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榮散文讀后感
李漢榮散文讀后感
李漢榮創(chuàng)作觀是回歸到生命的本質當中去,與山河自然、生靈萬物共呼吸。那么,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李漢榮散文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李漢榮散文讀后感篇一
學完《山中訪友》這篇課文后,我感受到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抒情散文,讓讀者仿佛與作者一起,經歷了山中訪友這美妙的歡欣之旅。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草,一鳥一石都成了有鮮活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是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訪友”。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和大自然的知己情誼。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鳥兒呼喚他的名字,露珠與他交換眼神,他和清涼的山泉一起梳妝,和汩汩的溪流共同唱和……作者在奇妙的大自然里,撿起落花,聞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落葉,看到了生命的奧秘;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聽見了緣故火山爆發(fā)的聲浪和時間隆隆的回聲。在雷雨里巖石為作者撐起一把巨傘。啊,多美呀!
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根本都不熱愛大自然,更別說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抬頭望望天,是污黑的一片天,低頭看看地,是臟亂的一塊地。人們亂砍樹木、踩踏花草、隨地吐痰,這些做法只為了自己的一時的方便,那他們可否想到,最終受害的是人類自己。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啊!
當你懷著一個好心情看這個世界時,就會發(fā)現世界原來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來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用大自然的語言去與花草鳥蝶進行一次心靈的交談。
李漢榮散文讀后感篇二
遠遠地,我聽見河流的聲音,那是一個熟睡的老人,夢境里發(fā)出的鼾聲。
我輕輕走過去。輕輕地,我不能冒失地走近一位長者。我懷著尊敬的心情,去探望沉入睡夢中的孤獨老人。
我看見了河流的睡相。在蒸騰的夜氣里,在灰白的霧帳下面,他枕著冰冷的石頭,裸身睡在古老的河床。
河流的身體多么柔軟和修長,服從堅硬的地理,他彎曲著睡眠,他一路折疊了多少波濤?
我站在河流的身邊,我站在一位躺著沉思的老人身邊。我不必問他在想什么,他的每一滴水都是思想。
即使最平靜的時候,他仍然在記憶深處,撫摸過去年代的沉船。
我根本不能想象,一個老人白發(fā)后面積壓了多少霜雪;我根本不能想象,一條河流的身體里埋著多少世紀的閃電。
即使在最黑的夜晚,河,仍然睜著明亮的眼睛,河不會迷路。沒錯,即使河閉著眼睛,也能到達他的目的地。
誰都陪伴過他,誰都很快離開了他。石頭陪他一程,很快變成沙粒;鳥陪他一程,很快變成幻影;人陪他一程,很快變成傳說;蒼茫里,一條孤獨的河自己走著自己。
誰不曾被河流照料?誰不曾聽過河流的叮嚀?即使最殘忍的暴君,他也不能靠嗜血度過一生,當他渴了,端起盛水的碗,他是否也會看見,河流那仁慈的眼神?
我們似乎不知道,在這唯一一次的人生里,能與河流相遇,是怎樣的幸運?這是萬古一次的相遇,一條河環(huán)繞我們短促的一生??墒俏覀円淮未喂钾摿撕恿?,也傷害了河流。河給予我們清澈,我們報之以渾濁;河給予我們遼闊,我們報之以阻塞;河給予我們甘泉,我們報之以污穢;我們把惡毒的欲念拋給他,把手中的垃圾拋給他,把胡言亂語拋給他……
飽受凌辱的河流,默默地轉過身去,一次又一次原諒了我們,在夜色深處,他獨自吞咽著那難以下咽的食物,把痛苦的泥沙埋進心底。
此時,我彎下腰,把手伸進河流,我感到了河水的寒意,我知道,這是河流在為燥熱的我降溫,在為因高燒而龜裂的岸降溫。
我繼續(xù)彎著腰,我用雙手攪動河流,我想制造一點波浪和漩渦,河水隨著我的手起伏了片刻,又很快恢復了平靜,我由此知道:一生一世,我對河流的影響,比一條魚對河流的影響,要小得多。
我躺下來,與河流并排躺在黑夜的床上,我好像躺在偉大祖先的身旁,與他一道流過萬古千秋。一卷卷史書,被我一頁頁展開,一頁頁打濕,一頁頁翻過。你聽啊,隨便打開一本書,總是嘩啦啦的聲音,那正是河流的聲音。
我躺下來,與河流并排躺在黑夜無邊的床上。像河流那樣坦蕩入睡真是幸福啊,沒有惡夢沒有鬼怪,寬廣的夢境里覆蓋著全宇宙的星光。
我躺著,我想像著,河流的心里一定懷著一個簡單的期待:與他相遇的人們,都是純真的孩子,干干凈凈地走過或游過這一段濕潤的時光,他將收藏他們干干凈凈的身影。
我躺著,我想象著:河流走著走著就把自己走丟了,當他一覺醒來,看見了海,卻找不到自己,那時候,他該是何等驚慌?
我知道,我的到來并沒有減少河流的寂寞,這位習慣于躺著沉思的老人,仍然像遠古那樣,懷抱著巨大的孤獨和感傷……
讀后感:只有這樣優(yōu)雅的文字才能與偉大的河流相般配,因為河水也是有節(jié)奏的。
詩性,浪漫,純粹,深邃……作家善于把日常對生活,對生命的感知與體驗,巧妙地嵌入他的文字。李漢榮老師出生于1958年,是漢中人,陜西是個出大作家的地方。
李漢榮散文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有太多的話要對那雙手表達,但那雙手早已回到夜的深處。”——題記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家境貧寒或是身份低下的人,內心卻埋藏著一份善良與真誠。
品讀李漢榮的散文,讓我更加懂得愛的真諦,以及在我們生命中的過客留下的美好記憶……
其中,《黑夜里的那雙手》一文令我尤為感嘆。當我第一眼看到這篇文題的標題時,就不時聯想起鬼片中的刺激性的片段。正因為如此,我就帶著好奇與期待讀這一篇文章,最后才知道是自己錯了。
文章的內容主要是:“我”小時候,一個人走夜路,因為害怕而坐在石頭旁,這時地主婆王嬸拍拍“我”的肩膀,叫我不要害怕,并領“我”回家。
作者因此感觸很深。雖然王嬸并不是“我”的母親,也常被他人辱罵,挨打,但在“我”的心里,王嬸是一個善良的人,就如同“我”的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文中花大量的筆墨對王嬸的手進行了描寫,以一雙握滿老繭的手從而來突出主題“這雙手傳達的是愛意和溫情。”
殘酷的生存給王嬸的是粗暴和凌辱,但她的善良換來的是我久久的懷念。在我們的生活中,像王嬸一樣處境的人有很多,但又有多少人能像王嬸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默默奉獻的人應永遠懷念在我們成長中。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懂得懷念,懂得感恩的心,把他人給你留下的“記憶”好好珍藏于心中。在我們的生命中,就應該有這樣的“過客”,且行且珍惜,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命煥發(fā)光彩!
記得在我四五歲時,去了趟鄉(xiāng)下游賞,當地的鄉(xiāng)民都十分熱情,我注意到了一位老奶奶,身穿一身破舊的短衣裳,處處打著補丁,鞋子也是破的,但她面帶笑容,把手中的玉米遞給我,我連忙退了一步,“奶奶,還是您吃吧,我不餓。”奶奶還是強把它推進了我手中,令我
感觸極深……
如果每個人都能報著“感恩的心”,即使是貧窮落魄,我們也照樣能做到!
李漢榮散文讀后感相關文章:
3.李漢榮散文讀后感
7.李漢榮散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