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龍附鳳的成語故事典故_字詞解析_造句
攀龍附鳳的典故:
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出身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他的父母連名字都沒有。劉邦原名季,意思是“老三”,直到做了皇帝,才改名為邦。
劉邦三十歲時,當了秦朝沛縣的一個鄉(xiāng)村小吏——亭長。他為人豁達大度,胸懷開朗,做事很有氣魄,很多人都和他合得來。當?shù)氐氖捄?、樊噲、夏侯嬰等,都是他的好朋友。這些人后來都為劉邦建立漢朝出了大力。
樊噲是劉邦的同鄉(xiāng),是個殺狗賣狗的。陳勝、吳廣發(fā)動起義后,沛縣縣令驚恐萬分,打算投起義之機響應(yīng)陳勝,就派樊噲去召劉邦來相助。不料劉邦帶了幾百人來時,縣令又反悔起來。于是,劉邦說服城里人殺了縣令,帶領(lǐng)二三千人馬誓師起兵。
夏侯嬰與劉邦也早就有了交情。他原來是縣衙里的馬夫,每次奉命為過往使者趕車,回來時經(jīng)過劉邦那里,總要與劉邦閑談很長時間,直到日落西山才走。后來夏侯嬰當了縣吏,與劉邦交往更密切了。一天劉邦與他鬧著玩,一不小心打傷了他。有人告劉邦身為亭長,動手打人,應(yīng)當嚴懲,夏侯嬰趕緊為他解釋。不料,后來夏侯嬰反以偽證罪被捕下獄,坐了一年多班房。后來劉邦在沛縣起兵,他和樊噲主動參加,并擔任部將。
劉邦的勢力逐漸發(fā)展后,有個名叫灌嬰的人又來投奔他。灌嬰是睢陽人,本為販賣絲綢的小商人。此人后來也成為劉邦的心腹,領(lǐng)兵轉(zhuǎn)戰(zhàn)各地,立了不少戰(zhàn)功。
公元前208年,劉邦根據(jù)各路起義軍開會的決定,帶領(lǐng)人馬西攻秦都咸陽。第二年初,劉邦大軍兵臨陳留,把營扎在城郊,當?shù)赜袀€名叫酈食其的小吏前來獻計。酈食其對劉邦說,現(xiàn)在您兵不滿萬人,又缺乏訓練,要西攻強秦,如進虎口。不如先攻取陳留,招兵買馬,等兵強馬壯后再打天下。酈食其還表示,他和陳留縣令相好,愿意前去勸降;如縣令不降,就把他殺了。
劉邦采納了酈食其的計謀。酈食其連夜進陳留城勸說縣令,但那縣令不肯起義。于是酈食其半夜割下他的頭顱來見劉邦。第二天劉邦攻城時,把那縣令的頭顱高懸在竹竿上,結(jié)果守軍開城門投降。在陳留,劉邦補充了大量糧食、武器和兵員。
接著酈食其又推薦了他頗有智勇的弟弟酈商,酈商又給劉邦帶來了四千人。劉邦就任命他為副將,帶領(lǐng)這支隊伍西攻開封。后來,劉邦又戰(zhàn)勝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建立了西漢王朝
攀龍附鳳的漢語詞典解釋:
1. 指依附帝王以成就功業(yè)或揚威。亦比喻依附有聲望的人以立名。
●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巽以揚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p>
●《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如宇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淪,其無虎豹之文故也,可謂攀龍附鳳者矣?!?/p>
●唐杜甫《洗兵馬》詩:「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p>
●《三國演義》第七三回:「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p>
●郁達夫《西游日錄·游西天目》:「文人活在世上,文章往往不值半分錢,大抵饑餓以死。到了肉化成炭,骨變成灰的時候,卻大家都要來攀龍附鳳,爭奪起來了?!?/p>
2. 指盤附著龍和鳳。
●徐遲《財神與觀音·榮和吾兄榮任總經(jīng)理大喜》:「兩枝攀龍附鳳的大蠟燭在閃動,四面花籃已經(jīng)堆成了百花陣圖?!?/p>
攀龍附鳳的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近義詞:攀鱗附翼、依草附木、狐假虎威、攀高枝兒、附驥攀鱗、攀龍附驥
反義詞:剛直不阿、安貧守道、樂道安貧、不因人熱、敬而遠之、視同路人、貧賤驕人
用攀龍附鳳造句:
1、有人為了攀龍附鳳,不顧廉恥,只求沾點好處。
2、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杜甫
3、當年孟嘗君眾多門下食客中,當有不少是攀龍附鳳之徒。
4、他能有今天的局面,就是攀龍附鳳得來的。
5、老張榮升董事長后,攀龍附鳳的人很多,但是他卻對這些人嗤之以鼻。
6、人們通常瞧不起社會上那些攀龍附鳳的人。
7、洪憲皇帝亦大起黨獄,攀龍附鳳者以陸判官湯屠戶為烈。
7、造 句 網(wǎng)是一部在線造句詞典,其宗旨是更快地造出更優(yōu)質(zhì)的句子.
8、那些攀龍附鳳、奉承拍馬的人在人格上是卑劣的。
9、找個高干女兒為對象,我并不是想攀龍附鳳,我倆確實是感情到了這一步。
10、今天你有名有地位,前來攀龍附鳳的人自然就多了。
猜你感興趣:
1.攀龍附鳳的典故
3.剛正不阿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