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情的短篇故事
愛情,多么美好的字眼,它給我們帶來幸福的感覺,關于愛情的短篇故事也有不少。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于關于愛情的短篇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愛情的短篇故事篇一
1916年,佐藤富子在日本東京圣路加醫(yī)院與郭沫若相識,隨后,23歲的佐藤富子與24歲的郭沫若在日本同居,為此,佐藤富子斷絕了與父母的關系。郭沫若為佐藤富子取了個中文名“安娜”。1937年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郭沫若離開日本,與安娜斷絕了聯(lián)系。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結束,1948年,安娜帶著孩子到香港見郭沫若,當她知道郭沫若又有新老婆于立群后,選擇了離開。1949年后,安娜幾次去北京找郭沫若談離婚和權責問題。后來周恩來親自出面,表示歡迎安娜和她的五個孩子都到中國來工作。
1914年,郭沫若赴日本留學,時名郭開貞。初到日本的那幾年,由于在異國流浪生活中所遭受的民族歧視、國內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出國前父母為他包辦的婚姻在心靈烙下的創(chuàng)傷以及他在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讀書時因過于用功而患上的“極度的神經(jīng)衰弱癥”,使郭陷于消沉、苦悶之中。他那時忽而想自殺,忽而想出家當和尚,精神瀕于崩潰。正在這危機時刻,他與安娜相遇,正如他自己所說:“把我從這瘋狂的一步救轉了的,或者怕要算是我和安娜的戀愛吧……因為在民國五年(即1916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的戀愛發(fā)生,我的作詩的欲望才認真地發(fā)生了出來?!?/p>
1916年6月,郭沫若在東京一高的留日同學陳龍驥患了肺病,住進圣路加醫(yī)院。郭沫若此時已升入岡山六高讀書。這年暑假,他特意到東京來探望友人的病。在圣路加醫(yī)院,他見到了日本女護士佐藤富子。他發(fā)現(xiàn),這位少女的眉宇之間,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圣潔之光,熠熠生輝。這圣潔的光芒,令他感到神圣,令他肅然生敬。
不久,陳龍驥病故。郭沫若給亡友料理完喪事后,再度來到圣路加醫(yī)院,索要亡友的X光底片,想藉此見一見他鐘情的那位日本姑娘。
佐藤富子聽郭沫若說起友人之死,流了不少同情的淚,還說了許多安慰的話。這淚水,這話語,滋潤著郭沫若的心田,讓他感受著一種苦澀的甜蜜。他想:這位日本少女的出現(xiàn),大概是上帝對我的憐憫罷———見我失去了一位投契的良朋,便送來了一位嫻淑的膩友,補救我心靈的空虛。他懷著對愛的神秘的憧憬,匆匆回岡山去了。
據(jù)日本有關資料記載,佐藤富子是宮城縣黑川郡大衡村大衡字中山三十四番地士族傳道士卯右衛(wèi)門的長女,兄弟姐妹共八人。她的祖父是北海道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首屆校長。父親原是北海道大學土木系畢業(yè)的工程師,后轉而信仰__,當了牧師。富子于1914年中學畢業(yè)后,母親準備給她操辦婚事,她堅決拒絕,并設法出逃,來到東京京橋區(qū)圣路加醫(yī)院當護士,立志將一生獻給慈善事業(yè)。
隔了一個星期光景,佐藤富子把陳龍驥生前拍的X光照片寄給郭沫若,并附了一封用英文書寫的信。這封信跳蕩著一顆純真少女特有的熾熱的心,她稱贊郭沫若心地善良,陳龍驥在天國里會因此感到安慰,同時勸郭沫若不要過于悲傷,珍攝為要。郭沫若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與感激,提筆用英文給佐藤富子寫了回信。
郭沫若坦誠地向佐藤富子訴說了那樁令他痛苦不堪的包辦婚姻,說他到日本讀書,便是選擇了叛逃出走這一路徑。
自這年8月至12月,郭沫若和富子一個在東京,一個在岡山,遙隔千里,靠每周三四封信來往,愛情閃電般地急遽發(fā)展。
10月中旬,富子有五天假期,他們便秘密相約到濱川、大森和房州旅游。五天相處,他們對彼此的事業(yè)、理想、家庭相互有了更多的了解,愛的心潮也由微瀾推進到狂濤。月夜,郭沫若獲得了那長長的、甜甜的一吻,后面幾天一直陶醉在幸福之中,時時重溫在清馨草坪上的愛的境界,他獻給富子一首題為《Venus》的情詩:
我把你這張愛嘴,比成著一個酒杯。
喝不盡的葡萄美酒,會使我時常沉醉!
我把你這對乳頭,比成著兩座墳墓。
我們倆睡在墓中,血液兒化成甘露!
關于愛情的短篇故事篇二
在《親和力》中,歌德借奧狄莉的日記,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們的激情真是火中的鳳凰,老的自焚而死,新的隨即又從灰燼中誕生?!?/p>
歌德從少年至暮年,一直都被這死而復生的“鳳凰”所“挾持”——從17歲時愛上酒店店主的女兒凱特卿,至74歲時與19歲少女烏爾莉克產(chǎn)生熾熱戀情。
尤其是最后一段暮年之戀,每每令人慨嘆,引人遐思。
馬里恩巴德的故事,在德語文學圈內幾乎盡人皆知,同時也是歌德研究中的一大懸案。74歲的魏瑪公國樞密顧問,一相情愿愛上姿色平平的19歲少女,并向她求婚,是老不自持,還是情之所至?在今天,晚年歌德的激情,詩人對情感的處理方式,以及它所締結的果實,又帶給我們怎樣的啟迪?
