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創(chuàng)業(yè)故事
百元創(chuàng)業(yè)故事
在有心的創(chuàng)業(yè)人手中,一百元經過一番努力創(chuàng)業(yè)后,也能變成百萬財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元創(chuàng)業(yè)故事相關內容。
大學生百元到百萬元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
在高三畢業(yè)的時候,他找了20多名初中的同學,組成小團隊做起家教,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大一的時候,他和老同學籌劃建立了咨詢公司,開始了家教業(yè)務,從中學到了如何管理一個團隊;因為團隊成員的一句玩笑,他又開始了自己出教輔的歷程,首批5000本英語教輔銷售一空,短短半年取得了10多萬元的凈利潤;現(xiàn)在,這位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組建了一個學生團隊,一手打造了一個“從百元到百萬元”創(chuàng)業(yè)神話的大二學生夏乾良,又在計劃建立進修學校。
他的夢想還沒有結束,他告訴記者,自己的最終目標,是要做“文化老大”。
第一步
高考后賺了第一桶金
夏乾良目前是復旦大學法律系大二的學生。因為平時他常會輔導學弟學妹,雖然是免費,但家教的經驗還是挺豐富的,所以兩年前他從建平中學畢業(yè)時,就動起了做家教積累社會經驗的念頭。于是他召集了在上海中學、復旦附中、華師大二附中等學校的20多名初中同學,將他們組成小團隊做家教。
他們印了2500張小名片———“來自復旦、交大、同濟等名校,特殊的教學方式,提供互助式家庭教育”,然后在浦東、徐匯等區(qū)的居民區(qū)投遞。在成功將自己推銷出去之后,小老師們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教學心得:如何把孩子分成不同的種類;如何分配講課和做題的時間;如何解決學生遇到的各式問題。一段時間后,團隊內部達成基本統(tǒng)一的課堂教材和授課模式,并對家教老師進行星級考評。
暑假結束,他們教的學生人數(shù)已有160多人,從六年級到高三畢業(yè)班,幾乎每個年級都有他們的學生。而依靠這第一份家教,夏乾良等人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二步
入大學建立家教公司
進入復旦大學后,夏乾良和老同學籌劃建立了咨詢公司,主要業(yè)務就是家教業(yè)務。一個人做家教自由自在,可一個團隊就有許多零零碎碎的事情。“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分配老師、收集各高中的練習卷、談論下一周的教學計劃,整個過程和管理公司做生意沒什么區(qū)別。”夏乾良感嘆,要不是多年家教積累,管這么個公司還真是累得夠嗆。他認為,長時間的家教經歷不僅教會了他們如何與人溝通,還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合理且有效地安排工作。
曾經有名家長要求為孩子找一個全日制家教,但那個“小老師”一到客戶家就直接給孩子上課,有時候學生做了2個小時功課他讓學生休息一下看電視,有時因為有事遲到沒有做滿規(guī)定的時間,結果惹得孩子的家長頗為不滿。經此教訓,夏乾良決定讓所有的老師在第一節(jié)課都先和學生、家長談心,了解孩子的性格及家長的要求,雙方溝通達成一致后上起課來就事半功倍。
第三步
自己編寫教輔
編教輔的念頭來源于團隊成員的一句玩笑,雖然對于這些大學生來說出書是第一遭,但他們每個人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小老師”,加上為學生上課時準備的經典例題,以及自己當年高三時的一些習題,“OK高考系列叢書”逐漸成型。
不過出書也不是把所有題目簡單匯總在一起就可解決的,首先要和出版社進行洽談。對出版社運作并不清楚的他們于是求助于圖書代理公司。
