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讀后感
《活法》是日本企業(yè)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原書由日本SUNMARK出版社出版,被譽為日本21世紀勵志第一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活法讀后感篇1
第一句,首先是(作者勵志名言)“吾等定此血盟不為私利私欲,但求團結一致,為社會、為世人成就事業(yè)。特此聚合諸位同志,血印為誓。” ——稻盛和夫。頓時感覺有種生逢亂世,與眾人歃血為盟的英雄豪氣。不為私利私欲,剛讀之際,覺得不可能。熟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們打拼,莫非為了財權。但求二字道出了定血盟的目標。尤其是看到文章后面,更能體會稻盛和夫先生所言非虛,句句皆真情實感。崇拜欽佩之情悠然而生。
正文第一句,也是第一段:身居亂世之中,重新審視“活法”。猶如大地驚雷,轟然驚醒夢中人。在烏云密布的天空中劈開一個火閃,剎那間猶覺一股電流充斥全身每個細胞,感覺太對了。就好像心里有某個想法,一直沒有跟人提及,也一直沒有跟自己講。一直懵懵懂懂,渾渾噩噩,突然之間好像有個上帝之音跟你講話了,猶如夢醒后起身坐于床上,尚有三分未知。身居亂世之中,這是個什么樣的亂世呢?亂者,手忙腳亂,紊亂,忙亂,心亂如麻,交通亂,股票市場亂,工作情緒亂,頭發(fā)亂了。人們的心靈已經太久沒有得到安寧,太亂了。忙著賺錢,忙著應付工作,忙著應對生活煩瑣事。但是,大家忙亂過后還是忙亂,理不出頭緒,摸不著頭腦。在緊張都市節(jié)奏的強壓下,亂,太亂了。靜,平,穩(wěn),安,諧這五個才是我們需要的。因此,要重新審視活法??纯椿钪囊饬x是什么,怎么樣去活才算是活,什么樣的活法才算沒有白活。
人類活著的意義、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對于這個最根本的疑問,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煉靈魂。許多人說活著的目的是為了錢,為了權,為了名。其實這些都是過眼云煙,當歲月蹉跎,百年之后,這些又算什么呢?一切都是過眼的云煙,虛幻得如浮云般。但是多少人為了他們殫精竭慮,也處心積慮,不顧一切爭名奪利,到頭來一場空。人們說:方向不對,永遠無法到達彼岸。人要過得幸福,只有把活著的意義參透了,才會真正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心存感激之情。追逐錢名利之徒,猶如追日之夸父,安能追上。所謂欲壑難填,永無休止。當有天發(fā)覺自己已經太累的時候,可能雖有物質許多,但是否真的感受到快樂。提高心地,修煉靈魂。這八個字真是經典,人最大的快樂就是提高心地,即不斷從每天的生活中學到新的方法、哲學、思想、創(chuàng)新,不斷的超越自己。靈魂,需要修煉,現在雖然看不見,但是又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你,影響著你對客觀世界的反應。身體某天會消逝,但靈魂卻會永恒。沒有靈魂的人,只是行尸走肉。一個有魅力和魄力的人,就是因為在靈魂深處有著金子般的氣質,所以,修煉靈魂,亦是重中之重。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為此,不屈不撓地工作、勤勤懇懇地經營、孜孜不倦地修煉,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就是這樣確確實實地存在著。每天勤勤懇懇的工作,孜孜不倦,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心地和修煉自己的靈魂,我們就會一天比一天更充實和快樂。勞動對人類來說是具有更深遠、更崇高的價值和意義的行為。勞動有戰(zhàn)勝欲望、磨煉精神、創(chuàng)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簡單地獲得生存所需糧食。獲取生存所需的糧食只不過是勞動的附屬功能而已。
必須“極其認真”地過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次,萬萬不能浪費,要“竭盡全力”、毫無疑問,全身沾滿汗水和泥土、堅持勞作的“田間的精進”,已經潛移默化,扎根于內心,陶冶了人格、砥礪了精神,人品也達到了更高境界。真摯、認真地活著----繼續(xù)這種看似樸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將舊貌換新顏,變成非凡的人。要課以自己比他人更為艱苦的人生,并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這是必不可缺的。努力、誠實、認真、正直….嚴格遵守這些看似簡單、容易的道德觀和倫理觀,并把他們作為自己的人生哲學或人生態(tài)度的不可動搖的根基
這些語言都讓我深深的反思自己,又讓我深深慚愧。審視活法,我們得為之而改變,像老鷹重生,鳳凰涅槃一樣,脫胎換骨,改變過去不好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態(tài),改變過不不對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改變自己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真正這樣,方能重新活出活法!
