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的典故
多事之秋是指指國家或政局等較大范圍的政治局勢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時期。多事之秋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多事之秋的典故,供大家閱讀!
多事之秋的典故
多事之秋”一詞源于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原話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在這句話中,明顯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是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必須謹慎行事,否則一步走錯,步步錯。
“多事之秋”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關(guān),秋天常常是引起人們憂愁的季節(jié),“愁”字就是人們“心”上的“秋”。“多事之秋”來源于我國民間對秋天的感受和認識。我國是農(nóng)耕民族,衣食住行,幾乎都來自氣候的恩賜。莊稼無水不收,但秋天農(nóng)作物漸漸成熟,已不再需要太多的雨水,陰雨頻繁反而影響作物成熟,品質(zhì)下降。到收割的時候,更是需要晴朗天氣,以便于晾曬打場,此時秋雨連綿則嚴重妨礙人們收獲,甚至毀掉豐收在望的莊稼。不幸的是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正好屬于秋雨型氣候,特別是中原一帶,秋天時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入侵,與逐漸退縮的暖濕氣流交匯于此而形成降雨天氣,因而秋季降雨常占全年降雨總量的六成以上。這種多雨的秋天無疑是人們最擔心的事情,因為秋天的收獲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糧所在。一旦遭遇綿綿秋雨,全家人就只好準備背井離鄉(xiāng)逃難了。由此看來,“多事之秋”的確是“危急存亡之秋”。
多事之秋的解析
[釋義] 秋:年歲;時期。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多指國家或政局等較大范圍的政治局勢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時期。
[語出] 唐·崔致遠《前宣州當涂縣令王翱攝楊子縣令》:“況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風。”
[近義] 多災(zāi)多難 風雨飄搖 內(nèi)憂外患 動蕩不安 雞犬不寧 兵連禍結(jié)
[用法] 一般作賓語。
[結(jié)構(gòu)] 偏正式。
多事之秋的造句
1. 書言半截,那地處中原的田洲國境,此時也正逢多事之秋,早已不復(fù)當年君仁民義的太平盛世。
2. 景泰八年,這一年可是多事之秋,兩湖大旱,福建發(fā)生海嘯,山西大地震,明代宗朱祁鈺晏駕。
3. 所謂多事之秋,正是如此吧!七神官血濺神廟,詭異勢力興風作浪。
4. 欲除之而后快!所謂多事之秋,正是如此吧!七神官血濺神廟,詭異勢力興風作浪。
5. 恰時,一只蝴蝶卷動著風暴襲來多事之秋的大唐……
6. 就在中原武林遭逢多事之秋之際,一場席卷大唐的浩劫自東北而起。
7. 鴻慶十八年是一個多事之秋,年初北方頡利部族大量集結(jié),有意南侵,朝廷派出彭老將軍為帥,由太子風錦堂監(jiān)軍,帶領(lǐng)十五萬兵馬鎮(zhèn)守邊關(guān),主戰(zhàn)場便在順遠城。
8. 康熙初年,風云變幻,宰相府邸,多事之秋。
9. 皇上沖齡踐祚,主少國疑,值此多事之秋,若朝廷輕啟生殺黜徙之漸,開誅戮大臣之端,只怕無人再肯為朝廷效力。
10. 天時?江湖混亂,正是多事之秋,可以大顯身手。
11. 首先,多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鼓勵,這次上架正值多事之秋,真是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Orz也是因為這個,沒辦法提前通知大家這個消息。
12. 一百多年來的中國,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多事之秋,從帝制時代到現(xiàn)代化國家的轉(zhuǎn)變歷程,也確實值得大書特書。
13. 現(xiàn)在是多事之秋,蔣介石吩咐他,對于日本人的挑釁一定要克制忍讓,攘外安內(nèi)是當前最大的國策,并讓他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14. 入秋了,發(fā)條短信與你平分秋色,祝你事業(yè)萬載千秋,進步一日三秋,愛情秋波盈盈,遠離多事之秋,開心健康收獲秋實滿倉!
15. 正對楓字鎖鏈鏈條處,站立著一渺小身影,與鎖鏈楓字呈明顯區(qū)別,而此時那道渺小身影目視右方,嘆道“多事之秋,無心再理,隨緣吧”。
16. 多難多事之秋,塞上綏德站起了一位男子漢叫韓世忠。
17. 蘭寶華對追出來的榮禹嘉和劉翠穎說:聽到的是假的,看到的也是假的,現(xiàn)在是多事之秋,及早做準備。
18. 多事之秋,請假兩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19. 而2004年卻預(yù)虧6億元,有分析人士指出,2004年以來公司就進入了多事之秋,巨額違規(guī)擔保、上市公司資金被占用等等逐漸使公司陷入困境。
20. 但是他也知道如今是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遵辦為妙。
21. 當今紀元將盡,正值多事之秋,陛下當立威鎮(zhèn)懾萬方,令一干賊子,不敢不臣,不敢不服。
22. 國家正是多事之秋,我們每個人都該投身其中,出一分力。
23. 陶管事嘆了口氣道:“如今還真是多事之秋,淫賊之事還沒有個眉目,曹堂主又不在,如今明教之人又不甘寂寞,咱們得小心應(yīng)對啊!”。
多事之秋的典故相關(guān)文章:
2.勾心斗角的典故
3.成語四面楚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