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讀后感3篇
高中讀后感 品《三國》有感
東漢末年,執(zhí)政者昏庸無能,寵幸宦臣,導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至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天下大勢割據(jù),群雄并起,三國序幕就此拉開。
所謂三國,一般人皆以為是以曹操、孫權、劉備為首的魏國、吳國、蜀國,對此暫且不論,先說世人對這三位梟雄的評價,曹操自然不用說,其在世時,三國的“漢臣”與子民便稱之為曹賊,國賊,而后代的古典文學研究學者也一般視其為奸詐的代名詞,而曹操對此也都早已心知肚明,然而他能擊敗各路諸候,殺敗西涼軍,在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卻不能管住天下人那早已“高度近視”的眼睛對他的看法,他對此也只是偶爾反駁幾句,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官至丞相魏王,那批判之聲便開始了,后人也以為這是曹操的奸詐(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卻沒有幾個人認為這是他的智。
好,且不說這個。且說劉備謀士諸葛亮為其所謂的大漢皇叔是怎樣奪得荊州的:周瑜帶兵攻打南郡,遭曹仁埋伏,大軍損失慘重,周瑜為此也身負一箭,為其經(jīng)后身體一直虛弱直至逝世埋下了嚴重病根,此后周瑜詐死,以其人之道來還至其人之身,大敗曹仁,而正當周瑜領兵去取南郡時,城樓上出現(xiàn)了趙子龍:“都督少罪!吾奉軍師將令,已取城了。”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敵箭射下。試想,諸葛亮此等不仁不義,無法無道之舉,那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與之相比豈不是小巫見大巫,然而后人竟還稱諸葛亮為“智”的化身,可笑乎,可悲乎啊!曹操在奪取西涼后,知西涼貧脊,且羌人都忠心于馬超,對自己多少都有些憤恨,于是下令三條:1、賑糧于西涼2、免稅兩年3、休戰(zhàn),論謀士曹操沒有多少有諸葛,龐統(tǒng),周瑜,魯肅之輩的,論武將,其雖多,但真正象張飛、關羽、趙云之輩的,恐怕一個也沒有吧,然而他用自己的智慧,“本有的智慧”,打贏了不少場仗,盡管濮陽攻呂布,宛城戰(zhàn)張誘,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于潼關,奪船避箭于渭水,此皆其敗戰(zhàn),然而人豈無失算,失策之時,想那劉備,孫權縱有智士相扶,也不過如此,曹操用自己的謀智與那不及諸葛亮,周瑜等才能的謀士和不及關羽張飛之勇的武將,平定中原,此刻就算他稱帝也豪不為過,但是曹操一生并未稱帝,所謂“三國”也是曹操死后才出現(xiàn)的,試問天下人憑何罵其是“漢賊”?
昔日劉邦不過是無名亭長,他與項羽相斗,最終獲得勝利,創(chuàng)建漢朝,怎無人說其是劉賊,國賊。怎無人認為各擁戴秦之后人,或許有人認為秦朝統(tǒng)治殘暴,導致民憤激起,應被推翻,然而東漢末年又何嘗不是民不聊生,這一點,我在文章開頭就已提出,那為何漢就不可被推翻,或許有人說,不是還有以仁義治天下的劉皇叔嗎?可以讓他來執(zhí)政啊!那好,下面我們就來談這位所謂的仁義皇叔。劉表病危,荊襄危機四伏,劉表那年輕的嬌妻蔡氏與其弟兄對這九郡虎視眈眈,這些劉表早已清楚,于是他囑托劉備,希望他能夠接下荊州,沒想到這位仁義的皇叔,仁義過了頭,連諸葛軍師的話都不聽了,堅持不肯接此委任,滿嘴的:“劉表乃吾皇叔,我豈能趁人危急時,做此不義之事,孔明休勸,我意已決。”