由于缺乏資金,第一本《高考英語專項精煉》完全是依靠大家的力量白手起家。夏乾良告訴記者,當時沒有錢請專業(yè)的照排公司,他們10多人就一人一臺電腦,一字一字輸入,再自己摸索學習排版軟件。他們在學校旁邊的招待所訂了一間房,整整一個月的時間,10多個人加10多臺電腦日夜不停地工作,累了困了就直接躺在地上休息。有時候一些語法他們也說不到點子上,于是便求助于母校的一些資深教師,讓老師為自己的叢書出謀劃策。他們的教輔問世后,首批5000本英語書沒多久便銷售一空,接著系列叢書的語文、數(shù)學兩本也出版上架,短短半年內他們就取得10多萬元的凈利潤。
一百元到6億元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
簡偉文,如今不僅是上市公司伊立浦的董事長,也是另外一家模具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身家保守估計在6億元以上;但如果時間翻回到22年前,他僅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研究生。
1983年6月,簡偉文取得了華南理工大學工學壓力加工專業(yè)學士學位,之后便進入廣東機械研究所,成為一名助理工程師。1985年,再次回到母校攻讀碩士,1988年畢業(yè)后,到東莞幫助一間港資企業(yè)創(chuàng)辦養(yǎng)殖場。
“1990年我決定辭職,隨后便拿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生意合約,”對于22年前的第一筆生意,百元創(chuàng)業(yè)加盟項目。簡偉文仍然記憶猶新,“這個合約對方已經簽字蓋章,只有金額和簽名處留有空白,也就是說,只要我簽了名上去,金額部分我想填多少都可以。”
能夠拿到“空白合約”,得益于簡偉文在研究所做助理工程師時的“技術創(chuàng)新”。“因為這個合約涉及的模具,只有我知道里面的設計技術,”簡偉文說,“但做起來需要多少成本,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開過工廠?;诖?,加上對我個人的信任,對方才開出這樣一個‘空白合約’。”
合約約定,簡偉文必須在45天內生產并交付13副模具。這對剛剛辭職下海、且從來沒有進過工廠大門的簡偉文,是巨大的挑戰(zhàn)。他沒有任何生產要素,只有在大學的七年和研究所兩年的經歷,以及結婚后用剩的100元現(xiàn)金。
于是,簡偉文傾盡全部身家100元,買了一些圖紙和制圖用具,開始設計模具。百元創(chuàng)業(yè)加盟項目。畫好圖后,便要求對方先支付40%的模具款。拿到40%模具款后,在備料和機加工時,卻在裝配環(huán)節(jié)上卡殼了。后來在母校老師的幫助下,租借了輕工學校的實習車間作為場地,找朋友來“炒更”,把模具組裝并自己上陣去調試。
就這樣,簡偉文利用專業(yè)知識把第一筆生意做成了。“‘空白合約’上我最后填的金額是3.5萬元,”簡偉文說,“最后算了一下,總共賺了1萬元,這是第一桶金。”在上世紀90年代初,簡偉文一夜之間讓自己變成了“萬元戶”。
賺到第一桶金后,簡偉文對自己的生意前景越來越自信。于是,拿著賺到的1萬元,立即到武漢買了3臺二手的機床,回到家鄉(xiāng)南海,開始租廠房,建成了自己的第一個五金模具廠。
挫折:敗也圣誕鐘成也圣誕鐘
第一筆生意做成了,工廠也做起來了,以后怎么辦?
一天,一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找到簡偉文,要做一個圣誕鐘。這個圣誕鐘相當復雜,由12個繼電器,通過“程控”敲打不同音節(jié)的小鐵鐘,演奏成多首圣誕歌。這個企業(yè)之所以找簡偉文,是因為他們無法做出音調準確、音質清脆、有足夠回聲的鐵鐘。
簡偉文早上拿著樣品到華工找從事金屬材料研究的老教授,這位老師表示從來沒有看過金屬材料與音樂性能關系的文獻;他又回到原來工作過的機械研究所,舊同事們一聽圣誕鐘的性能同樣不敢碰。“大家都不敢碰,是不是意味著我可以試一下?”簡偉文決定放手去博一下。
就在同一天晚上,借助工廠用來燒熱水的“蜂窩煤爐”,反復摸索至凌晨,簡偉文弄清楚了使圣誕鐘音色清脆、有回聲的原理和工藝。
協(xié)議達成后,產品開始從工廠里被生產出來,但出乎簡偉文意外的是,百元創(chuàng)業(yè)加盟項目。這些圣誕鐘交付對方總裝成品后,該公司在發(fā)運出口的時候,在海關被競爭對手攔截,理由是該產品涉嫌侵犯某歐美公司的知識產權!
