身供應和販賣毒品提供了便利。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于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在“金三角”地區(qū)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qū)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fā)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每年經“金三角”地區(qū)販運的海洛因占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qū)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qū)毒品生產并未停止,仍是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qū)。直到2005年,“金三角”有關各方才宣布停止罌粟種植,大規(guī)模轉型生產米、蔬菜和甘蔗。2006年云南省公安禁毒部門通過衛(wèi)星遙感監(jiān)測等手段測量,“金三角”地區(qū)種植罌粟的面積約20萬畝左右。“金三角”地區(qū)罌粟種植面積已降至100年來的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