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氣的成語故事典故_字詞解析_造句
一鼓作氣的典故:
春秋時期,有一次齊國攻打魯國。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魯國的國君魯莊公動員全國的軍隊準備抵抗。魯國有一個精通兵法、很有謀略的人叫曹劌(ɡuì),他自告奮勇,請求跟魯莊公一同參戰(zhàn)。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率領軍隊在魯國的長勺與齊軍作戰(zhàn)。雙方剛擺好了陣勢,魯莊公就要擊鼓進攻。曹劌說:“時機未到,不能進攻。”齊國擊了三次鼓,發(fā)了三次進攻的命令,曹劌才對魯莊公說:“好了,現(xiàn)在可以進攻了。”于是,魯軍鼓聲震天,士兵們像潮水一樣沖向齊軍,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逃命。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并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觀察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后說:“現(xiàn)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魯莊公問曹劌:“為什么要等齊軍擊鼓三次以后,你才讓我下令出兵呢?”曹劌答道:“打仗時主要是靠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的斗志最旺盛;第二次擊鼓的時候,大家的士氣就會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擊鼓的時候,士兵的勇氣就全消失了。等齊軍的三通鼓擊完,我們才擊鼓沖鋒,這時齊兵的勇氣已經(jīng)衰竭,而我方的士氣正是最旺盛的時候。因此,一鼓作氣,打敗了齊軍。”
一鼓作氣的漢語詞典解釋:
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緒高漲時,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勵的意思。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唐楊炯《左武衛(wèi)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一鼓作氣,方輕肉食之謀;七旬舞干,始受昌言之拜?!?/p>
●清黃鈞宰《金壺遯墨·兩軍門》:「將士亦邀獎敘,不及今一鼓作氣,功敗垂成,后欲圖之,非可歲月計矣?!?/p>
●聞一多《時代的鼓手》:「我們得一鼓作氣來渡危機,完成大業(yè)。」
一鼓作氣的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近義詞:趁熱打鐵、連成一氣、一氣呵成
反義詞:一敗如水、一敗涂地、偃旗息鼓
用一鼓作氣造句:
1. 我軍一鼓作氣,攻下了敵人兩個據(jù)點。
2. 我們大家一鼓作氣,把剩下的活兒干完。
3. 趁此大捷,我軍應當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掃穴犁庭。
4. 古語說的好"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
5. 我們要一鼓作氣在三天之內(nèi)把運動會的準備工作做完。
6. 在學校舉辦的爬山比賽中,我一鼓作氣,第一個登上山頂。
7. 我們不管做任何事都要一鼓作氣,不要打退堂鼓。
8. 同學們!且讓我們一鼓作氣攻上山頂。
9. 我們一鼓作氣地完成了任務。
10. 山高路窄,靠的就是登山者一鼓作氣的精神。
猜你感興趣:
5.一鼓作氣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