活法讀后感篇2
《活法》是日本企業(yè)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原書由日本SUNMARK出版社出版,被譽為日本21世紀勵志第一書。稻盛和夫是日本兩家世界500強企業(yè)京瓷和KDDI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日本經營四圣之一,他是季羨林認為稀有的既是企業(yè)家又是哲學家的人物?!痘罘ā返乃枷胫饕醋匀寮液头鸾?,結合稻盛和夫經營的經歷與感悟,形成了一個思想體系。
昨天下午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瀏覽一番,被“簡單”、“鍛煉靈魂”、“人生哲理”、“天意”、“感恩”、“和諧”等詞匯所吸引,然后花了一天多的時間仔細閱讀了這本書。我對這本書中的觀點有肯定的部分,也有否定的部分。下面,我就來具體闡述我對這本書的感想。
1. 借鑒明朝王守仁的《心學》理論
我大學時期閱讀過關于心學的一些材料,覺得稻盛和夫的思想體系與王陽明的心學體系有相似之處,心學的核心理念在于“致良知”,而稻盛和夫的也對人們本來的善良、誠實、勇敢加以肯定和推崇,我試著從歷史上分析這種借鑒的可能性。
首先,在此書121頁有如下記載“…中國明代思想家呂新吾在著作《呻吟語》中也明確提到:‘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辨,是第三等資質。…’”這說明稻盛和夫是接觸過中國明朝時期的思想和文化的。其次,我們從時間上進行分析,呂新吾(1536-1618),公名坤,字叔簡,號新吾,萬歷二年進士,歷官山西巡撫,留意風教,舉措公明,擢刑部侍郎。十五讀性理書,欣然有會,遂孜孜講學,以明道為己任。再看王守仁個人簡歷,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tǒng)軍征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故從時間上看,同為明朝的人,呂的思想受“心學”影響頗多,而稻盛和夫的思想部分借鑒了呂的思想,關聯性很顯然。最后,我所知道的王守仁的思想在近代已經傳到了日本,并被日本大多數所接受,我來舉個例子:十九世紀,日本軍國主義時期,被譽為“軍神”的日本海軍元帥東鄉(xiāng)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深受陽明學影響,據姚業(yè)鑫著《名邑余姚》所載,東鄉(xiāng)平八郎隨身攜帶的一顆印章上刻著“一生俯首拜陽明”七字,可見那個時期王陽明的思想在日本,至少是軍界還是很被認同的,這也側面反映出稻盛和夫是有可能接受過心學思想的。
2. 勞動的價值
如157頁文中說“單純把勞動視為一種獲取生活所必須的物質手段,是一種錯誤。如前所述,勞動中蘊藏了磨練心志和培養(yǎng)人格的重大意義。”這我很認同,當年我在大一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勞動是獲取智慧的源泉,勞動可以豐富人們的心靈。同時,我在勞動中也能感受到快樂,也能產生靈感,無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
3. 關于公式“人生•工作的結果 = 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思維方式決定人們努力的方向,當然了,人總是會向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前進(那些沒有方向跟隨別人行動人云亦云的人我們就不考慮了,也許他們就渾渾噩噩過自己的一生),而人們的思想就會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思維方式是思想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文中說思維方式是指人的心態(tài)和生活態(tài)度,這點我基本同意。如果人們的思維方式出現了偏差,則即使擁有聰明的才智和持之以恒的熱情與毅力,也不會做出對社會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比如,恐怖組織,索馬里海盜,我沒有見過這些人,如果在相信各種新聞媒體報道的基礎上看待這些人的話,那么他們對人類的和平與安定,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他們便是走錯了方向,即使他們擁有聰明的才智和超強的能力。但是,人們的思維方式是由其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其人生經歷所決定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多么重要啊!在工作中,我們要切合公司的價值觀與理念,以持之以恒的熱情和毅力,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公司做出自己的貢獻。
4. 平衡定律和吸引定律
