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讀后感:原來我從來沒有自省過
編者按:看小說《羅生門》時,也許會在小說中找到另一個丑陋的自己。或許很多人難以面對,但既然是自己的一部分,就要學(xué)會去接受。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羅生門》讀后感。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莫言《檀香刑》
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聞名于世,所表達的東西觸及人的最心底,表達方式又自有東方人的含蓄,看完一篇,我常常會深入想一想,事實上,深入不過是再細化罷了,真正想表達的,已經(jīng)直截了當(dāng)?shù)乇憩F(xiàn)在字里行間了。但正是因為在文字之中看到了人性之惡,才覺得惶恐。
對于《羅生門》在看之前就做好驚嘆的準(zhǔn)備了。但當(dāng)我真正看完時,留下的是驚駭,內(nèi)心暗暗發(fā)顫。
日本的小說總包含較多人性的陰暗面,確實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即不存在絕對的完美也不存在絕對的丑陋。一直很崇拜芥川龍之介的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這樣說:“世間”就是人與人的集合體。熱鬧、布滿言論壓力的世間,我們就是其中的一體。而在芥川眼中的世間又是怎樣的呢?《羅生門》像是一本揭露凡人自私唯我,在利益面前各種面貌的小說。不帶夸張卻透著神秘,平靜的敘述中仿佛看見芥川龍之介那冷峻的面孔在字里行間中凝視著世人。他的世間真實而又冷漠。
芥川以精細的描寫體現(xiàn)了一位武士在生存與道義中的掙扎,通過故事情節(jié),人物的語言將小說一步步推向高潮。下雨的夜,陰森積滿死尸的羅生門,武士的刀刃……可怖的環(huán)境就氛圍烘托了人物的內(nèi)心狀態(tài),也暗襯了世態(tài)炎涼,以及注定不會讓人歡喜的結(jié)局。為了生存,人們不僅乞求著他人原諒,也在心中乞求自己,諒解自己所做的一切惡行。當(dāng)這位武士從一個即使落魄也堅守道義的人,變成為一己利益殺人越貨的惡賊時我一點也不覺得驚訝。這歸功于芥川龍之介細致而縝密的心理描寫。
人本就是矛盾的集合體,一個人的存在即是善也是惡,世界也是有善就有惡,芥川龍之介并沒有把善惡對立起來。他肯定善的存在,可也更傾向于站在個人自私欲望的角度看待世界,傾向于更陰暗的一面吧。一個人心中究竟想著什么,也許連他自己也不明白。對于人來說,能否為心底最深處的利益而活著才是最無法抗拒的誘惑,無關(guān)于善惡言行。
看小說《羅生門》時,也許會在小說中找到另一個丑陋的自己?;蛟S很多人難以面對,但既然是自己的一部分,就要學(xué)會去接受。芥川那揭露人性丑惡、社會黑暗的文字,看似冷漠諷刺,實際上比誰都渴望人間的真善美,所以擺脫不了人世有丑惡一面的痛苦。
公眾號:墨香識書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