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讀后感_讀文心雕龍有感
文心雕龍讀后感_讀文心雕龍有感
文心雕龍是一本理論學著作。讀完此書,大家有何感觸?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文心雕龍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文心雕龍讀后感篇一
《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是南北朝時期的人?!段男牡颀垺啡珪迨浣Y構經過精心安排而布局嚴整,其理論觀點之間講究次序而回環(huán)照應、互相補充而邏輯嚴密,形成一個完整、精密的系統(tǒng)。在中國文藝理論和美學史上,具有如此完整、系統(tǒng)而龐大的理論體系的著作,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序志》有云:“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圣,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云極矣。”這段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就《文心雕龍》的理論體系而言,乃是以道為根本、以圣人為老師、以儒家經典為主體、以緯書為參考、以《離騷》為變體,從而體現(xiàn)出劉勰論文的基本觀點;二是就文章寫作而言,“為文”的根本問題,也都包含其中了。這五篇可以說是劉勰文章的樞紐。
文章以“原道”開篇,把文章的由來和道家的“道”關聯(lián)起來。劉勰對文學現(xiàn)象所作的形而上的哲學思考,不僅在六朝文士之上,而且在中國歷史上都是難得一見的。他所作的這種思考不僅是“明其本然”的問題,而且象征著文藝觀念的真正自覺,而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劉勰雖然運用了道教這一“道”的思想,但是在之前,劉勰曾批判道教著作。在劉勰看來無論道家、佛家還是儒家,其立教固然有異,但是他們的終極追求都是一樣的。
《原道》開篇而謂:“文之為德也,大亦!”這既是《原道》的開篇語,更是《文心雕龍》的開卷語。它陳述了這樣一個事實;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看上去至為平易,但是實際上,這是對整個“文”的概括,他向人們展示了文學在當時的歷史地位,承認“文”的巨大作用,這也為他后面的文章打好了基礎。也只有在這時,探討“為文之用心”才成為一件重要的事實。
劉勰在《宗經》里抓住了文章寫作的根本道理,就是文章要表現(xiàn)人的心靈和性情的美。從而劉勰得出了文章寫作的原則和規(guī)律,他說:“故文能宗經,體有六義:一則情深而不軌,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兒不誕,四則義貞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淫??梢哉f這里的六義就是文章寫作的具體化。
文心雕龍讀后感篇二
最初知道劉勰,是因了他的那句話,“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寫出我心中所想,只是覺得這些真是妙不可言的東西,沒怎么就給他說出來了,然后就開始想了解他,就買了這《本文心雕龍》,今日決定研究國學,才開始認真去了解他,學習他。
至今,劉勰的去世,將盡15個世紀,但他的名字在人們的心目中,并不陌生,比起他當年的身世,甚至還顯赫些。這不是偶然的,他在文學批評史上,建樹了一套有系統(tǒng)的理論,這套理論在歷史上放出了異彩,有很大的貢獻,即使到今天,還同樣具有現(xiàn)實意義。在此,主要闡述他在文學理論上提出的問題之一:他的宇宙觀點是唯心的,但文學觀卻是合于唯物的。
在《文心雕龍》前三章強調儒學是文學的根底,這是因為劉勰的崇儒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從劉勰的生活時代看,在劉勰之前,從兩漢以來,出現(xiàn)了一些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如桓譚、尹敏、王充、張衡等。與劉勰同時,劉孝標的《辨命論》,范縝的《神滅論》,也是進步的作品。劉勰顯然受了他們的影響。另外,他在寫《文》的時候,正是佛學盛行之際,他早年在鐘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隨僧佑長期研讀過佛書,而之后他卻寧愿打著儒家旗號來達到使自己的作品為后世所重的目的,這正是儒家入世的傳統(tǒng)心態(tài)??梢?,他在關于文學的一般論述上,他的宇宙觀雖然是唯心的,但文學觀卻是合于唯物的。