最后呢,荊州落入曹操之手,經(jīng)過赤壁之戰(zhàn),又害諸葛亮做出不仁不義的事,設“千機萬謀”奪取了荊州,最終名義上還是借江東的,如此庸才,幸虧遇到的是諸葛亮,若是司馬懿,其命早休矣,權位也早不知被他人奪了多久了;當其西取西川之時,亦是滿口仁義,最后呢,并吞西川將劉璋逐于公安,這種言行不一致的人,試問何談仁義,不過是假仁假義罷了;當其得知自己二弟、三弟被殺后,不經(jīng)大腦思考,便要直取江東,試問:就允許你自家大將誅殺,氣折人家顏良,文丑,周瑜?偷奪人荊州,就不許你家二弟因你不去求援而被人家所殺?你三弟粗魯無禮,酒后便亂打將士,就不許其部下殺此愚莽之主,投奔其他明智之主?由此也足見其心胸狹隘。此后,呂蒙已死,孫夫人日夜望回其身邊,于是派人到西川稟告,卻不想其嚴辭拒絕,試想,其當時到東吳能夠平安回荊州,這其中孫夫人出了多少力。孫夫人當時才18歲,,屈嫁于一個比自己大30歲的糟粕老頭,這已厚待他劉備了,當其要回荊州之時,孫夫人忍著與母兄離別之痛,幫著他出計,一路上又為其力阻東吳戰(zhàn)將,而劉備卻絲毫不顧及往日恩情,最終逼孫夫人墜死,由此也可見劉備乃無情無義之小人,至于錯殺劉封,火燒連營七百里,徐州收呂布等蠢事更是證明了劉備乃一無能之輩。其兒“阿斗”,后人稱之為“扶不起的阿斗”,表面上看似說阿斗無才無能,其實又何嘗不是因劉備的教子無方。其(劉備)頭腦簡單,目光短淺,不懂治國之道,他一心只想著自己能夠統(tǒng)一霸業(yè),而就后代家人置之不顧,卻不想自己所創(chuàng)霸業(yè),今后由誰來掌管,縱使他白帝城托孤,希望諸葛亮能接任蜀川大任,那么他就弄了這么個爛攤子讓是人家來接替,這種只有善始而無善終的人,怎能有資格與能力中興漢室,而操則不然,他將大任托給曹丕,并囑咐官員家人各理其事,足見其周到。
至于孫權,此人乃三位梟雄中最年少的一位,然而他的一生隨著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的一個個離去,最終也黯然,孫權是一個有謀略的人,善于用人,做事顧全大局,然而在他身上,我總覺得缺少些什么,說不清也道不明。
至于諸葛亮,他乃劉備第一謀士,在《三國演義》中較為“張揚”,無可否認,他是個聰明人,自從跟隨他的主公,“興復漢室,除賊伐曹”便也成了他的“理想”,他空有一身軀殼和一個聰明的腦袋,自三顧茅廬,其效命于劉備后,他的大腦控制中心就已被被秘密地輸入了四個字:“忠于劉備”,于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地除賊復漢,而他忽略了身邊的一個巨賊----劉備,他所復的漢也絕非為漢,而是蜀漢,一個他所忠心的主公在用虛偽的仁義將其欺騙利用后所創(chuàng)的名不正,言不順的政朝,而諸葛亮在死后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指蜀漢的名不正,言不順,并不能被列在漢史之內)(見“武候顯圣定軍山”)。孔子說:“君子疾夫舍曰而為之辭。”而諸葛亮和他的主公卻似乎就是那樣的人。
《三國》在我今后的路上會依舊陪伴我,我也會永不厭煩地讀完它一遍又一遍,而每一次看完后,我也定將會有無數(shù)的新感慨產(chǎn)生。待我某一天退出社會,脫離那紛亂的競爭,我想那時再讀到“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那心中也一定會想當年暮年之時的曹操、劉備、孫權之想——“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高中讀后感 讀《簡·愛》有感
放下書本,閉上眼睛,我的腦海里全是簡·愛瘦小單薄的身影和她那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
《簡·愛》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這部作品是19世紀英國最出色的小說之一。在問世一個半世紀的今天,它在世界仍然擁有無數(shù)的讀者。這樣一部作品并不是什么曲折離奇的驚世之作,它只是一個平凡女孩的成長故事。它這么受歡迎的原因恐怕是因為它描述了人一生中最想得到的幾樣東西,勇氣、愛和自尊。
