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的古代傳說故事
古代的傳說故事大多放映了當時的文化思想,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部分,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guān)于經(jīng)典的古代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經(jīng)典的古代傳說故事篇一
堯相傳原是陶唐氏部落的酋長,后來又做了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晚年把帝位禪讓給舜,一直傳為歷史的佳話,由于堯能嚴于律己,關(guān)心人民,所以后世的傳說多歌頌他的仁德和功績。甚至把他神化了。
堯的傳說故事
堯的生活非常節(jié)儉。傳說他住在用茅草蓋的房子里,屋內(nèi)的大梁和柱子,都是用連刨也沒刨過的原木做的,架起來就算了事;吃的是粗米飯,喝的是野菜湯;冬天穿著鹿皮做的襖,夏天穿著麻布衣裳;用的器皿也不過是些泥碗土缽之類,一點也沒有特殊的地方。
可是堯?qū)习傩諈s充滿了深厚的仁愛之心。如果有哪一個人挨了餓,堯就說:“這是我使他挨餓的呀!”如果有哪一個人受了凍,堯就說:“這是我使他受凍的呀!”如果有誰犯了罪,受了懲罰,堯就說:“這是我使他陷入罪惡的呀!”在堯做國君的70年間,先是遇到過大旱,天上同時出現(xiàn)10個太陽,大地上的草木和莊稼都干枯了,堯就命羿射下9個太陽,解除了旱災(zāi)。后來又遇到了特大的洪水,九州大地一片汪洋,堯就命禹去治水,用了13年的時間,終于把洪水治服了。所以那時人民雖然也過了些苦日子,可是百姓對堯始終是衷心愛戴的,一點也沒有怨言。難怪后來像孔丘這樣的圣人對堯也大加贊揚,他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這段話的大意說;堯這位國君,真?zhèn)ゴ笱?最崇高最威嚴的是上天,唯有堯能像上天那樣愛撫人民。那種對人民的寬厚坦蕩的愛呀,老百姓不知怎么說才好。
本篇據(jù)《韓非子·五囊》、《謊苑·君道》(西漢劉向撰)等書中有關(guān)材料編寫。堯是遠古時著名的仁君,這篇神話傳說歌頌了他節(jié)險愛民的崇高品德。
經(jīng)典的古代傳說故事篇二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據(jù)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國君,夏后氏相的兒子。
因杜康善釀酒,后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yè)則奉杜康為祖師爺??追f達疏引漢應(yīng)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黃帝大臣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zé)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nóng)耕的發(fā)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墒?,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里,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fā)現(xiàn)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蕩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干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干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磥?,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蛇@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
后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酒的傳說
民間有如下傳說:杜康某夜夢見一白胡老者,告訴杜康將賜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內(nèi)到對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間最美的飲料。杜康次日起床,發(fā)現(xiàn)門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門入山尋找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見一文人,吟詩作對拉近關(guān)系后,請其隔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說明來以后,武士二話不說,果斷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見樹下睡一呆傻之人,滿嘴嘔吐,臟不可耐,無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兩銀子,買下其一滴血?;剞D(zhuǎn)后,杜康將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滾,熱氣增騰,香氣撲鼻,品之如仙如癡。因為用了九天時間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將這種飲料命名為“酒”。
因為有了秀才、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們在喝酒時一般也按這三個程序進行:第一階段,舉杯互道賀詞,互相規(guī)勸,好似秀才吟詩作對般文氣十足;第二階段,酒過三巡,情到勝處,話不多說,一飲而盡,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階段,酒醉人瘋,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嘔,或隨處而臥,似呆傻之人不省人事、不知羞恥。
酒醉劉伶
古書云:“天下好酒數(shù)杜康,酒量最大的數(shù)劉伶。飲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劉伶三年整。”說的就是“杜康造酒醉劉伶”的故事。
劉伶是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出名的好喝酒,能喝酒。酒量之大,舉世無雙。他對當朝統(tǒng)治不滿,到處游歷,走到哪兒喝到哪兒。一次,劉伶來到洛陽龍門南府店鎮(zhèn)杜康酒坊門前,抬頭看到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寫的是: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三盞海底眠”