在《原道》中,劉勰認為美并不始于人為美,在人為美之外,先有客觀的自然之美存在。他在本篇內明確的指出:孔夫子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寫天地之輝光,曉民生之耳目矣”。這就是劉勰的文學觀所以合于唯物論的基本立足點。再者,他不把代表客觀本體的道,看成是無知無識的器,卻把他看成是有心之物。因而所謂“道之文”,就是這個有心之物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合于自然之美的人文,就以合于天地神明之心而可貴。歸根到底,就不可不把劉勰的宇宙觀歸于唯心主義了。但是,又不能說劉勰是一個成熟的客觀唯心主義者,因其從客觀美得觀點出發(fā),正確地回答了文學上兩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文學與現(xiàn)實的關系,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在《明詩》里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在《詮賦》里說:“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在《物色》里說:“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都提出了客觀的物,為創(chuàng)作對象,認為文學是反映客觀事物的。此外,劉勰又不主張自然主義的?;馕?,認為感物寫形,是帶有主觀愛憎的。因為“情以物遷,詞以情發(fā)”,所以進一步說:“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詞必巧麗”。這就不僅合于唯物論,而且?guī)еq證的觀點。
總結起來說,劉勰的宇宙觀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但他的文學觀是合于唯物主義的,他探討了人為美與客觀美的關系,文學與現(xiàn)實的關系,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段摹返恼桌碚擉w系,在歷史上自然是難能可貴的,對今天來說在整個文學理論發(fā)展過程中,也應該是一塊里程碑。
文心雕龍讀后感篇三
除了關于他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之外,其實好多時候我們這些后人在研究他的作品受益的時候,反而是在一些字句里面受益不少,這就是唯物主義的好處了。像宗經里面,“至根柢盤深,枝葉峻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是以往者雖舊,余味日新,后勁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為先,可謂太山遍雨,河潤千里者也。”經典著作在劉勰眼里就是這樣的,經典可以澤被萬年,以至于到現(xiàn)在我們讀這些經典的文集都覺得特別受惠,劉勰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他自己的書有朝一日竟也會成為經典呢!只是這個"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的確成為了我們寫作的一個典范要求。是我們追求的方向。我對這句話就是尤其的喜歡。
劉勰的《詮賦》。有文是這樣說的,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物以情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詞比巧麗。麗詞雅義,符采相勝。文章是先要有情感然后配以麗詞佳句才能是好文章,但是若沒有睹物興情的基本條件,不知道作賦的基本要求,那么這樣的賦就是花朵太繁,把骨頭都壓斷了。所以不論是什么時候,什么情況,有一點是不能變的,那就是真情,而且是永遠的。到現(xiàn)在我們寫作,是;離不了這些東西的。
《哀吊》里面有幾句話是這樣說的,隱心而結文則事愜,觀文而屬心則題奢,奢體為辭,則雖麗而不衰;必使情往會悲,文來引泣,乃其貴耳。依然是指寫文章先要心情先定下來,自己先有情,然后才能感動別人。如果只是追求問題奢華,那么必是華麗但是情必不哀,一定是自己愛情之所至,才能使讀者哀痛,才更可貴!講的都是這個道理!直至今天我們好多的文章這樣講那樣講寫法,其實何如讓學生多讀點書,多積累點真感情!下筆如有神才能得千古佳句,而不是寫成新時代的八股文!
十七篇《諸子》講,身與時舛,志共道申,標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金石靡矣,聲其銷乎!六國以前的作者,在當時雖說不得意,但是他們的主張缺流傳下來了,他們寫的時候是千古以前,但是他們的感情想到的是千古以后,他們的名聲不會消失的。所以千古之前劉勰就已經認定他們的光芒以后也是不會磨滅的,定是要有于后人有益的,有一定的貢獻于人類,必定會使人類記住他!從這個角度講,劉勰是讓人佩服的,也值得人學習!
研究劉勰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很大的精力,才能探得他的精髓,我知道,這一時三刻也不過是得起皮毛,但是讀一點得一點,我會繼續(xù)努力,一直最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做這個課題了,我一樣去讀他的書,繼而帶動我去讀其他的讀點名著,受益頗深!
文心雕龍讀后感相關文章:
3.再別康橋教案
4.詩經 十月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