簽署協(xié)議的對方廠家以產品未能完成市場銷售為由,單方撕毀合同,單單加工費,簡偉文在第一次“圣誕鐘”生意上就虧了幾十萬。
這個看似失敗的生意,在一年后卻讓簡偉文賺了大錢。第二年,一個港商在生產每套16只銅圣誕鐘時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音調合格率只有46%。
簡偉文得知后,馬上聯(lián)系這個港商,因為有“調音的基礎”,所以特別有底氣。簡偉文要求港商先行支付10萬元,并向客戶承諾其合格率從46%提高到90%以上。這次,他沒有虧損,反而在開展該業(yè)務的第一年就賺了200萬元;到了第二、三年,又有300萬元進賬。
再投資:創(chuàng)伊立浦最終在中小板上市在模具行業(yè)賺了第一桶金后,簡偉文開始琢磨開辟第二個生意領地。百元創(chuàng)業(yè)加盟項目。一次偶然的機會,簡偉文利用廣東輕工進出口公司的關系接觸到了一家美國經銷電飯煲的商家想在廣東發(fā)展第二家供貨商。
這個機會落在簡偉文的手上,“對模具廠來說,生產電飯煲沒有什么技術難度,但盈利能力與模具相差甚遠,一個電飯煲的代工利潤只有5元,”簡偉文說,“就這樣,開始進入家電行業(yè),正式創(chuàng)立了伊立浦。”經過15年的培育,伊立浦最終在中小板上市。簡偉文的身家也躍升到了近10億元,正式邁入富人俱樂部。
2008年剛剛上市當年,伊立浦就遇到了金融危機,伊立浦的業(yè)績也直線下滑,營業(yè)額從8億元到7.2億元,再到6.2億元……一場金融危機幾乎將其擊垮。簡偉文說,“這幾年,我一直在為企業(yè)尋求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從2010年開始,我們也制定了優(yōu)化轉型的戰(zhàn)略,并提出‘外轉內’、‘民轉商’的轉型路線圖。”
這次,簡偉文瞄準了綠色廚房。“目前技術已成熟,對方只要提供給我們一個廚房,我們負責免費給他們改造并全部更換成用電磁加熱的廚具,”簡偉文說,“國外的廚師都是藝術家,而國內的廚師是汗流浹背的工人,我們就是要讓中國的廚師也變成藝術家。”
個人感言:
“大家都不敢碰,是不是意味著我可以試一下?”
“這幾年,我一直在為企業(yè)尋求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從2010年開始,我們也制定了優(yōu)化轉型的戰(zhàn)略,并提出‘外轉內’、‘民轉商’的轉型路線圖。”
“國外的廚師都是藝術家,而國內的廚師是汗流浹背的體力工人,”簡偉文說,“我們就是要讓中國的廚師也變成藝術家。”
“知識就是財富,將來,我會把更多的知識投入到產品的研發(fā)中去,百元創(chuàng)業(yè)加盟項目。而每一個變現(xiàn)的知識,都會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百元到百萬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
200元錢也能創(chuàng)業(yè),并且能夠走上致富路。3月下旬的一個周末,記者尋著花香來到劉玉培的“花園”。59歲的老劉一頭花白的頭發(fā),手里拿著一把花剪,在花叢中忽隱忽現(xiàn)。“咔嚓!咔嚓!”陽光灑滿盛開的花朵,和風攜花香沁人心脾。
23年前,青年農民劉玉培眼看種地種不出啥“名堂”來,丟下鋤把進了省城。城里的打工農民很多,有做泥水工的,有當“背篼”的,有拉板車的,干啥的都有。每天掙幾個錢,雖說餓不死,卻也富不起來。沒有什么文化,劉玉培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才好。有一天,他無意中逛進一個花市,看到一株花可以賣上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他心想:家里有“現(xiàn)成”的土地,何不學點種花技術,回去種花致富?幾經輾轉,劉玉培在城郊尋到一位種花老板,靠出賣自己的廉價勞動力為其打了一年工。一年后,他用老板給的200元薪水,買回300多株月季花苗,踏上了返鄉(xiāng)的路。
經驗往往建立在坎坷的基礎上。從一個地道的農民轉換成一個生意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劉玉培種花遭受過兩次較大的損失:一次是因為承包的土地要規(guī)劃建廠,剛培育成型的花苗來不及遷植,損失10多萬元一次是因為不了解土地政策,已形成規(guī)模的10多畝花苗圃建在糧食豐產區(qū),被迫移遷,損失近10萬元。
不過,長期在生意場中摸爬滾打,劉玉培也漸漸精明起來。某年,他將縣城修剪掉的法國梧桐枝條收集起來搞扦插,兩年后,成活的近萬株法國梧桐一轉手就換回現(xiàn)金1萬多元。
從帶著200元錢返鄉(xiāng)開始“創(chuàng)業(yè)”,1年過去了,劉玉培賺了2000元10年過去了,劉玉培擁有了一個20多畝的花園,培育的花木品種達到70多種20年過去了,除了20多畝的花卉基地外,劉玉培還擁有一個40多畝的苗木培植基地和一座待建的80多畝的“花坡”。不但種花賣花,他還兼營園藝,業(yè)務擴大到全省各地,名聲也越來越“響”。如今,老劉已是一個年收入8萬多元、“身價”百萬元的“花老板”。
手里有了閑錢,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劉玉培出資為村里修路,為希望工程捐款,逢年過節(jié)不忘慰問老弱病殘。在黔西縣五里鄉(xiāng),有3個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貧困孩子是他的長期幫扶對象。他已經一次性為這3個孩子交納了小學的書學費用,并承諾供他們讀大學。
“如果你是農民,就得想法子在自己的土地上賺錢。”這句話如今已成為老劉的“名言”。
百元創(chuàng)業(yè)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