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豪奪的典故
巧取豪奪的典故
巧取豪奪:巧取:軟騙;豪奪:強搶。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F(xiàn)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巧取豪奪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巧取豪奪的典故: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符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于作畫,尤其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得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畫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領,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jīng)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
后來他把真本留下,將摹本還給別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直至過了好些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么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墒敲子讶誓7鹿湃说漠嬈?,很少被人發(fā)覺。他經(jīng)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后,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于他模仿古畫的技藝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可是他用那種模仿假本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為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后來的人引申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用不正當?shù)那擅罘椒?,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巧取,騙取也;豪奪,搶占也。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便利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志》)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巧取豪奪的典故造句:
1) 這種趁亂世巧取豪奪的作法,和趁火打劫有何不同?
2) 這些貪官對當?shù)孛癖娗扇『缞Z,無所不至!
3) 這種巧取豪奪的行為,令人發(fā)指,天理難容!
4) 警方發(fā)現(xiàn)嫌犯為了謀取對方的錢財,偷搶拐騙各種巧取豪奪的手段都使盡了。
5) 為了錢,他們或卑躬屈膝,或巧取豪奪。一些人為了金錢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追求金錢。
6) 那時候,軍閥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7) 他今天仗勢如此巧取豪奪,小心老天會給報應。
8) 感情若是一廂情愿,則難天長地久;財富若是巧取豪奪,必有敗壞之虞;名聲若是嘩眾取寵,終將遭人唾棄;地位若是坐享其成,便會引起非議。
9) 超級大國以低價從一個衛(wèi)星國里巧取豪奪各種商品。
10) 解放前,惡霸地主對貧下中農(nóng)巧取豪奪,使得民不聊生,廣大農(nóng)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11) 富人兩面三刀,巧取豪奪,既不憐憫也不幫助窮人.
12) 地主靠巧取豪奪占有了農(nóng)民的土地。
13) 這種巧取豪奪的行為,實在令人發(fā)指。
14) 舊官僚對人民巧取豪奪,想盡辦法來填滿自己的腰包。
15) 反動派巧取豪奪,魚肉百姓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16) 這種利用職權巧取豪奪的行為,實在令人發(fā)指。
17) 他們專橫跋扈,排斥異己,巧取豪奪,屢興大獄,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
18) 這些錢財都是他當年巧取豪奪來的,通通捐出來也不為過。
19) 在看到薩達姆侯賽因和他的兒子們"巧取豪奪"之后,一些伊拉克平民覺得他們有權利拿回一些屬于他們自己的東西。
20) 他那地位是巧取豪奪來的,有何值得尊敬?
21) 老家那塊地就這樣被當?shù)赝霖斨鹘o巧取豪奪了。
22) 今天,一些人不是靠誠實勞動,而是靠巧取豪奪加入到了富有的行列。
23) 巧取豪奪,苛捐雜稅和敲詐勒索迫使另一些人跑到山里找活路.
24) 現(xiàn)在洋人主動跳了出來,想要巧取豪奪中華繅絲廠的新式繅絲機,剛好可以渾水摸魚,從中漁利。
25) 趙王欲奪魏國蟠龍寶鏡,派奸細潛入魏國,巧取豪奪未果,于是起全國之兵襲擊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