女主人公簡·愛從小失去父母,寄養(yǎng)在舅母里德太太的家里。小時候的她不明白,她努力去做一個好孩子,但為什么里德太太還是討厭她?為什么表哥還是經(jīng)常打她?為什么仆人還是那么偏心?十歲時,她得到了一個進學校的機會,便努力去爭取。她鼓起勇氣,獨自上路。是勇氣為簡·愛贏得了人生的第一次轉機。
勇氣對于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勇氣,那他就不會幸福,不會成功。如果簡·愛沒有勇氣,她可能一生都受人欺負,又怎么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我敬佩簡·愛,才十歲就獨自去求學了,而我呢?我記得我十歲時,媽媽讓我自己坐公交車去學鋼琴,我都不敢。寧愿自己跑去,也不坐公交車。十歲的我和十歲的簡·愛比起來,我感到很慚愧。
羅沃德慈善學校的生活極其艱苦,但簡·愛堅持了下來。這段生活,給了簡·愛豐富的才學,也奠定了她一生簡樸的生活方式。畢業(yè)后,她應聘到桑非爾德莊園當家庭教師。在那里,她感受到了愛的力量。羅切斯特先生與她地位的懸殊,曾讓簡·愛既興奮又焦躁,但她相信,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然而命運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就在簡·愛答應了羅切斯特先生的求婚時,一樁隱瞞了十五年的秘密使婚禮成為泡影。
感覺到被欺騙、被剝奪了尊嚴的簡·愛出走異鄉(xiāng)。在一個村莊,簡·愛遇到了她的表親們。出走兩個月之后,簡·愛帶著她的伯父留給她的兩萬英鎊,又回到了已雙目失明、面目全非的羅切斯特先生的身邊,過上了她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無論在什么時候,簡·愛都沒有放棄自尊與自愛。但不同的是,小時候的她只知道守衛(wèi)自己,而成人后的她學會了寬容與給予,原諒了舅母里德太太,盡管里德太太到臨死前還是討厭她,這是比自尊自愛更廣闊的愛。
簡·愛對別人寬容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記得我們班有兩個同學,一個同學不小心碰歪了另一個同學的桌子,他們兩人就爭吵了起來,誰也不讓誰,其他同學怎么勸也沒有用。假如當時那個同學寬容了別人,那就不會有爭吵。
誰都渴望成功,那就讓我們像簡·愛一樣,勇于追求,有勇氣,有堅定的信念,希望的曙光就在我們前面。
高中讀后感 《紅樓夢》讀后感
《紅樓夢》中寫了一大群青春年少的女子,作品充滿了青春的笑和淚、愛和怨、酒和詩。史湘云作為眾芳中的一員,被喻為海棠的象征,她有著林黛玉的聰穎和真摯,卻沒有她的憂郁和褊狹;她有著薛寶釵的才思和醇厚,卻不像她那樣冷漠和矯情;她有王熙鳳的潑辣和爽利,卻沒有她的殘忍和貪婪,她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美女。
一、貌美
湘云因其姿容瀟灑、高雅脫俗深得眾人喜愛?!都t樓夢》中并無對史湘云相貌的正面描摹,但是卻從側面寫她和寶玉面貌仿佛。三十一回中寶釵提到:“他在這里住著,把寶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額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寶兄弟,就是多兩個墜子。他站在那椅子后邊,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寶玉,你過來,仔細那上頭掛的燈穗子,招下灰來,迷了眼。’”寶玉的面貌書中是描寫過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曹雪芹描寫的寶玉的外貌,真可謂美極,湘云和他相像,女兒的俊秀之外,也兼有男兒的俊朗。
二、才情美
