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
《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8篇
書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源泉,提高人們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yǎng)靜氣的搖籃。下面是小編整合的《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一起來看看吧,肯定對你有所幫助的。
《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篇1)
在拉美文學百余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贊嘆,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xiàn)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chuàng)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jīng);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復出現(xiàn)和相同怪事的重復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xù)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chuàng)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復的發(fā)生著。聯(lián)系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年代和生活環(huán)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jīng)歷了百年的風云變幻。在作者進行創(chuàng)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_政權的統(tǒng)治下。作者憑借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發(fā)現(xiàn)拉丁美洲百余年的歷史,并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復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么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復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文明的出現(xiàn),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內戰(zhàn)的爆發(fā),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fā)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xiāng)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后說:“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jīng)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歷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歷史是重復的,拉美的發(fā)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chuàng)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tǒng)治者來管理這里,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于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jīng)歷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獲的歡樂,他們?yōu)檫@片土地帶來了文明并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于自己預感到了什么還是只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征著他所開創(chuàng)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huán)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余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zhàn)。而內戰(zhàn)的起因則是由于政府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征著在文明的初創(chuàng)后,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著傳奇經(jīng)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戰(zhàn)斗,終于使政府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墒撬鶢幦〉暮推胶芸旒丛崴驮谙乱淮种?。當他發(fā)現(xiàn)這一切時已經(jīng)垂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zhàn)斗來捍衛(wèi)人們的自由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力不從心。終于他也陷入了循環(huán)燒制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著。每一代的成員都經(jīng)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涌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后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yè)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后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fā)現(xiàn)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huán),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于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會出現(xiàn)。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jīng)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fā)生之前我就曾經(jīng)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著永恒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huán)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jié),故事的發(fā)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復。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篇2)
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我十九歲。年紀不算小,但還是有點幼稚,因為李偉老師我接觸了這本書,也因為這本書而感受多多……希望大家都能看下這本書。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shù)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于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并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 裁政權的統(tǒng)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復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是自閉的?!栋倌旯陋殹访枋龅氖腔羧ぐ⒖ǖ蠆W·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chuàng)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chuàng)了馬貢多的繁榮?;羧ぐ⒖ǖ蠆W·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fā)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辟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fā)明連接起來??上У氖?,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后才在那棵樹上死去?;羧ぐ⒖ǖ蠆W·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之后的幾代人,夫 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后、保守直至沒落。于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孤獨是需要反省的。讀完書本,掩卷深思?!栋倌旯陋殹返淖髡呒游鱽啞ゑR爾克斯著書的涵義無疑是深遠的:他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jīng)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xiàn)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擺弄的正確途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內容選擇;無論是敘述方式;還是表現(xiàn)手法;無論是典故引用,還是故事編排,無不采用其極,令人匪夷所思。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jié)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chuàng)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可謂是眼花繚亂。作者的匠心獨運,文章的跌蕩起伏,儼然是對讀者挑釁。在不可思議的奇跡中,在現(xiàn)實交錯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現(xiàn)實中,在荒誕不經(jīng)的傳說中,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進而理解孤獨的本義,理解《百年孤獨》的奇特。
孤獨是需要摒棄的?!白儸F(xiàn)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對照《百年孤獨》的現(xiàn)實與背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由此,我們想起了晚清政府閉關鎖國以至慘遭蹂躪的結局和新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的歷程。《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個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并再也不會出現(xiàn)。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篇3)
今年,莫言以一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1982年,哥倫比亞人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是以一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小說——《百年孤獨》,成為南美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也是人??磥?,魔幻現(xiàn)實主義是非歐美人叩開這個古老而固執(zhí)獎項的一塊有效敲門磚。
有書評說,《百年孤獨》是一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大成登峰之作,從未真正領略過這種手法有多精妙,就從這座山峰開始入門吧,給自己的魔幻現(xiàn)實概念以一個高起點。
譯本字如蟻大,厚如小磚,一氣讀完,暢意掩卷。感覺就象酒鬼豪
飲完一甕佳釀,用衣袖一抹口角,酣暢淋漓地曰:“好酒!”。很久沒有一部小說能如此引我入勝了。
故事講得曲折離奇,場面擺得浩蕩龐雜,脈絡骨感,內容豐滿,手法多樣,匠心獨運。小說將不可思議的魔幻外衣披掛在赤_的現(xiàn)實tong體上,讓你去欣賞、剖析洋洋社會大觀,去領略深刻的人性、豐富的情感。書中人物眾多,且名字雷同難記,開始讀起來磕磕絆絆,需要不停地翻到前面核對人名。無奈邊讀邊按情節(jié)、血緣列了張祖孫七代人物關系圖譜,總算眉清目楚的讀完這本小說。過程與當年讀《紅樓夢》有幾分相似。
其實不僅過程,細細對比起來,小說架構、內容、手法也與《紅樓夢》有幾分相仿:小說的情節(jié)都是將一個家族由盛而衰的命運,放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鋪陳展開,盡管人物都性格各異,命運迥然,但眾多人物的生死悲喜卻一例限于一種宿命,或是一卷羊皮卷,或是一冊生死薄。二者還都采用了一種非現(xiàn)實的敘述手法,如果說《百》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那《紅》是不是能稱為仙幻現(xiàn)實主義?
