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言而有信的成語典故
關于言而有信的成語典故
言而有信指的是說話靠得住,有信用。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难远行畔嚓P典故內容。
言而有信的意思
[釋義] 說出話來算數(shù);有信用。
[語出] 《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正音] 而;不能讀作“ěr”。
[辨形] 信;右邊是“言”;不是“文”。
[近義] 言出必行
[反義] 言而無信
[用法] 用于講信用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
言而有信的成語典故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后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后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家里只養(yǎng)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jié)時才殺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jīng)常從父母那里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xiàn)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后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于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于言教。
用言而有信造句
1) 言而有信為人,腳踏實地做事。
2) 人們愛戴忠于真理,態(tài)度良好,言而有信,對職位負責的人。
3) 他這個人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我相信他的話是真的。
4)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5) 善與人交,久而能敬。過則相規(guī),言而有信。
6) 他無論做什么事都言而有信,所以同事們都很相信他。
7)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8) 確實有人是頂天立地,言而有信,但也有人則低頭折節(jié),言而無信!
9) 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0) 我爺爺最喜歡言而有信的人。
11) 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君子,不要做一個食言而肥的小人。
12) 他向來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13)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東莞的一些商場企業(yè)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洗手間驚現(xiàn)了道德名言,讓中華文化精粹得以傳播。
14) 從最開始,他就有一顆澄澈美好的內心,他向來耿直,言而有信,不懂撒謊,不懂掩飾,有什么說什么。
15) 亦楓:我一向言而有信,不像某些人腦子不好使,擺在眼前的……
16) 我言而有信,到了安全的地方我自然會放了她。
17) 剛好點,先生乃言而有信之人。
18) 艾歐尼亞的貴族果然‘言而有信’,手里握著兩張貴賓票,林楓與黑衣男子一起登上了這個只屬于他們兩人的貴賓倉。
19) 我一看你就知你是個言而有信的好男人,決不可能將話吞回去的。
20) 哼,請求就不必了,但愿你言而有信!
21) 林墨做人,只懂得一個言而有信。
22) 不是說好了加入武術社了么!人要言而有信,說話不算話那還叫爺們么。
23)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規(guī)范,是指人的思想與行動應當一致,誠實無欺,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說到做到。
24) 自古以來,人們就推崇“一言九鼎”“駟不及舌”“言而有信”的做人之道,講究誠信則是理想的高等境界,它是為人處世的必備條件,亦是人們幾千年來的強烈追求。
25) 誠信,顧名思義,誠實守信,自古以來,人們就推崇“一言九鼎”“言而有信”的做人之道為人之本。
26) 現(xiàn)實世界中,往往存在這么兩種國家,一種是耀武揚威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出爾反爾式的,一種是尊重他國平等互利友好協(xié)商言而有信式的。
27) 庫全書,文化典籍;溫故知新,學而常思;尊師敬長,入孝出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行有余力,樂助鄰里;至誠之道,博厚崇禮;匡扶正義,修身律己!
28) 家主,我已經(jīng)取得天才爭奪戰(zhàn)的第一名,蕭家是千機城第一世家,家主言而有信,不知可否兌現(xiàn)當初的承諾?
29)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30) 她足足等待了有一個多小時,終于等到了那位媽媽的到來,并且言而有信,買了一套產(chǎn)品。
看了言而有信典故的人還看:
2.言而有信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