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最早的學生創(chuàng)業(yè)故事
清華最早的學生創(chuàng)業(yè)故事
20多年前,大約是1996到1999年,隨著互聯(lián)網的崛起,納斯達克指數(shù)從從1000點到4000點一路狂飆。大洋彼岸一個個精彩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讓第一波互聯(lián)網熱潮下的中國年輕學生們激動不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清華最早的學生創(chuàng)業(yè)故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緣起
被公認為清華“愛迪生”的邱虹云,97年考入清華材料系,連續(xù)N年霸榜清華最高科技競賽“挑戰(zhàn)杯”。他99年的項目是“使用邊緣彌散技術的彩色液晶視頻投影裝置”又獲得頭獎。簡單說,這就是投影機。為什么這個東西得獎呢?因為當年液晶電視還沒有進入家庭,傳統(tǒng)CRT電視還停留在21遙(21寸帶遙控,結婚標配)為主流的時代,32寸彩電都極為少見,重量大概60公斤得幾萬塊,搬家都得另付錢的。
邱虹云的項目,讓同學們看到低廉的成本可以做到100寸的投影效果,在當年是很震撼的。清華自動化系的王科,來自商業(yè)氣息濃厚的浙江寧波,對這個東西一見傾心。他說服了邱虹云、慕巖和楊錦方,共同組建了視美樂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SynTech)。
前后腳成立的清華學生公司還有易得方舟和火神網等幾家網絡公司,但由于當年中國互聯(lián)網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以及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后融資困難,很多沒有堅持下來。不過,它們都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傳承:
-易得方舟的讀書頻道,后來演化成中文在線,使得創(chuàng)始人清華汽車系童之磊成為億萬富豪;
-火神網創(chuàng)始人清華精儀系周亞輝,從動漫轉型去做游戲,也踏上了百億富豪的專列。
-樂都的創(chuàng)始人清華電子系葉濱,融資后堅持把視頻會議系統(tǒng)V2做了近20年,令人敬佩。葉濱本人也是成功的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
-早期清華創(chuàng)業(yè)活到今天的還有一家叫慧點科技,這家以企業(yè)內控軟件為主,嚴格說不算學生期間創(chuàng)業(yè),暫且不表。
“不同于搞互聯(lián)網的同學,一開始就投身制造業(yè)的視美樂,其故事卻幾經起伏,卻逃脫不出時代的宿命?!?/p>
視美樂的早期創(chuàng)始人里,慕巖和楊錦方就像打醬油的,拿到美國簽證就立馬退出公司留學去了。八卦一下,慕巖這個姓看起來很奇怪,因為他家是慕容氏,和喬峰家是死對頭。那時候,美國留學確實是清華學生的第一選擇,且不說畢業(yè)在美國工作的收入是中國的幾十倍,當年國內也沒有什么科技造富故事誘惑大家。
王科是視美樂開始絕對的靈魂人物,創(chuàng)建公司是他的主意,注冊公司也是他家出的錢,甚至公司核心也是他找來的。王科人極聰明,整合資源能力強,英語還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大三開始就在外企兼職,并在新東方兼職GRE老師。
更難得的是,王科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他知道自己缺乏管理經驗。在慕楊退出后,他開始給視美樂尋找管理者。這時,他碰到了有國企經驗并在清華讀MBA的徐中。徐中熱愛讀書,對管理學極其熱忱,口才極佳,可以滔滔不絕脫稿講幾個小時。王科被打動了,請徐中來做視美樂的副總經理,協(xié)助他進行管理。
王科的英語班有個學生叫李益斌,為人熱情很有親和力。雖然不是清華系,但他有企業(yè)經驗不像其他人都是學生,王科請他管理財務。王科另外從清華大學企業(yè)集團挖來田益飛,作為管理人力資源和協(xié)調清華資源的大管家。
融資
視美樂核心團隊搭建好了,接下來是融資了。當年的中國,幾乎沒有像樣的本土化風險投資公司??粗{斯達克瘋漲而流口水的A股上市公司,正是從那時起紛紛開始了后來被一再重復的風投概念炒作。經清華投資管理公司的總經理潘福祥牽線,上海一百號稱董事會只討論了半小時就敲定了投資視美樂的提案。這個投資被稱為中國本土化第一例風險投資。
1999年7月底,雙方敲定投資總金額5250萬元,但是被有意地分成了兩期。第一期是250萬元用于開發(fā)產品原型中試,這是個很有趣的數(shù)字,也許上海話里250并不是那個意思。第二期是5000萬元,前提是原型機被接受可以量產的情況下,很顯然這個投資協(xié)議讓上海一百立于不敗之地,后來的故事也證明了這一點。
最終結果是,上海一百確實沒有再投那5000萬,他們只用了250萬元,完成了第一例A股公司的風險投資占視美樂20%的股份,在資本市場引起轟動,獲得了幾乎所有主流媒體的報道。有意思的是,當天股票交易量達到年內天量,而從年末看好像當時主力借利好完成了之前5.19行情的出貨。
一百的投資還配套了一個結果,就是王科主動讓賢,把總經理(CEO)的職位讓給了徐中,自己任總裁。這個和很多美國大企業(yè)模式還挺像的,就是CEO是一把手負責企業(yè)管理,而總裁職位更多是對外形象交流用。應該說,在當時這是個積極的決策,徐中確實更成熟老練適合主持大局,而王科更向往自由的工作形式。
不久,李益斌離開了視美樂,日后成為戶外越野界的大咖。
研發(fā)
視美樂第一代投影機的研發(fā),確實過于自信,完全沒有采取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策略,幾乎沒有采用任何現(xiàn)有投影機的成熟技術模塊和供應商。
在那個年代,幾乎所有家電都是國外引進技術,本土研發(fā)能力可以說無比弱雞。而對比冰箱彩電微波爐等產品,投影機的各種技術難度無疑高了幾個數(shù)量級。而視美樂在電子、光學、結構等各方面都請到清華專家領銜和他們的學生加盟。全部清華系設計,這無疑是當時中國一流工程能力自主研發(fā)的一次有意思的檢驗。
為什么說視美樂投影機從零開始研發(fā)難度極高呢?
