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開卷有益的典故講了什么
開卷有益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 kāi juàn yǒu yì,意思是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讀書必有所得。出自《澠水燕談錄·文儒》。下面小編帶你來了解開卷有益的典故。
成語開卷有益的典故講了什么
出處:宋.王辟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bǔ)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開卷”就是翻開書,表示讀書。比喻讀書有好處。
故事: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jù)政權(quán)。統(tǒng)一全國的任務(wù),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dāng)皇帝后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后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tǒng)一全國后,立志宏揚(yáng)傳統(tǒng)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為保存和發(fā)揚(yáng)我國的文化遺產(chǎn),作出了重要的貢獻(xiàn)。
《太平御覽》中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說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識的總匯。這部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后,宋大宗對它非常重視,規(guī)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經(jīng)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jì)劃閱讀這部書,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補(bǔ)讀。侍臣怕他讀得時間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只要翻開書卷閱讀,就會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成語韋編三絕的典故講了什么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
釋義:“韋”是熟牛皮;“韋編”指用牛皮繩編連起來的竹簡書。“三”是概數(shù),表示多次;“絕”是斷的意思??鬃訛樽x《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后人用“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加以概括。用來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故事: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dāng)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dāng)?shù)闹亓俊?/p>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nèi)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diǎn)。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shí)質(zhì)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zh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