在我的思想體系中,平衡乃是天地萬物之道,吸引是人與人、人與事凝聚在一起的表象反映?!痘罘ā愤@本書18頁說“…心存善念的人,會展開美好的人生;心存歹念的人,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這是為“你所想的就會實現”這個標題做論述的。其實,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可以看見心存善念的人并不一定活的很好,單就這句話來說,是不太切合實際的,在后文中,作者稻盛和夫完善了其思想,提出要“用心渴望的目標才能達成”、“愿望要強烈到充滿全身”等做的方法,這就是我思想中的吸引定律,我也認為當你的意念或者愿望強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吸引相同屬性的人或者事物,我解釋不了這種現象,但是這的確存在,比如你是一部門經理,那么你巧合遇到的陌生人很可能也是部門經理或者管理級別的人。
在本書118頁“日本人為何喪失了美麗的心靈”這一節(jié)中,有這么一段話“大型企業(yè)的領導者、干部或官僚,這些全都是擁有高人一等才智的人。然而,他們?yōu)槭裁磿尫N種丑聞和貪污瀆職的事件一再重演?”文中解釋說“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把才智視為私人之物。他們不認為自身的能力是向上天借來的,而是私人所有之物,于是將才能發(fā)揮在逞其私利與私欲之上,而不是在為公眾謀利益”。責任與權利,先有責任,后有權利,既然人民給你了權利必然是要你盡到責任,如果盡不到責任,必受其害。用平衡理論說就是,你的付出與得到已經完全失衡,沒有盡到責任必然受到沒有付出,而自己卻得到很多私利,此等違背自然法則之事,必然會遭到懲罰。如果,你的付出能大于等于回報,則不會出變故。
5.厚德載物
文中提出“領導者可以無才,但不能無德”,越是居于領導者地位的人,在才能及口才之外,更需要一個明確哲學為基礎的深沉厚重的人格。此所謂“厚德載物”,我們學校的校訓就是這個。德行仿佛是一種看不著摸不到的東西,但是,德行深厚都能承載物品的話,那就說明德行修為很深。只有那樣才能夠領導眾人,有大將之風,帶領員工或者部門或公司走向輝煌。
6. 知行合一
這也是心學的基本觀點之一,同時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當年極力推崇“知行合一”的教學方法。在《活法》這本書中,關于這種論點信手拈來。“要執(zhí)行到底才有意義”、“寧可損失也要堅守到底”、“身體力行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憑一股傻勁迎向困難和挑戰(zhàn)”等。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一定會勤奮好學,將所學到的業(yè)務知識和編程知識迅速的運用到實際開發(fā)工作中去,注重細節(jié),踏實肯干,讓自己在公司成長更快。
同時,這本書中也有我不認同的地方。
1.書中關于“老天爺”“造物主”的說法
關于這種說法的標題如下“要奮戰(zhàn)到老天爺出手相助的那一刻/049”、“你聽到老天爺的話了嗎?/059”、“造物主會伸手來推我們一把”、“默默行善的人,神明不會棄之不顧”。我不認為老天爺、造物主真的存在,我想我是個唯物主義者。如果說你在努力中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把理由歸結為老天爺或者造物主功勞,我倒覺得是因為個人努力或者團隊努力把握了事物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獲得成功。
活法讀后感篇3
在朋友極力的推薦下,拜讀了這本書.本以為此書乃著眼于人生觀,處世方法之類,原來,以闡述企業(yè)管理與運營方面知識和理念為主.此前,我并未讀過此類書籍,尤其是日本人寫的此類書籍.總是聽說,日本公司的管理模式很有一套,日本人的敬業(yè)精神也是相當之震撼.如今,從這本書中,略有感受,并且能夠理解為何日本能夠在二戰(zhàn)之后做為戰(zhàn)敗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
老實講,我并未接觸過日本人,也從未在日本企業(yè)工作過,對于日本人的了解僅限于網絡,電視,影視.我對這個民族的感覺好奇多過崇拜或鄙視.無論從哪個渠道所了解的日本人,給我的感覺他們骨子里都有種認真堅韌的品行,甚至在做一些我們看來不道德,不合理的事情的時候,他們由里而外所散發(fā)出來的那種執(zhí)著是很讓人佩服的.
<活法>我花了整一天的時間讀完,老實講,也許是語言翻譯問題,讀來相當之拗口,甚至感覺有些混亂,很多地方在我看來文筆相當之幼稚.不過,這不是文學,不需要過人文采.這本書的作者想必也并不會拿這本書去參加個什么文壇評選之類的活動.這本書屬于純粹的市場需求,商業(yè)運作的產物.它之所以存在,必有其理由.用句俗了的話:存在即合理.因此,抱著這種與以往不同的心態(tài)讀了這本書.
貫穿此本書始終的是一種叫做信念的東西,我想,這也是我們很多人丟失很久,或是遺忘很久的東西.也許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如此相似,讓我們以為這便是生活,是什么支撐我們日復一日的重復和輪回,是所謂的慣性么?是什么讓我們甘心忍受孤獨寂寞,是所謂的無奈么?是什么讓我們從一次次挫折中站起,是所謂的本能么?是什么讓我們在成功時再接再厲?我想,就是這個看不見,但卻感覺的到的東西—信念.信念可以是個遙遠的目標,也可以是個近期的計劃.無論它以怎樣的形式出現,它都有相同的作用,鼓舞人前進,給人精神上的支撐,是動力,是解決所有困難時力量的源泉.是對未來目標的強烈渴望和巨大信心.相信自己能夠也一定能夠實現的對于未來的美好計劃.信念相對于理想,多了分信心,多了分意念.是人對于未來計劃的巨大信心和愿望的集合.為了這個信念,我們努力,奮斗,在此過程中迸發(fā)出超乎平常的勇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