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成語接龍及含義
聲東擊西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chǎn)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zhàn)術(shù)。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聲東擊西的成語接龍,供大家參考。
一、聲東擊西成語解析
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在現(xiàn)實生活中被提及的頻率非常高,它以假動作欺敵,掩護(hù)主力在第一時間擊其要害。表面上聲言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聲東擊西之計,雖然早已被歷代軍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時必須充分估計敵方情況。方法雖是一個,但可變化無窮。
二、聲東擊西成語典故
聲東擊西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tuán)結(jié)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于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lián)合于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制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并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于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rèn)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lǐng)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于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三、聲東擊西成語接龍
聲東擊西 --> 西鄰責(zé)言 --> 言不及義 --> 義憤填膺 --> 膺箓受圖 --> 圖謀不軌 --> 軌物范世 --> 世態(tài)炎涼 --> 涼了半截 --> 截長補短 --> 短吃少穿 --> 穿紅著綠 --> 綠暗紅稀 --> 稀奇古怪 --> 怪聲怪氣 --> 氣宇軒昂 --> 昂昂自若 --> 若存若亡 --> 亡羊得牛 -->牛郎織女 -->女媧補天 -->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 --> 福星高照 --> 照葫蘆畫瓢 --> 瓢潑大雨 --> 雨打風(fēng)吹 --> 吹灰之力 --> 力倍功半 --> 半籌莫展 --> 展翅高飛 --> 飛蛾撲火 --> 火耕流種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豆蔻年華 --> 華冠麗服 -->服低做小 -->小廉大法 --> 法不阿貴 --> 貴在知心 --> 心驚膽戰(zhàn) --> 戰(zhàn)無不勝 --> 勝任愉快 --> 快意當(dāng)前 --> 前仰后合 --> 合二為一 --> 一錘定音 --> 音容宛在 --> 在所不惜 --> 惜玉憐香 --> 香草美人 --> 人命危淺 --> 淺嘗輒止 --> 止暴禁非 --> 非同尋常 -->常勝將軍 -->軍法從事 --> 事預(yù)則立 --> 立此存照 --> 照葫蘆畫瓢 --> 瓢潑大雨 --> 雨打風(fēng)吹 --> 吹灰之力 --> 力倍功半 --> 半籌莫展 --> 展翅高飛 --> 飛蛾撲火 --> 火耕流種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豆蔻年華 --> 華冠麗服 --> 服服貼貼
聲東擊西成語接龍及含義相關(guān)文章:
★ 聲東擊西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