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集讀后感
林清玄散文集讀后感
林清玄散文集文風(fēng)清新淡雅,底蘊深厚。讀者讀了有何感受?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林清玄散文集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林清玄散文集讀后感篇一
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著起起落落,然后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nèi)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guān)愛。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會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溫一壺月光下酒”、“發(fā)芽的心情”、“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xiàn)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qū)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于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tài),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于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里,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fēng)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凈。
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jīng)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yōu)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林清玄散文集讀后感篇二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xiàn)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執(zhí)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shù)千尺的斷崖,預(yù)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并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huán)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huán)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xiàn)美好心愿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么,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zhí)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dǎo),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于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fēng)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jié)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dāng)百合谷成為人們的“圣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dǎo):“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xiāng)土氣息、傳統(tǒng)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臺灣最為多產(chǎn)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fēng)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jīng)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yīng)該從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啟發(fā),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jié)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fā),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zhì)的展現(xiàn)。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xué)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yīng)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欲望、物質(zhì)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shù)、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xiàn)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xiàn)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愿,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林清玄散文集讀后感篇三
林清玄——這個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詳,從我讀了他的那篇《桃花心木》開始,不知不覺地,我的目光會不斷地追隨著他那些文章。樸實無華,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那潺潺的流水聲緩緩地走進我們的心坎里,讓我們?nèi)ヂ仄肺渡畹母市痢?/p>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沖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散發(fā)出柔和的臺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
在寂靜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鴛鴦香爐》這篇文章。作者從寶石店中看到的香爐引發(fā)了他對童年的會議,文中反復(fù)提到作者記憶中鴛鴦香爐那緊密相連的腹部,為下文埋下了伏筆。“愛的諾言開花了,雖然不一定結(jié)果,但是每年都開了更多的花,用來喚醒剛墜入愛河的新芽,鴛鴦相連是一種未名的愛,不用生命,千萬中愛都升自胸腹中柔柔的一縷煙。”這段話使我感觸頗深,“鴛鴦相連”寫出了夫妻之間典型的東方情感,那是一種含蓄蘊藉的愛,如同共守一爐香的鴛鴦,沒有轟轟烈烈的燃燒,沒有欲死欲生的狂歡,有的只是如煙一般不用聲名的愛罷了!
我想,著“鴛鴦香爐”必將是林先生永生難忘的回憶吧!正如他所說,“香爐的微光還在記憶的最初,在任何可見和不可知的角落,溫暖地燃燒著。”
我記得,還有一篇文章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渡幕瘖y》先從自己對化妝的錯誤認識談起,認為“化妝再有學(xué)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yīng)追求的。“這就引發(fā)了下文化妝師的回答,我記得最深的是以下幾句:
“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說的多好啊,最好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在當(dāng)今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不用言語、行動來偽裝自己、分時自己?一個人就算是再美麗,卻沒有氣質(zhì)和內(nèi)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我認為,不必花時間去思考別人眼中的自己,如果自己覺得“這就是我,我不必去為別人而改變與偽裝自己。“那么,這樣的你才是真正的美。
我只有一張口,一支筆,我能說的,能寫的,只有這么多,但是,我心中所想的那是無法言盡于筆墨紙張之中的!
可以說,林先生的文字很美: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fēng)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文章中所散發(fā)的唯美氣息和他文章的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他的故事很平凡,可能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
這些文章初讀,姿勢清新一場,品則小心開意解。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凈的心,怎能寫出美的沁入人心的佳作呢?
林清玄散文集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