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之鄉(xiāng)在什么地方
魚米之鄉(xiāng)在什么地方
“魚米之鄉(xiāng)”是指長江中下游平原,因為我國東部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所以氣候濕潤,物產(chǎn)豐富,被稱為“魚米之鄉(xiāng)”,那么魚米之鄉(xiāng)在什么地方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魚米之鄉(xiāng)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歡迎閱讀。
魚米之鄉(xiāng)簡介
北接淮陽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勢不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和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其中長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縱橫交錯,湖蕩星羅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高郵湖、巢湖、洪澤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這一狹長地帶。向有“水鄉(xiāng)澤國”之稱,盛產(chǎn)魚、蝦、蟹、菱、蓮、葦。氣候溫和,無霜期240~280天,江南可種植雙季稻,糧、棉、水產(chǎn)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xiāng)”。
江南魚米之鄉(xiāng):常熟
常熟,地處中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長江三角洲,扼長江黃金水道咽喉,緊鄰中國最大的經(jīng)濟中心上海市,并處在蘇州、無錫、南通等大中城市的懷抱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qū)位優(yōu)勢。全市面積1264平方公里,人口104萬,轄24個鎮(zhèn)及虞山林場。境內(nèi)地勢平緩,氣候溫和,風調(diào)雨順,因年年豐收而得名“常熟”,素有“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
據(jù)1988年發(fā)掘的常熟境內(nèi)最早原始文化遺址錢底巷新石器遺址證實,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聚居生息。商代末期,常熟為勾吳北境。秦屬會稽郡吳縣。西晉太康四年(283年)“分吳縣之虞鄉(xiāng)立海虞縣”(《宋書·州郡志》)。咸康七年(341年),于海虞北境南沙鄉(xiāng)設南沙縣。梁大同六年(540)年,天南沙之地置常熟縣,常熟之名始于此。隋開皇九年(589年),并海虞等6縣入常熟,錄屬蘇州。唐武德七年(624年),縣治由南沙城移至海虞城,隸吳郡。宋代屬平江府。元元貞二年(1296年),升為州,隸平江路。明復降為縣。清屬蘇州府。辛亥革命后,常熟、昭文復合并為常熟縣。1983年改設常熟市。
常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jīng)五千年的文明濫觴延革,文化發(fā)達,才俊輩出。遠有興東吳文教的先驅(qū)、孔門“十哲”之一“南方夫子”言偃,近有清代兩朝帝師、狀元宰相翁同和等一大批著名歷史人物。自唐至清,共出了9名宰相,8名狀元,483名進士。及至現(xiàn)代,兩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常熟籍有18名,包括李強、王淦昌、張光斗、張青蓮等知名科學家。歷史長河給常熟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景觀,列入國家太湖風景區(qū)的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尚湖、沙家浜風景區(qū),使常熟成為名揚海內(nèi)外的游覽勝地。“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自然景觀造就了常熟獨特的吳中風情。
常熟山青水秀,景色綺麗。十里虞山峰巒起伏,半麓入城,尚湖、昆承湖面山而臥,相映增輝;琴川河穿城而過,雅園幽巷點綴其間,構(gòu)成了山、水、城、園融為一體的獨特的吳中風情。眾多的名勝古跡和聞名于世的“沙家浜”,使常熟成為名揚海內(nèi)外的游覽勝地。
常熟地處溫帶,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一年中,冬季盛行大陸來的偏北風,以寒冷少雨天氣為主;夏季盛行海洋來的東南風,以炎熱多雨天氣為主;春秋兩季為冬夏季風交替時期,常出現(xiàn)冷暖、干濕多變的天氣。常熟是著名的江南水鄉(xiāng),眾多自然景點春夏秋冬各有特色,人文景點,則具獨特魅力,各季都有特色。去常熟旅游,四季皆宜。
魚米之鄉(xiāng)主要組成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位于湖北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系由兩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長江中下游平原中的兩湖平原。
(1)兩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遠古時代這里曾是個煙波浩渺的云夢澤,后來被長江及其支流沖刷下來的泥沙所填平。它的面積有5萬平方公里,分為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兩部分。平原上水網(wǎng)密布,向稱“魚米之鄉(xiāng)”。[4]
(2)鄱陽湖平原位于江西北部至安徽西南邊緣,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
(3)皖中平原位于安徽中部的長江沿岸,以及巢湖附近,面積較小。
(4)長江三角洲位于鎮(zhèn)江以東,運河以南,杭州灣以北,面積達5萬平方公里,由長江和錢塘江沖積而成,這里的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網(wǎng)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素稱“水鄉(xiāng)澤國”。這里盛產(chǎn)稻米、魚蝦,糧食產(chǎn)量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歷史上曾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長江中下游平原在巫山以東的長江及其支流的兩岸,被周圍低山丘陵(見江南丘陵)交錯分割成四部分:兩湖平原、鄱陽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拔在50米以下。長江三角洲在江蘇鎮(zhèn)江以東,杭州灣以北,通楊運河以南,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以下,素有“水鄉(xiāng)澤國”之稱,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qū)之一。
兩湖平原以荊江為界,其北稱江漢平原,其南為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荊江北堤分流入江漢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后,漢江所帶泥沙對江漢平原的發(fā)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于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主要則由通過荊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調(diào)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長江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水網(wǎng)密布,土壤肥沃。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網(wǎng)稠密,地表覆蓋為紅土及河流沖積物。蘇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鎮(zhèn)江之間沿長江兩岸分布的狹長的沖積平原,其中包括蕪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寬窄相間,江流時束時放,流速平緩;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頂托,流速更緩,泥沙沉積加強,尤當河道越過巖丘逼岸的磯頭后,江流分汊,汊河間出現(xiàn)沙洲。沿江兩岸湖泊眾多。
自鎮(zhèn)江以下的河口段發(fā)育了長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為里下河平原。平原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緣為黃河故道;南緣為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洪澤湖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
猜你感興趣:
1.揭陽特色美食
2.常德特色小吃
4.南昌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