湘云才思敏捷,是個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她熱衷于創(chuàng)辦詩社,在詩歌評論中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群芳宴史湘云掣得海棠花簽,簽上的詩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這是蘇軾詠海棠的名句。吟詠白海棠,史湘云來遲了,在別人幾乎已將意思說盡的情況下,她竟一連弄了兩首,且新穎別致,另有意趣,贏得了眾人的贊嘆和激賞,被評為壓卷之作。大觀園的最后一次詩會,她的柳絮詞,寫得嫵媚清鮮,黛玉看后笑道:“好得很,又新鮮,又有趣兒。”湘云詩興到來時,熱情洋溢,忘乎所以,被謔稱為“詩瘋子”。蘆雪庵聯(lián)詩,她一邊是忙忙的吃菜,句如連珠,詩如泉涌,力戰(zhàn)黛玉、寶釵、寶琴三杰。林黛玉是大觀園中公認的最有詩人氣度和才賦的少女了,作者寫她多次贊賞湘云的詩,可見湘云的詩才的確是出眾的。此外,第三十一回,湘云與丫環(huán)翠縷拾金麒麟論陰陽,與翠縷的一問一答中,可能看出:湘云較之寶釵,黛玉才華出眾,學識淵博,懂得周易之理,陰陽學說,諸子百家無所不知。兼有寶釵的才思,又有著黛玉的聰慧、少女的活力。
三、率真美
第一、她的笑。讀過《紅樓夢》的人,恐怕都不會忘記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的出場,無獨有偶,湘云的出場也是先聲奪人的,她是和著笑聲出場的。湘云是大觀園女兒國里笑得最多一個少女,她常是“大說大笑”,“拍手笑”,“拿手帕子捂著嘴呵呵的笑”,有時笑得“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甚至笑得“連人帶椅子歪倒了”……,她走到哪里,哪里的空氣就活躍起來,就有了歡聲笑語。
第二、她的說。這不是贊她說的妙,而是講她說的直,快人快語。而最能說明她心直口快的事,發(fā)生在薛寶釵生日看完戲后,當大家猜出戲中小旦活像黛玉,都不敢說時,湘云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脂硯齋評湘云“事無不可對人言”,可見口快口直是湘云豪爽性格的另一突出表現(xiàn)。史湘云的真率爽直,不只是說笑,在實際行動中也有不少表現(xiàn)。《紅樓夢》前80回,寫了史湘云兩次酣眠,一次酣眠芍藥茵,醉后睡姿優(yōu)美動人;一次酣眠桃花被,睡得癡酣而無所顧忌。這些日常生活場景,看似平淡無奇,卻把湘云豪放爽直的獨特之美,通過生機盎然的意境,色彩協(xié)調的畫面,動人心魄的人物儀態(tài),表現(xiàn)得令人陶醉、神往。
第三、為人、為事。她很少或者說根本不會為自己打算什么,爭取什么。即使后來勸說寶玉讀書,遭到寶玉的責備之后,她以后再也沒說過類似的話。并且對寶玉一如既往,毫無芥蒂。她就是這樣一個胸無心機,不用心機的姑娘。湘云沒有林黛玉的尖酸小性兒,也沒有薛寶釵的世故精明。她是個直來直去,有話明講,從不因口舌齟齬而耿耿于懷的爽快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史湘云與奴婢之間特別親密的關系,無論對平兒、襲人或者香菱、翠縷,她都一視同仁,從來不“拿小姐的款”。湘云思想性格不與封建傳統(tǒng)一致的一面,是她人品美的體現(xiàn),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史湘云的身世是凄凄切切的,但她沒有黛玉的自卑心理,也不像黛玉那樣自怨自艾,悲天憫人,用眼淚和嘆息來折磨自己,她總是以樂觀、曠達、寬宏量忘卻自己的不幸和不快,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并沒有改變她那豪情率真的可愛性格,更沒有扼殺她生活的熱情和活力。愛說愛笑,敢作敢為,率真和豪爽,這是史湘云性格難能可貴的一點。
總之,人品美、才情美、性格美表現(xiàn)在獨具特色的湘云身上,正是二百年來絕大多數(shù)讀者深深喜愛、熱烈贊嘆這一藝術形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