撇開種種對比,就《百年孤獨》的故事內容,據(jù)說作者是通過虛構出馬孔多這個新興城市作為背景,以布恩同迪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jīng)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xiàn)實,進而希望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團結起來,走向文明、開放、繁榮。我未深入了解過拉美的歷史、作者的生平,所以讀不出背景下的意味,甚至覺得,這種解讀,有可能是由于小說獲獎,為了給其以積極正面的意義,某些讀者或評論家為它臆撰的。
一部名著,只有能給人以多角度的解讀視野,多層次的豐富內涵,才能稱之為名著。所以,一個讀者,也大可以自己相應層次的閱歷、理解力去讀一部作品,哪怕品出的是與主流理解大相徑庭,甚至與作者本意相悖的滋味,那又何妨?必竟,你才是讀者
我眼中的《百年孤獨》,難掩一種宿命輪回的孤獨無望感。馬爾克斯把孤獨的詛咒封印進一卷羊皮卷,在“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后一個正被螞蟻吃掉”的預言中,一座城市從無到有到繁榮到到自閉到化為齏粉,一個個生命從誕生到強大到要衰微到死亡。馬孔多城市的繁榮,祖先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非凡膽識和開放精神、妻子烏爾蘇拉堅韌聰慧,后輩們零零總總的美丑善惡、蓬勃頹廢,在最后那陣將房子連根拔起的莫名狂風中,都顯得如此蒼白空洞,只有孤獨的狂笑在虛空中回蕩。
無可救贖的毀滅讓人不由滋生出一種悲觀無為主義。
一個人,從脫離母體那刻起就烙上孤獨的印記,無論生時如何尋找、攀附,如何富貴榮華、紙醉金迷、窮困潦倒,到死皆不免孑孓而去,營營茍茍碌碌地存活一世,所為何?
一個朝代王國,從獨立起幟,歷經(jīng)征伐殺戮,勵精圖治,無論繁榮昌盛,積貧積弱,太平盛世之后必然暗藏摧枯拉朽的歷史循環(huán)。由賢明統(tǒng)治者庇護一個朝代得享永年只是一場奢望,權謀勾斗叱咤風云一時,所為何?
一個星球,從獨自懸浮于浩渺宇宙那天起,就開始為擺脫孤獨,苦苦尋求另一個星球回應,無論生命是否光顧,寒暑是否更迭,最終歸宿也無非是無盡的黑洞,或復歸塵土。執(zhí)著閃爍,讓光線走過漫漫光年,所為何?
孤獨就是一切人、事、物的靈魂,如影隨形,無法擺脫。綿長的親情、激越的愛戀,行空的創(chuàng)想,都是無謂的自我救贖,曇花一現(xiàn)后,孤獨復孤獨,百年又百年。
那么,我們是否就此只能將孤獨的牢底坐穿?
撥開《百年孤獨》看似頹廢的氣息,屏氣凝神,我又嗅到一種另 類的清新。書中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物,都烙著無法抹去的孤獨印記,頂著雷同的名字,卻活出一種種不同的軌跡,或奮發(fā)有為,或聲色犬馬,或沉寂歸隱,或生命戛然,無論哪種演繹,都燦爛繽紛!回想起來,對書中形色人物人物死亡的歸宿無需設想,對生命歷程的關注,才是我讀下這部30萬字巨著的一大動力。結果并不重要,經(jīng)歷才最美妙。
孤獨是定論,尋找是求解。死亡是注定的結局,經(jīng)歷才顯得那么重要。因為能夠望見終點,才讓我們人生的路走得淡定從容。無懼風雨,無畏艱險,經(jīng)受歷練,享受孤獨,在孤獨中沉靜地觀照自己,觀照世界。
馬爾克斯自己曾說:“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并非一個人的經(jīng)歷,而是他的記憶?!彼裕男≌f應該是讓我們在無奈的輪回中,更勇敢地生活,堆積厚重的記憶,以之與百年復百年的孤獨相抗衡,孤獨不滅,記憶永恒!