首先在電子部分,完全自己設計的主板,實現(xiàn)了完整的電視和調臺控制功能。也就是插上天線直接可以看電視,這樣的投影機到今天都幾乎沒有。同時,通過單片機程序控制,設備做到屏顯菜單并可以對光學部分進行數(shù)字校正,比如膚色校正和梯形校正等。這已經等于全新獨立開發(fā)一臺高檔電視的全部功能了。而當時國內彩電廠商的板子很少有完全自主研發(fā)的。
其次在光學部分,要實現(xiàn)一整套的高亮燈光源到光的反射、均勻化以及透鏡調焦投射功能。所有光學器件都是視美樂自行設計,反光碗、菲涅爾透鏡、甚至連鏡頭都是找人澆注玻璃磨出來的。
最后是結構部分,由于采用低成本高熱量的熱光源燈,巨大的熱量使得結構設計成為難點。視美樂第一臺投影機是自己開模的立式弧形結構,內裝一個奇怪的10cm長柱形風機散熱,空氣流體設計還要解決裸露液晶防塵問題。毫無疑問,這個結構設計沒有參照任何其它產品,因為史上再也沒出現(xiàn)過類似的設計。
因此,當時視美樂自豪地宣傳,自己的投影機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
二次融資和量產
2000年原型機開發(fā)成功后,上海一百表示自己不擅長把產品量產化,因此建議第二輪融資找有生產能力的家電廠商。這時,冰柜大王澳柯瑪?shù)亩麻L魯群生得知此消息,由于他正在努力搞產品多元化避開同城的海爾海信競爭,很快拍板決定澳柯瑪投資3000萬元實現(xiàn)投影機量產。澳柯瑪視美樂誕生了,這個公司被簡稱為澳視(ASEE)。
魯群生絕對是實干家,自從把澳柯瑪起死回生后十幾年一直是中國冰柜(非冰箱)產業(yè)的霸主。然而,冰柜市場的飽和使得魯總迫切需要開拓新的領域。他對澳視的投資也是沒玩一點虛的,他派得力干將在青島建設了大型投影機組裝生產線,而且充分放權給視美樂的幾個小伙伴自行管理。
市場
2001年初,澳視的第一款產品ASP-2100上市后很快證明了自己的不成熟,亮度低壽命短噪音大不穩(wěn)定等問題紛紛暴露。澳視的研發(fā)人員在半年后推出ASP-2150解決了其中的大多數(shù)問題。
但是,ASP-2150仍是低端的單片液晶(LCD)產品,因為液晶透光率很低,它的亮度最高只有800流明。如果要進一步提高亮度和色彩,需要使用三片LCD的技術。這需要紅藍綠三束光透過三片LCD最終再合在一起沒有分毫錯位,這不僅成本大大增加,也是研發(fā)難度再升一個數(shù)量級。
德州儀器(TI)的DLP也許是更適合當時澳視技術水平的方案。但是可惜那時候DLP商用僅三年,各種因素導致澳視未能涉足。
澳視的管理團隊也終于意識到,自己的產品和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遠不在一朝一夕,因此決定引入ODM的產品作為補充。應該說,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澳視因為媒體頻繁曝光有很強的知名度,在教育市場也有很強的吸引力。在引入貼牌產品的同時,提高自身研發(fā)能力主打低端市場是個合理的選擇。
不幸的是,當時找的臺灣兩家代工廠商本身技術不夠成熟,產品故障率高達30%以上,導致后來銷售勢頭雖然很好但是售后疲于奔命也壞了口碑。
屋漏偏逢連夜雨,由于當時小尺寸投影用LCD基本掌握在索尼手里。對未來市場的樂觀加上索尼的逼迫使得澳視購入大量庫存,最后呆滯虧損并占用了大量資金。
沖突
不同于其它互聯(lián)網公司,澳視是一個幾乎不燒錢的公司,幾個創(chuàng)始人都拿著不高的工資騎著自行車上班,老教授高工們也只要很少的錢,只有少量外聘的人員工資比較高。好在一幫年輕人為了理想熱火朝天,大家都沒在錢上面怎么計較過。
但是,由于質量問題導致的銷售受阻,以及對自行開發(fā)3LCD投影機技術和資金差距的絕望,使得原本熱火朝天的團隊開始起了隔閡。
