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懺悔錄讀后感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是我大學讀的第一本文學書,大學的我不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奧古斯丁懺悔錄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奧古斯丁懺悔錄讀后感篇一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是我大學讀的第一本文學書,大學的我不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記得那時任老師教我們西方外國文學,當時考試的要求就是要我們讀一本關(guān)于學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試壓力所以選擇了《懺悔錄》,但是后面的研讀改變了我之前的想法,漸漸的接受文學書籍。
第一次見到一個作者在書里流了這么多的淚水,為他遇見的每個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綿長而傷感的眼淚,盧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時驚人的。至少在二十五歲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數(shù)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情商遠遠低于常人,不知道著算不算書里的缺點,對于華倫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對于自己與她的情欲,盧梭不吝筆墨。讀的人頭暈?zāi)垦?,他還是有一簍子情感要抒發(fā),在與百科全書學派決裂后,他也幾乎與所有的貴族保護人和社交圈子決裂,對此他的懺悔往往是“因為我有一顆水晶般的心”之類的話,有點不痛不癢,我總覺得盧梭本人也難辭其咎,即使他寫了懺悔錄這樣的大作,也不意味著他的懺悔是完全真實的,他以為他做到了這一點,但還是很難說服我。
譬如與狄德羅決裂的起因僅僅是因為狄德羅新書里有一句話貌似影射了隱士生活的不正確,冒犯了正在退隱廬隱居的他。盧梭為此在書中開始了對狄德羅的批評。直至后來徹底決裂,提到退隱廬,是由盧梭的另一位保護人埃皮奈夫人送給他的,當然到后來,跟這位夫人,他也因為些瑣事絕交了,
盧梭在退隱廬前后的生活極為重要,奠定了一個最偉大思想家的基礎(chǔ),他在這里寫出了《愛彌兒或論教育》《社會經(jīng)濟學》和《感性倫理學》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論科學和文藝》《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而他自己與泰蕾茲所生的五個孩子,卻被不愿意承擔撫養(yǎng)義務(wù)的他分別送進了療養(yǎng)院,并且他對此事的懺悔(如果算有的話),一筆帶過,“既然是時髦的做法”“沒見過面得孩子談不上父愛”。對于泰雷茲,他也一直認為根本沒有愛情,并且有一段冗長而詭異的自我解釋,實在讓人看不下去。與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決裂,好像也與盧梭的喜歡誅心和自尊心過強的性格有關(guān)。這或許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許只是一個無私追求公理和正義的偉大靈魂的自私一面。通過懺悔錄評價盧梭的為人意義不大,因為他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大致意思是對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
上下部結(jié)合處的那些段落,盧梭詳細記錄了自己自學的一些方法,在他的流浪生涯中,學習基本上是和一些貴族知識分子偶爾的交談,加上如饑似渴、不加選擇的閱讀,使得他掌握了些散漫不成體系的知識和蹩腳的學習方法。但是通過在鄉(xiāng)間居住的幾個月,他用理智的自學完成了對個人知識體系的建立。并鍛煉了獨特而強大的思辨能力。這一段非常有用處,要是對整本書沒興趣,也應(yīng)該把著兩頁抽出來反復(fù)看看,確實很有幫助。盧梭本人從對音樂、植物學、物理、文學等各種雜七雜八的愛好轉(zhuǎn)為對形而上學的研究應(yīng)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本書是從圖書館借的,等會要還回去,鑒于看完之后完全沒有摸到門路,個人感受和通常對于本書形成的定論大有出入。我決定買一本以后慢慢翻看。不過我已經(jīng)確定,在文學方面,想完全再現(xiàn)經(jīng)驗的真實的努力不僅會失敗,做到了也沒意思。
奧古斯丁懺悔錄讀后感篇二
中世紀的古羅馬,宗教色彩濃厚。在西歐,宗教對一個國家有著很大的的影響,現(xiàn)在英美法系的立法同樣受到深刻的宗教的影響。
奧古斯丁,古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他的自傳《懺悔錄》中,充滿著他不斷對自己的審視。本書以時間為線索,從呱呱墜地的哭鬧到年輕時的放蕩生活,直至最后圣神的洗禮,無時無刻不充滿了奧古斯丁的懺悔,不斷的內(nèi)心的懊惱與疑惑,那樣的懺悔是如此的深刻、虔誠。
上帝創(chuàng)造了一切,創(chuàng)造了所有美好的事物。誰追尋主,誰就會贊頌主。“主啊,我的幫助者,我的教主,我現(xiàn)在要向你的盛名告知并懺悔,你是如何將我從緊緊束縛我的肉欲的禁錮和世俗事物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奧古斯丁在書中反復(fù)提及自己內(nèi)心與世俗和肉欲的不斷斗爭。是在反復(fù)的思索中,才探尋出接近上帝的曲折的道路。奧古斯丁談了許多自己的“罪行”,接下來我將就以下幾個方面來談?wù)勎业南敕ā?/p>
