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有感1000字
參觀博物館有感1000字
篇一:
游中國航空博物館 清明節(jié)似乎總是與雨分不開的,可是這個清明節(jié)天氣很晴朗。學校放了三 天假,最后一天,爸爸說帶我和媽媽去看“大飛機”。經(jīng)過近三個小時的路程, 我們到達了目的的——中國航空博物館。未到門口遠遠的就看到幾架大飛機, 這是我長這么大第一次看到這么大的飛機。爸爸說這算什么,里面還有很多哪! 走著走著一個黑色的銅像進入我的眼簾,下面有馮如兩個字,這是誰?爸爸說, 他是中國航天之父,他立志航天報國,后因飛機失事犧牲。前面一架飛機前圍 了很多人,爸爸說,這是毛主席生前乘坐最多的伊爾-14 飛機。后來我們又進 入了很大的洞庫展廳,展示了百余年來中國航天人為航空事業(yè)無限追求、不懈 奮斗的感人故事。通過這次參觀,我感受的我們國家國防建設的發(fā)展,我深深 感到國家強大,我們學生才能安心學習,將來我國家建設。 河北保定樂凱小學三年級:張白心怡
我曾經(jīng)來過一次,那還是在八十年代末,兒子很小的時候想看大飛機。如今近三十年過去了,這里變化真大,比原來更壯觀了!
中國航空博物館坐落在京郊溫泉文化之鄉(xiāng),北京市昌平區(qū)小湯山鎮(zhèn), 占地面積1000多畝。是一處以飛機文物為主體的亞洲最大、世界屈指可數(shù)的航空珍品薈萃地。
目前已收存100多種型號300多家飛機,還有地空導彈、高炮、防空雷達、航空炸彈、航空照相機等武器裝備樣品。其中,很多系國家珍貴文物、世界航空珍品,它以豐富的實物和翔實的史料,向人們展示新中國航空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和人民空軍發(fā)展壯大的光輝歷程,向人們講述中華民族航空史上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威武的戰(zhàn)士在嚴寒下守衛(wèi)在這里,長明火種在冬天里燃燒著。
中國航空博物館是進行大型社會活動的理想場所,吸引了熱愛航空、熱愛人民空軍的人們,也為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德育、科普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平臺。
室內館是要門票的,每個館20塊錢,郊區(qū)年票有效,很值得看看。展館內以圖片和文字形式介紹了中國空軍的發(fā)展史。洞庫展區(qū)(山體內)以圖片、文字、實物形式介紹了中國航空史。在陳列形式上,有立過戰(zhàn)功的飛機,還引進了高質量的飛機模型和資料圖片,解剖的飛機、發(fā)動機采用大型燈光箱或彩燈照明,使整個展覽廳實物模型布局別致,圖文并茂,觀眾置身其中受到極大的感染。
這幾張塵封的照片是我曾經(jīng)帶著兒子來到中國航空博物館看大飛機的時侯留下的照片。
二十多年過去了,大飛機還在,兒子卻長得一米八比我都高了,再也不用我陪著看大飛機了。
這里是愛國教育、國防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是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是一座以飛機文物為主體集航空博覽、航空科普、航空運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亞洲最大、世界屈指可數(shù)的專題性文博院館類旅游景區(qū)。是1986年籌建,1989年對外開放,1990年稱為“中國航空博物館”。 它是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國家4A級風景區(qū)。
我喜歡這里,它值得看看!
篇二:
今天,我去博物館參觀《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風情展》。
一走進博物館的大門,就看到一條鵝卵石鋪成的路,兩邊有綠油油的草坪,花壇兩邊擺放著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的菊花,美麗極了。
博物館可真大呀,有上下兩層樓,九個展廳。沿著石頭路走進展廳,迎面是一幅仿銅浮雕《五溪風情圖》。走進樓上的第一個展廳是悠久歷史部分。聽講解員阿姨介紹,湘西在遠古的時候是一片汪洋大海。十萬年以前就已經(jīng)有人類居住了。在湘西境內出土了陶片、陶鼎、陶豆……,還有里耶秦簡、虎鈕T于、歷代錢幣。最有特色的是粉彩堆雕博古天球瓷瓶,它是清光緒年間的,上面的花紋圖案內容豐富,有一個鼎、有一個書桌,還有一個彩色花瓶里面放了一根龍頭拐杖……,它與一般的瓷瓶不太一樣,一般瓷瓶的花紋是畫在瓶子表面的,而這個瓶子的圖案花紋是突起的呢!
從第二個展廳開始是土家族苗族民俗風情了,聽介紹展覽分傳統(tǒng)工藝、宗教信仰、服裝首飾、男婚女嫁、節(jié)慶娛樂、生產(chǎn)生活、食居之俗等八個部分。在傳統(tǒng)工藝廳,我了解到苗族人喜歡刺繡,所以在衣服上繡了五顏六色的花紋。博物館還有清代的補花云肩、繡花堂帳、挑花搭褳……,好多好多漂亮的民間工藝品,真的令我眼花繚亂了哦。
看完了樓上的展廳,我來到一樓看復原陳列。一進展廳,我就看見有三個木匣子里裝滿了菜籽、桐籽、油菜籽,還有一個好大好大的秤砣。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磨盤,里面有一個撐著兩塊大大的、圓形石頭的木架,石頭放在一個凹槽里,槽里還放了許多褐色的粉末。它的旁邊有一口鐵鍋,里面有很多像芝麻似的黑籽,還有一個木鏟,好像是要把黑籽炒熟吧。再旁邊還有一個大大的蒸桶,灶底下有許多的柴火。最驚奇的是一個高高的架子搭在天花板上,上面像蕩秋千一樣吊一根粗壯的繩子,繩子下綁一根很長很長的木頭,還有一個兩端像牛角的,用兩塊大木頭做成的一個大家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以前從沒見過的,我感到很好奇,問講解員阿姨說:“這些奇怪的東西是干什么的呀?”講解員阿姨說:“你現(xiàn)在看到的是油坊復原。這個大大的磨盤是旱碾,它是用一頭牛做動力的。榨油一般要先把菜籽炒熟,然后把它放到碾子里碾成粉末,再放進蒸桶里蒸熟后,把枯粉放在鐵箍和稻草做成的枯衣上用腳踩成枯餅,接著把枯餅擺到油榨里去,用這根大木頭撞擊木榫,經(jīng)過不斷的擠壓,油就被擠出來了。”聽完講解員阿姨的介紹,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吃的油可以這樣做出來呀。
看完了展覽,我才了解到湘西原來有這么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作為湘西人,我感到無比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