2001年秋,公司管理層和各部門負責人在北京懷柔山吧召開了“小廬山會議”,各部門對目前的狀況表示了很大的擔憂并希望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大家對徐中的管理方式也隱含地提出了質疑。但是,關鍵問題其實是選“技工貿”還是“貿工技”,細微改善是無濟于事的。徐中是個充滿熱情和理想的管理者,他對大家的意見沒有太多表態(tài),繼續(xù)用未來美好藍圖來打氣。
因為接下來澳視的銷售業(yè)績持續(xù)不佳,一個月只能賣幾十臺,雖然燒錢速度并不算快,但是魯群生的焦慮越來越深,他認為是徐中管理出了問題。到了年底,董事會宣布由王科接替徐中管理整個公司,并從澳柯瑪派來資深管理人員接管了財務并嚴格控制現(xiàn)金流。當時某財經媒體用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為標題來描述當時的情況和內部的分歧。
隨后,澳視研發(fā)的60多人被縮減為10來人,骨干和中層員工也紛紛離開。2002年初,公司辦公地從清華科技園搬到了上地孵化器的小辦公室。邱虹云和徐中從此淡出,而被視為團結澳視核心人物的人力資源部經理田益飛也離開了公司。
尾聲
新澳視全心開始了“貿工技”的貼牌銷售之路,而王科不久以后就離開了這家充滿榮耀和傷心的公司再無音信。徐中回到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任教,后來再次創(chuàng)業(yè)專注在管理培訓領域。邱虹云回學校繼續(xù)了碩士和博士學業(yè),后來成功創(chuàng)業(yè)做了研發(fā)生產天文制冷CCD相機的專業(yè)公司。
原視美樂員工陳龍后來注冊了無錫視美樂公司,以激光投影機為主業(yè)并在新三板上市。新澳視從2002年后幾乎全部清華員工離職應該改算澳柯瑪系了,隨著魯群生在2006年因挪用上市公司資金被免職,澳視也淡出了公眾視野。
感想
今天回首視美樂的歷程,應該說沒有人在其中犯了致命的錯誤,我認為并不像外界評論說的學生公司管理能力不行。正相反,視美樂展現(xiàn)出的活力、氛圍和部門能力,對比我經歷過的多個國企外企都不遜色。那個年代各種自發(fā)加班、可以在辦公室打乒乓球和有咖啡休息的公司可不多。
那么,視美樂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18年前,中國的制造業(yè)和配套水平比今天不知落后多少代,從零開始注定是個悲劇,即使視美樂調集了當時中國一流的清華專家。我還清晰記得為了某個光學玻璃跑到朝鮮邊境的丹東;為了某個電路板跑到河北滄州;做3C認證時才發(fā)現(xiàn)開關電源的陶瓷電容標記都是不規(guī)范的。也許,如果視美樂誕生在今天的深圳,成熟的配套和加工能力可以使它成為一家大疆那樣的公司。
不過,工程技術的研發(fā)是迭代演進的,比如液晶電視不可能一年從32寸升級成70寸,iPhone 1代也不可能第二年就變成iPhone X。視美樂的嘗試如同沒有引進任何國外技術就直接建設自己的高鐵,失敗也許是命中注定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基礎研發(fā)能力上,即使作為中國最高水平代表的清華大學,依然和國際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ヂ?lián)網也許是我們和世界同步最快最容易的,但是在視美樂相關的傳統(tǒng)光學、材料學、精密儀器等領域,我們想一步跨過基礎研究的技術迭代而直接達到世界頂尖,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樣這也是我們今天在半導體業(yè)被卡脖子的主要原因。
雖然視美樂的故事聽起來蠻讓人悲傷的,但我自己還是很榮幸成為那個時代的親歷者,曾經和這么多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有理想有感情,可以講給下一代聽。
相關文章:
4.勵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