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是怎么來的
土地公是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于漢族地區(qū)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shù)民族也有信仰。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于關于土地公的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土地公的傳說
在一般民間的信仰中,神明多半會有明確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處很多,傳說之多不勝枚舉,此舉中之兩例。一說為:周朝一位官吏張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零二歲,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貧轉(zhuǎn)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發(fā)展。另一說為:周朝上大夫的家仆張明德(或張福德),主人赴遠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張明德帶女尋父,途遇風雪,脫衣護主,因而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xiàn)“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蓋為忠仆之封號,上大夫念其忠誠,建廟奉祀,周武王感動之余說:“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明清以后民間又多以名人作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傳為唐代大文人韓愈。杭州太學一帶,原是岳飛的故鄉(xiāng),於是太學就奉岳飛為土地神?,F(xiàn)在的土地廟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約起于南宋。
土地公的形象
土地公是商人崇拜的財神,每個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稱為“做迓”(或做牙)。農(nóng)歷二月二日叫做“頭迓”,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尤其尾牙商家更是為了答謝員工一年的辛苦,請吃“尾牙”宴。祀的土地公都是慈眉善目,白須白發(fā)的老人,有時會有土地婆陪祀,有時則只有土地公而已。這是民間傳說著一個故事: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時,問他有什么抱負,土地公希望世上的人個個都變得有錢,人人過得快樂。土地婆卻反對,她認為世間的人應該有富有貧,才能分工合作發(fā)揮社會功能。土地公說:“那么,貧窮的人不是太可憐了嗎?”土地婆反駁著:“如果大家都變有錢人,以后我們女兒出嫁,誰來幫忙抬轎子呢?”土地公無話可說,也因此打消這個原可“皆大歡喜”的念頭,世間才有今天的貧富懸殊差別。世上覺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個“惡婆”不肯供奉她,卻對土地公推崇備至。
土地公的職責
土地神屬于基層的神明,專家學者有認為土地公為地方行政神,保護鄉(xiāng)里安寧平靜。也有專家學者認為其屬于城隍之下,掌管鄉(xiāng)里死者的戶籍,是地府的行政神。生養(yǎng)萬物:土地載萬物,又生養(yǎng)萬物,長五谷以養(yǎng)育百姓,此乃中國人所以親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短接[》引《禮記外傳》稱“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故建國君民,先命立社,地廣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國城之內(nèi),立壇祀之”。管理本鄉(xiāng):自東晉以後,隨著封建國家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土地神也演變成為在道教神階中只能管理本鄉(xiāng)本土的最低級的小神。東晉的《搜神記》卷五稱廣陵人蔣子文因追賊而死。東吳孫權掌權後,蔣子文顯靈於道說:“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這里所指的福爾下民,就是指的保佑本鄉(xiāng)本土家宅平安,添丁進口,六畜興旺,并且為人公道。中國南方土地廟常有對聯(lián)稱:“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地府行政:漢族許多地區(qū)的習俗,每個人出生都有“廟王土地”——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于每個人的籍貫;人去世之后,道士做超度儀式(即做道場)時,都會去其所屬土地廟作祭祀活動?;蛘呤切滤乐说募覍?,到土地神廟,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閩南、臺灣人則認為,土地神可以保佑農(nóng)業(yè)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jīng)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神是功能性極強的神明。一般說法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祇,為一鄉(xiāng)一里之神。
關于土地公的傳說相關文章:
2.土地神的傳說
5.關于民間故事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