有句歌詞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是一群人的狂歡”。想必作者就是在獨自的狂歡中,為我們締造了一座豐饒的城市,一群豐滿的人物,一場豐盛的文學盛宴。他窮盡了世界,又自我窮盡。
感謝孤獨,百年不夠!
《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篇4)
一直以來深感自己的文學知識的匱乏,對國內外文學著作涉獵非常有限。很多文學作品只聞其名,沒有真正拿起書本靜下心來讀,有些準備讀的文學作品則讀到一半或者更少的時候就沒能繼續(xù)下去了。很多時候會為自己作為研究生而居然沒有去涉獵人類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而感到羞愧。每本能流傳至今的文學作品肯定有其獨到之處,都記錄著特定的歷史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無不承載著作者的思想和靈魂。品讀文學著作是我們在現(xiàn)今社會“穿越”的方法,是真正領略作者思想的方式。
某種偶然途徑了解到《百年孤獨》這本書,多位欣賞的人推薦過這本書,于是將其買入待有時間的時候來細細品讀。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和《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文學作品來源于現(xiàn)實才能更加深刻,每位能寫出振聾發(fā)聵、引人深思的作品的人必定有易于常人的經(jīng)歷。故了解作者的經(jīng)歷會有助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作者1927年出生于哥倫比亞瑪格達萊納海濱小鎮(zhèn)阿拉卡塔卡。1947年進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zhàn)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 迫離開哥倫比亞,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 影工作。之后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xù)其文學創(chuàng)作。1975年,他為抗 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并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
此書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我對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理解是采用及其夸張的手法進行寫作,同時用夸張的手法讓讀者對現(xiàn)實進行反思。達到“變現(xiàn)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效果。正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亦是東方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大都逃離不了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各類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等,創(chuàng)造出一個極其生動、夸張的世界,《百年孤獨》的馬孔多和《西游記》所營造的妖魔鬼該、光怪陸離的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文學作品中,營造的世界越是夸張,反而越顯得真實,人物越是讓人深刻。此文就達到了此種效果,此文就是在極度夸張中描繪了一個復雜而又孤獨的世界,刻畫了一個個孤獨的人們。該書內容龐雜,人物眾多,而且書中記載的這個家族喜歡沿用祖輩的姓名,加深了讀此書的難度。當然這也是坐著對一個家族孤獨的延續(xù)的一種寫作手法。記錄著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百年坎坷的命運,不管這家族是興盛還是沒落,不管家族的誰作出什么樣的努力,過著什么樣的生活都逃離不了孤獨的命運。正如書中所寫:“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深情,長大后,他們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于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于他們來說,孤獨仿佛一種神秘的命運,難以抗拒。”書中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在很早就預示了這個家族的命運“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布恩迪亞家族的創(chuàng)始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沉迷于各種新奇的事物,最后陷入無盡的研究之中,以至于走火入魔,至死也被捆在樹上,他是在孤獨中失去了自我。阿瑪蘭坦清楚認識到了自己的孤獨,曾有過不擇手段欲擺脫這種孤獨,但發(fā)現(xiàn)這種方式是徒勞的,于是只能接受孤獨,到后來幸福在靠近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孤獨已深入骨髓,竟然已經(jīng)不能再享受幸福了,她在為自己編織壽衣的過程中孤獨終老。烏爾蘇拉是整個家族的精神支柱,她為家族的事業(yè)忙碌終生,她是小說中公平、正義、善良的化身,但是任憑她如何努力,做何種嘗試終究改變不了家族任何一個人的命運。