180多年的時光迅疾劃過,黃昏的火燒云還在波西米亞的天空灼灼燃燒……
馬里恩巴德以溫泉著稱,在今捷克共和國西捷克州一帶,也就是傳統(tǒng)上說的波西米亞地區(qū)。1818年,這里成為礦泉區(qū),隨后建起了一座座旅館、浴場、療養(yǎng)院,來過這里的名人除歌德外,還包括隨后而至的愛德華七世、肖邦、瓦格納、易卜生、卡夫卡等。
19世紀前20年,歌德幾乎每年都去波西米亞休假、療養(yǎng)。在馬里恩巴德,歌德租住在萊佛佐太太家。十多年前,歌德曾向這位婦人獻過殷勤,他把她看做潘多拉——其時她剛離婚,帶著三個女兒,長女烏爾莉克尚年幼。如今的烏爾莉克,已從昔日女童長成曼妙的少女。
少女有雙淡藍色的眼睛,褐色卷發(fā),論姿色,是歌德眾多女友中最不漂亮的,但卻是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蕾。遺憾的是,這枝“花蕾”尚在沉睡之中,對眼前的“文壇巨柯”一無所知,她讀不懂他的書。離別后,兩人父女相稱,頗顯親熱。
1822年6月,歌德又去馬里恩巴德,在萊佛佐太太家住了5周。“美麗而忠實的女兒”常陪“父親”散步。溫泉區(qū)風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云杉樹高聳。隨著初夏氣溫升高,詩人的內心也漸漸熾熱,他不知不覺地愛上了烏爾莉克。
1823 年2月,歌德患了場大病,從死神手里奪回生命后,詩人也奪回了一顆返老還童之心。這年6月,歌德第三次到馬里恩巴德療養(yǎng),并入住在萊佛佐太太家對面的“金葡萄”旅社。一起療養(yǎng)的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位74歲的老翁一改平日沉默寡言、神色嚴峻之態(tài),直至深夜還和女人們一起蹓跶,并在舞會上翩翩起舞——昔日的 “維特”又回來了,不過這次帶來的是“老年維特的煩惱”。
陷入愛的漩渦之后,歌德像個情竇初開的男孩,剛一聽到林蔭道上的笑聲,就放下工作,不戴帽子也不拿手杖,急匆匆跑下臺階,去迎接那個活潑可愛的烏爾莉克,像個少年似的向她獻殷勤。
火山般的情感震顫,內心難耐的激情,歌德決定解決這一切——娶19歲的烏爾莉克為妻。7月,魏瑪公國的卡爾·奧古斯特公爵抵達溫泉區(qū),歌德請他幫忙。公爵只好身披綬帶,代詩人向少女求婚。隨后,是母親的語焉不詳,委婉敷衍。再隨后,是烏爾莉克一家從馬里恩巴德去了卡爾斯巴德,歌德亦尾隨而至。8月28日,詩人在那里度過了自己74歲生日。
9月5日清晨,秋風習習,在揪心等待、不明所以的情況下,歌德離開卡爾斯巴德返回魏瑪。
馬車滾滾向前,原野一片寥廓,一如老人的孤寂之心。歌德紋絲不動地坐在車廂里。隨后幾日,在馬車里,在驛站中,歌德一直都在寫詩……到達魏瑪時,一首詩完成了,這就是晚年歌德最沉雄有力的抒情詩——《馬里恩巴德哀歌》。
沒有什么比不幸的愛情更讓人同情,尤其是垂暮老翁的孤獨之愛。我們完全可將歌德的暮年之戀,理解為一個詩人激情人生的慣性使然,一種生命進入黑夜前的回光返照。但問題遠不是這么簡單。實際情況是,歌德不僅是在戀愛,而且還向少女求婚,他要改變“生活”,實現(xiàn)一種“生活的”自由與冒險。
這其中,英國詩人拜倫對其的影響至關重要。
關于愛情的短篇故事篇三
公豬總是為母豬放哨,生怕主人趁他們熟睡時將母豬宰了,。日子飛逝,母豬變得很胖而公豬卻變的很瘦,一天他聽見主人再跟屠夫商量要把長勢見好的母豬殺了賣掉,自從那天公豬性情大變,主人送來食物他搶著吃,吃完就睡并要母豬守夜,如果不守就不理她,日子一長母豬感覺公豬不在乎她很失望!很快主人發(fā)現(xiàn)母豬沒剩幾斤了而公豬油光亮發(fā),終于屠夫把公豬拖走了,再拖走那一刻,公豬笑著對母豬說“以后少吃點”母豬傷心欲決!那晚母豬望著主人一家開心的吃著豬肉,傷心的躺在以前公豬睡的地方,突然發(fā)現(xiàn)墻上有字:如果愛情無法用語言表達,我愿意用生命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