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典故:人體部頭面(4)
古代詩詞典故:人體部頭面
【口若懸河】
參見地理部·水流“懸河”。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衍口】
參見天文部·天體“鄒衍談”。清查慎行《次韻酬別聲山侄》:“山妻不須視儀舌,俗子合訝哆衍口。”
【唇齒】
《左傳·值公五年》:“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喻鄰邦或友人。唐杜甫《贈李八秘書別三十韻》:“戰(zhàn)連唇齒國,軍急羽毛書。”另參見倫類部·師友“唇亡齒枯”。
【三寸舌】
參見政事部·議政“毛遂請行”?!糁改苎陨妻q、能以言語勝人。唐于漬《南越謠》:“三寸陸賈舌,萬里漢山川。”
【儀舌】
《史記·張儀列傳》:“張儀已學而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壁,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壁。'共執(zhí)張儀,掠答數百,不服,懌[心換酉]之。其妻曰:‘嘻,子母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口:‘舌在也。'儀曰:‘足矣!’” ◆喻指安身進取之本,或指能言善辯。唐元稹《獻榮陽公詩五十韻》:“儀舌忻猶在,舒帷誓不褰。”另參見倫類部·親眷“示山妻”。器用部·珍寶“疑壁”。
【舌耕】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后漢》:“(賈逢)經史遍通,于閭里每有觀者,稱云振古無倫。門徒來學,不遠萬里,或襁負子孫,合于門側。皆口授經文,贈獻者積粟盈倉?;蛟疲?lsquo;賈逢非力耕所得,誦經舌倦,世所謂舌耕也。’” ◆指以教書謀生。元張之翰《為郭遷庵壽》:“舌耕三十載,不救室懸磐。”
【刺舌】
參見人事部·秉性“刺舌”。元張雨《書東坡像》:“寧教刺舌奸邪黨,可惜低頭行從班。”《隋書·賀若粥傳》:“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為金州總管,宇文護忌而害之。臨刑,呼(賀若)弼,謂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吉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錐刺弼舌出血,誡以慎口。” ◆喻出言謹慎。宋蘇軾《劉貢父見余歌詞數首以詩見戲聊次其韻》:“刺舌君今猶未戒,灸眉我亦更何辭!”另參見人體部·頭面“刺舌”。
【鉤舌】
參見人事部·秉性“常山罵羯奴”。宋文天祥《平原》:“哀哉常山慘鉤舌,心歸朝廷氣不懾。”
【掉舌】
參見人事部·行止“舌卷齊城”。宋蘇舜卿《蜀士》:“掉舌滅西寇,畫地收幽燕。”
【拂須】
參見政事部·貪佞“拂須”。清黃[上族下鳥]來《猛虎行》:“中山之狼恣反噬,萊公遠謫為拂須。”?
【郄超髯】
《世說新語·寵禮》:“王詢、郗超并有奇才,為大司馬所眷拔。詢?yōu)橹鞑荆瑸橛浭覅④?。超為人多須,詢狀短小。于時荊州為之語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郗超,后訛作郄超?!粼亝④?官名)。唐李端《送從叔赴洪州》:“王盛名雖重,郗超髯未長。”另參見人物部·官吏“髯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