奧古斯丁認為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是有罪的。嬰兒,哭著要可能傷害他們的東西;對年長的人發(fā)脾氣;因不順從他的意愿而盡其全力打擊和傷害比他們懂得更多的人,奧古斯丁把這些孩子小時天真無邪的舉動認為這是“嬰兒不是缺乏傷害他人的意愿,而是沒有能力”。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西方最為深厚的宗教文化,認為人生來就是罪惡的,終其一生都要不斷的自我反省,向上帝懺悔,博得上帝的憐憫與原諒。我想這點是和我們的文化大不相同的,我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在來到這世間的時候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孩童的童言無忌,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最真實的表達,他們?nèi)鐚嵉姆从匙约簝?nèi)心的活動也是“罪”嗎,在我看來那就是孩子和成人的不同之處,那正是他們的可愛,如果孩子沒有了那些小小的“無理取鬧”豈不失掉了一種上帝創(chuàng)造的美好么,我個人對作者這樣描述嬰兒的罪惡持保留態(tài)度。
慢慢大了點,奧古斯丁感謝上帝賜予了他良好的記憶力,豐富的知識,他享受朋友的陪伴,并遠離痛苦、無知和悲傷,與此同時作者也回想到那時的虛榮與嫉妒;青春時期的肉體欲望和因貪婪而去偷竊,他這樣形容自己的偷竊“我們真正的快樂時做了被禁止的事”,這是一句多么真實的話語,我們喜歡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上帝的,同時我們所愛的這種自由是不負責任的自由。他懺悔了自己的善變,因自由意志而犯的錯誤。在探尋真理的路上,他懺悔著“我的驕傲使我到處漂游,隨風飄蕩”,“我們可以從中看出靈魂是軟弱無力的,除非它抓住了真理的堅固之石。人們表達自己的意見。但那只是他們自己的意見,像一陣陣風把靈魂吹向這里、吹到那里,暈頭轉(zhuǎn)向”驕傲把真理的光擋住了,讓我們怎么看見真理,即使真理就在我們眼前。
此外我再就好奇心這一點來談?wù)勎业南敕āW古斯丁把享樂和好奇心對比來寫。人們需要快樂時,就會尋找眾多美麗的事物,但當動機是好奇時他們會尋找相反的事物僅僅是為了證明,不是為了一種不快的體驗,而是為了體驗了解和發(fā)現(xiàn)的滋味。在作者的言語中給我的感受是所有對不好事物的所吸引的就為好奇,實則不然,我們也同樣有對美好知識的渴望與追求,希望善于運用知識來豐富我們的生活;看看現(xiàn)今多少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生活更美好,這些發(fā)明的老師不都是好奇心嗎?這樣的動機難道也能稱其為“罪”嗎?這樣的好奇心難道還可以稱為“沒有價值,與我們的生活無關(guān)”嗎?
奧古斯丁懺悔錄讀后感篇三
奧古斯丁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即使在什么都逃不過上帝的眼,他依然深深的細數(shù)自己所犯下的罪。最后他終于在米拉接受圣神的洗禮,進入主的門下,做了主的仆人,即使是這樣也沒有停止無時不刻的懺悔,向上帝祈求教誨,探索圣經(jīng)的奧秘。在書中還清晰的了解到奧古斯丁的母親對他的深刻影響。母親為兒子早年走過的錯誤道路日夜哭泣,向主請求寬恕,直至最后安波羅修大有能力的宣道影響到奧古斯丁步入圣殿后表現(xiàn)出來的極度興奮與快樂。從這些我看到了,從古至今,在西方,信仰的重要。正如奧古斯丁說的那樣,主可以治療他的肉體疾病與精神痛苦。
在本書中,雖然奧古斯丁的某些懺悔我并不認同,但是,讓我思考的不僅是我所不認同的,還讓我思考的是他堅定的信仰和他對善惡的界限。透過他我看到了,在西方,信仰是如此的重要,重要到猶如他自己的生命,至今我也不是很透徹的明白信仰到底是怎樣的,意味著什么,或許那就像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在平時自己生活中做出各種選擇的一個基本思考與底線?,F(xiàn)在我們國人基本談不上信仰,但我們也依然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對我們來說信仰太過于抽象,太過于意識化的東西讓我們難以捉摸,所以我們也就不明白信仰的力量,信仰也不一定就讓我們做出最好的選擇。再說到善惡的區(qū)分,現(xiàn)在讓我們說善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評判標準,一般我們也都是基于對數(shù)人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共有意識和法律的規(guī)定為藍本,但是在奧古斯丁那個時候是基于《圣經(jīng)》,而圣經(jīng)的編著則是由許多人合成,這里也難免會帶有個人或某個時代群體的共同意識,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不能總是依靠原來的的意志,一成不變的來指導(dǎo)運動的生活。
當然,我也對圣經(jīng)的“不可荒宴醉酒,不可放蕩縱欲,不可紛爭嫉妒。總要批帶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欲”表示贊同,奧古斯丁說“一個人如果像一座雕像一樣被安置在一座極其宏偉美麗的建筑的一角,他將難以察覺他僅僅作為其一部分的這一建筑的美”,這樣整體與部分的辯證觀點對后世也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
讀一本書不只是看看故事情節(jié)而已,了解不同人的價值觀,更可以看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文化。雖然我找不到哪種信仰屬于自己,但是我認為擁有一種善良的價值觀,善良、真誠的對待整個世界,這樣是否也是可以說沒有辜負上帝創(chuàng)造了這樣個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個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