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聘補償金如何繳納個稅最有利
近日,某企業(yè)財務人員向稅務機關咨詢:企業(yè)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所付員工的補償金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A企業(yè)擬停業(yè)整頓,解雇大部分職工,根據職工工齡支付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償金,這筆補償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yè)沒有疑義,計算方法也已清楚。但有兩個具體問題難以把握,不同的認定結果會造成計算個人所得稅有較大差異,對職工個人影響很大。
關鍵問題
據筆者了解,兩個關鍵問題,直接影響了職工解聘補償金個人所得稅的稅負。
一是工作年限是以職工工齡,還是以其在本企業(yè)實際工作年數為準?有些職工來本企業(yè)前,曾在集團總部下屬的其他企業(yè)工作過,調來后,員工工齡算上了在其他企業(yè)工作年限。如,張三,工齡11年,其中在集團其他企業(yè)工作過3年,本企業(yè)工作8年,補償金38.5萬元。這種情況下,張三如何計算工作年限?
二是企業(yè)外派員工適用3倍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免稅額標準,是以派出地為準還是派駐地為準?如,李四,工齡8年,由A企業(yè)派駐集團B市營銷公司工作,工資由A企業(yè)轉給B市營銷公司代發(fā),按B市標準交納五險一金,補償金28萬元。2016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標準:A企業(yè)所在城市55560元,B市89757元。
政策依據
目前,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的稅收政策依據主要有兩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1999〕178號,以下簡稱178號文件)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金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以下簡稱157號文件)。兩個文件規(guī)定要義如下:補償金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補償金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部分,計征個人所得稅。個人繳納的“五險一金”應予扣除??鄢蟮难a償金余額除以個人在本企業(yè)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計繳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yè)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補償金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稅。職工從破產企業(yè)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不同觀點
對于這兩個問題,每個問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對于工作年限,一種觀點認為,既然178號文件中規(guī)定“個人在本企業(yè)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那么,張三應以8年為實際工作年限數,對外單位工作年限3年不予考慮。支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嚴格按照文件執(zhí)行,沒有任何風險。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張三在同一集團的不同企業(yè)工作年限既然能算工齡,而且工齡明顯已經作為計算補償金的標準,理應以工齡為準,即11年為張三工作年限。支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職工在集團內調動工作屬正常現象,應該將一個集團視為一個企業(yè)整體,以其在集團內工作工齡作為工作年限合情合理,也符合相關法規(guī)。況且,企業(yè)計算補償金一般也是依據職工工齡和職務,只要是企業(yè)認可的工齡都應該視為在本企業(yè)實際工作年限。
對于免稅工資標準,一種觀點認為,個人所得稅以支付所得方為扣繳義務人,如果是委托支付,應該以實際負擔支出的委托方為扣繳義務人。因此,李四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應由A企業(yè)代扣代繳,其補償金免稅扣除工資標準也應適用A企業(yè)所在城市職工工資標準55560元。另一種觀點認為,既然李四工資一向都是由A企業(yè)轉給B市營銷公司發(fā)放的,其“五險一金”是以B市標準計提繳納的,其補償金也應采用B市工資標準89757元,而且B市工資標準明顯比A企業(yè)所在城市高,采用B市工資標準有利于納稅人。
計算結果
那么,在不同的情況下,張三和李四應繳個人所得稅分別是多少呢?
張三收到一次性補償金38.5萬元且按規(guī)定繳存五險一金3000元,A企業(yè)所在城市上年職工工資標準55560元。因此,張三的計稅收入額為385000-55560×3 -3000=215320(元)。如果以張三在A企業(yè)實際工作8年為工作年限,計算應繳個人所得稅為[(215320÷8-3500)×25%-1005]×8=38790(元);如果以張三以工齡11年為工作年限,據以計算應繳個人所得稅為[(215320÷11-3500)×25%-1005]×11=33150.04(元)。可見,按工齡為工作年限計算,可少繳個人所得稅5639.96元。
李四收到一次性補償金28萬元,按規(guī)定繳存五險一金4000元。因此,如果以A企業(yè)所在城市55560元工資標準免稅,3倍工資額為166680元,李四計稅收入額為280000-166680-4000=109320(元),李四應繳個人所得稅為[(109320÷8-3500)×25%-1005]×8=12290(元)。如果以B市89757元工資標準免稅,3倍工資額為269271元,計算分攤后的每月收入為841.13元,低于3500元,無須繳納個人所得稅。
案例啟示
以上張三、李四補償金問題的每種處理意見似乎都有道理,結果卻大相徑庭。筆者認可第二種觀點,即張三應按11年工齡、李四應按B市工資標準計算應繳個人所得稅。理由有兩個:
一是符合政策出發(fā)點。157號文件開頭就指出了文件出臺的目的,是為了“推進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關人員,維護社會穩(wěn)定”,可見,選擇對納稅人有利的稅務處理方式符合國家政策出發(fā)點。
二是適應現代執(zhí)法理念。當一項執(zhí)法行為有兩種以上處理方式時,應選擇對執(zhí)法相對人最有利的方式。轉變執(zhí)法理念,其實是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迫切需要培養(yǎng)加強的方面。尤其是當前,構建自然人稅收征管體系,征管重點由法人轉向自然人,向自然人征稅,如何避免簡單粗暴執(zhí)法,化解征納矛盾,更需要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轉變傳統(tǒng)執(zhí)法觀念,樹立現代執(zhí)法理念,以稅務機關為本轉向以納稅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