橫批是:
“不醉三年不要錢”。
劉伶一看這副對子就生氣了,心里說:你未曾開酒館先訪訪,誰不知劉伶酒量大,從南喝到北,從東喝到西,東南西北都喝遍,也沒把我醉半天。你竟敢夸下這么大口氣,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帶著氣進了酒館,杜康拿出酒來讓他喝。喝了一杯還要喝,杜康就拿來第二杯,劉伶喝了之后還要喝。杜康說,別喝了,再喝就醉了,他不聽,又要了第三杯。三杯酒下肚,劉伶說:“頭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喝下去,只覺得天也轉(zhuǎn)、地也轉(zhuǎn)、頭暈?zāi)垦!?rdquo;他喝醉了。這時杜康過來對劉伶說:“怎么樣?先生喝夠了嗎?”劉伶醉醺醺地說:“夠了,夠了,真是瓊漿玉液。”說著便向兜里掏酒錢,一摸,錢袋是空的,便支支吾吾地說:“掌柜的,我忘記帶錢了,先記個賬吧,改天送還你。”
劉伶說罷,出了酒坊往回走。一路上東搖西晃,趔趔趄趄走到家,一進門就跌倒在地上,他媳婦趕忙把他扶到床上。劉伶自覺不行了,趕快給媳婦交代說:“我要死了,把我埋到酒池內(nèi),上邊蓋上酒糟,把酒盅酒壺給我放在棺材里。”說完;劉伶真的死了。他一輩子愛喝酒,媳婦就照他的囑咐把他埋了。
不知不覺,過了三年。這一天,杜康來到村上找劉伶討酒錢,劉伶媳婦一聽是這事兒,心中好惱,說:“他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回來就死了。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還來要酒錢哩,我還得找你要人哩!’杜康說:“他不是死啦,是醉啦!快領(lǐng)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就這樣,他們來到埋葬劉伶的地方,打開棺材一看,劉伶穿戴整齊,面色紅潤,跟生前一個模樣。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劉伶醒來!”只見劉伶果然打了個哈欠,伸伸胳膊,睜開眼來,嘴里連聲說道:“杜康好酒!杜康好酒!”從那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話就傳開了。
經(jīng)典的古代傳說故事篇三
說起玉門關(guān)大家一定會想起唐朝王之渙膾炙人口的詩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玉門關(guān)曾是漢代最重要的軍事關(guān)隘和絲路交通要道。故址在今甘肅西北小方盤城。
甘肅小方盤城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但城西面的地形十分復(fù)雜,溝壑縱橫,雜草叢生。每當嚴熱的夏天到來時,運貨的商隊經(jīng)過此處更是艱難,白天烈日當空且沒有水源,人、畜經(jīng)常會中暑暈倒。后來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白天躲到陰涼的地方休息,等到傍晚的時候暑氣漸消了,人們再繼續(xù)趕路。可是這樣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夜晚趕路沒有了炎熱的侵襲,黑暗卻又成了“攔路虎”。人們在黑暗中辨不清方向,就連經(jīng)常往返于此地的老馬也會暈頭轉(zhuǎn)向,難以識途。因此,這個令人撓頭的地方一直被叫做“馬迷途”。
有一年,一支販賣玉石的商隊在經(jīng)過“馬迷途”的時候迷路了。商隊的人都很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這時,人們在不遠處發(fā)現(xiàn)有一只孤雁落在地上,不停地哀鳴。一個心地善良的小伙子走上前去,撿起了大雁,把它抱在懷里,打算等走出去后再放了它。
大雁被小伙子的行為感動了,流著淚對他說:“請給我食物,讓我?guī)湍阕叱雒酝尽?rdquo;
小伙子一聽大雁竟然開口說話了,真是又驚又喜,急忙找出自己的干糧和水,把大雁喂飽了。大雁吃飽后,休息了一會兒,有了力氣,呼地一下飛上了天,在前面為商隊領(lǐng)路,使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小方盤城。
玉門關(guān)又稱小方盤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過了一段時間,這支商隊在經(jīng)過“馬迷途”的時候,又一次迷失了方向。就在人們焦急萬分的時候,那只大雁出現(xiàn)了,它在空中盤旋著,鳴叫道:“要想從此不迷路,方盤城上鑲寶玉。”
商隊老板此時一心想趕快走出迷途,急忙跪在地上求大雁幫助他們走出去,并發(fā)誓一定會將寶玉鑲在小方盤城上,方便人們行路。于是,大雁在前面引路,幫助商隊渡過了難關(guān)。然而,當商隊到了小方盤城以后,商隊老板反悔了,一塊寶玉值好幾千兩銀子呢,他實在不舍得就這樣白白鑲到小方盤城上去,反正現(xiàn)在商隊已經(jīng)走了出來,還管它干什么呢?
沒想到,過了很多年,這個商隊又在“馬迷途”迷路了。這一次,沒有人來幫助他們。烈日炎炎,把大地烤得像著了火一樣,沒過幾天大家?guī)У乃秃裙饬?,干糧也快吃完了,人們個個嘴唇干裂,身體虛脫,生命危在旦夕。
商隊的老板看到這個情形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再這樣下去,大家都會死在這個地方。怎么辦呢?他多么希望大雁能再幫商隊引一次路啊,于是他在心里默默地祈禱大雁能夠不計前嫌,前來幫助他們。
說來也奇怪,不一會兒,那只大雁果然又出現(xiàn)了,它在空中盤旋著,大聲地鳴叫著,說:“方盤若鑲玉,何至到如今,若還不舍玉,絕不引迷路。”
玉門關(guān)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guān)隘和絲路交通要道。商隊老板一聽,立刻跪在地上,立下毒誓:如果這次能夠走出迷途,一定獻出寶玉,為百姓造福,絕不食言!說完,又跪在地上一連磕了九個響頭,以表決心。就這樣,大雁又一次帶領(lǐng)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這一次商隊老板再也不敢貪財了,一到小方盤城,就立即挑了一塊上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了關(guān)樓的頂端。頓時,寶玉發(fā)出耀眼的光芒,在夜幕中閃爍,數(shù)十里之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從此,人們在經(jīng)過“馬迷途”時,看著關(guān)樓上閃耀的光芒,就有了方向,再也沒有迷過路。于是,人們便把小方盤城改名為“玉門關(guān)”。
經(jīng)典的古代傳說故事_歷史傳說故事相關(guān)文章:
1.古代傳說故事
6.古代精典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