布恩迪亞上校參加革命軍隊保守黨并成為了革命領袖,發(fā)動過32場內戰(zhàn),但由于不同的原因都歸于失敗,晚年又回到了小作坊循環(huán)往復地做著小金魚。他在童年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在母親腹中就會哭泣;長大成年后他沒有許許多多的朋友和同行者,他所愛的人蕾梅黛絲很早就死去了。布恩迪亞上校最為孤獨的是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獨,他放棄了家庭,放棄了親人,走上了戰(zhàn)爭的道路,他驕傲、自負、剛愎自用促使自己一次次的失敗,同時也讓自己的孤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至于在重復制作小金魚工作中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馬爾克斯為什么要來描繪一個家族百年的孤獨史呢?對于其寫作目的我還不能完全領悟透徹,必須要借助其余的參考資料為我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其中一種說法是采用馬爾克斯談及人性孤獨時所說:“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苯栌眠@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希望整個民族能夠團結在一起。布恩迪亞家族他們孤獨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不能與人分享快樂,而是由于感情的匱乏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本書描述的史實主要是1830年至20世紀70年代間,哥倫比亞爆發(fā)的幾十次內戰(zhàn)。書中的許多人為了打破孤獨進行各種艱苦的探索,但是始終無法擺脫孤獨的命運,整個家族始終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這個家族,而且深入到真?zhèn)€馬孔多鎮(zhèn),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也借以批判拉美各個民族相互斗爭,“孤獨”的局面,號召拉美民族團結起來,共同擺脫孤獨。這是眾多人對馬爾克斯寫作目的的解讀,如果沒有讀這些評論,還真不能體會到這層次的含義。
對于作者寫作目的我還不能完全領悟透徹,但我對這個家族孤獨的原因也有自己的理解,當然只是眾多原因中的一個。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原因并非他們不善于分享快樂,而恰恰在于他們不曾分享自己的痛苦。收容麗貝卡,當修建鐵路至馬孔多后,家族免費接待來往的行人,無不體現(xiàn)著這個家族的人,尤其是烏爾蘇拉善于分享快樂。但是,這個家族的特點是不善于分享自己的痛苦,家族的人互相之間都將痛苦埋藏在心里,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面對著這些困難,面對著這些孤獨,親人之間、親人之間甚少進行心靈的交流。人們總是記住相互承擔痛苦的人,而分享快樂的人永遠都只是過客,哪怕是受益者也不會對分享著有多少感激之情,或者僅僅存在感激之情。人與人交流正式如此,能夠一起分享快樂,但不能一起承擔痛苦的人注定不是真正的朋友。一起分享快樂的朋友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但是能一起承擔痛苦的朋友卻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們雖然并非生來孤獨,但是我們大多時候都是處在孤獨之中。
《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篇5)
剛開始看《百年孤獨》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幾個奇怪的地方,首先,布恩蒂亞家族中的人名反復用的都是阿卡蒂奧和奧雷連諾,這也仿佛他們的生活一直是在一種可怕的循環(huán)中度過的;其次,故事的情節(jié)很具神話色彩,死去的人可以因為按奈不住寂寞從新回到人間,甚至與活人交談。這也引起了我看下去的沖動,這是一個仿佛描述一個國家百年的繁衍與生存、恥辱與壓迫的故事。
霍·阿·布恩蒂亞帶領他的妻子,以及他的親屬朋友們歷盡千辛來到了一片未開墾的土地上,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這塊后來被命名馬孔多的小鎮(zhèn)上,蘊含了無窮的神秘,但似乎又令霍·阿·布恩蒂亞陷入了無窮的孤獨。在他身上也體現(xiàn)了那種可怕的循環(huán),在他對創(chuàng)造發(fā)明產(chǎn)生厭倦以后,便整日地呆在實驗室里制作金屬金魚,每做到二十條的時候就將它們熔化重做。他的后代奧雷連諾又從戰(zhàn)爭走向孤獨,終于也陷入了循環(huán)制作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地傳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獨樣,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代奧雷連諾·布恩蒂亞的出世,由于壟斷資本主義的入駐,不僅是布恩蒂亞家族,整個馬孔多已經(jīng)開始沒落了。那本羊皮書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這個家族從建立到?jīng)]落其實已經(jīng)是注定的宿命,終究是一個可怕的循環(huán)。
《百年孤獨》讀完后都會給人留下一種沉重感,我認為這種感覺才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給讀者的。
《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篇6)
老師推薦了很多的書,《百年孤獨》算是一本。但我偏偏購買了這本書,從買書的這一刻,無形之中,我踏入了痛苦的深淵。先看了導讀,嗯,感覺不錯。隨手翻閱,在看了將近五十頁后,無奈宣告放棄,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不曾翻閱,終于在此次暑假將其讀完,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買來將近一年,才看完,并理清了一絲頭緒,怎能不令我自豪? 坦白說,這本書我沒有完全讀懂,但我不認為這本書難懂,潛意識里,我認為只要可以理清書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即可讀懂整本書。所以,書中人物的關系或許是重點,嗯,應該是這樣的。 只是,要想理清其中的人物關系,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耗費時間精力的巨大工程,(最起碼,對我來說,的確是一個重體力活)因為一個不留神,就會給弄混,我也是盡了最大努力,才勉強區(qū)分出了他們之間的血緣關系,在腦海中構造出了一個極其容易坍塌的家庭構造圖,也正是憑借這張圖,我才勉強沒讀暈??梢院敛豢鋸埖恼f,這張圖在書本合上的剎那便魂飛破滅了。
因為沒完全讀懂,所以只好寫一些表面東西了。說實在話,我挺同情布恩地亞這個家族,這個家族的子孫一代又一代被取名為奧雷良諾和阿卡迪奧,“他們盡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孤獨已經(jīng)變成了這個家族的代名詞,這種孤獨持續(xù)了將近百年,這個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用自己的方式來排遣自
《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篇7)
對于名著,你有讀不下去的時候嗎?當你面對這樣的作品時,當你沒有能力閱讀它的時候,希望你千萬不要試圖去讀懂,當人的人生閱歷更豐富時,你會讀懂它,這時你可以選擇再去讀它。
面對這樣的作品,當你沒有能力讀它的時候,千萬不要試圖去讀懂。不要逼自己去面對那些看似紛亂的情節(jié),不要強迫自己搞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關系,不要翻來覆去的理清某些相似的名字不同的人物。這些屏障存在于那里,已經(jīng)說明你無須去讀它,起碼是當下,無須去讀。就像高中的我,因為好奇買下來它,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為了所謂的一點點虛榮心去閱讀這部作品,很認真地讀,它卻讓我恐懼。翻了兩章,便不敢再拿起來看。
和很多人的經(jīng)歷相同,我把它放在書架的最頂層,記憶里告訴自己,我讀過它,然而不過如此,因為我沒有看下去。
幾年以后,經(jīng)歷了許多不想經(jīng)歷的事情,從一個故作孤獨的人變成了一個真正開始明白孤獨的人。卻沒有了過往的浮躁,在一個清冷的午后重新去閱讀它。
你仿佛重新發(fā)現(xiàn)了一個被廢棄已久的寶藏。曾經(jīng)晦澀難懂的文字如今卻像滔滔江水一樣一波一波的撞擊你的心靈。睡夢中還會贊嘆怎么會有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精彩絕倫的敘事方式。冷靜旁觀的口吻,讀罷卻激起心底最深處的蒼涼。
因為年少的無知與浮躁,我差一點錯過了它。所以當你還未嘗過痛苦,當你還未開始嘗試看透生命,請好好的收著它,不要讀它。
《百年孤獨》讀后感素材范文(篇8)
整本書中,不難看出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我覺得這種孤獨并不僅僅只屬于布恩蒂亞家族,甚至不僅僅只屬于拉美,我覺得孤獨是全人類所面臨的一種命運,換句話說,孤獨才是人類生存的真相。每個人不能掌握自身的命運,產(chǎn)生了絕望、冷漠和麻木感。正因為孤獨,我們才會備受苦痛,備受內心的煎熬。放眼市井,雖然燈紅酒綠,推杯換盞,但每個人卻愈發(fā)孤獨了,也就愈發(fā)寒冷,愈發(fā)痛苦。
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后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征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于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對于我們平淡的而又前進的生活,我想這本書給了我更多思考的深度,開闊了另一種世界,另一種幻想,那種孤獨的鏡像,好像很遠,對于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在拉丁美洲那片傳奇而又廣闊的土地上,又突然的好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故事好遠,也好近。最后,颶風卷走的那些百年七代生活過的痕跡,無聲無息地消散,承載太多重量的歷史灰飛煙滅。孤獨是個頑疾,當死亡成為我們路之終點的時候,孤獨也就隨之而來,這世間有多少吵鬧,就會有多少孤獨。無疑,孤獨本身就是一道枯澀而不可理解的背影,但馬爾克斯的筆卻是含笑的。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有些東西,有些經(jīng)歷,有的情感,必須自己去消化,你的心總有一塊地方是太陽和月亮都照不到的地方,而這就是你心靈的秘密花園,別人走不進來,你只有自己去收拾這片地的荒草,去換取自己心靈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