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遠山淡影》讀后感
關于《遠山淡影》讀后感
《遠山淡影》是一本由[英] 石黑一雄著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遠山淡影》讀后感,歡迎借鑒參考。
《遠山淡影》讀后感一
《遠山淡影》是在日本文學里看的一本書。書的裝幀非常整潔,淡紫藍色的封面有一種不爭不搶的個性,仿佛就跟書名一樣,帶點兒含蓄帶點兒纖細。
作者是石黑一雄,日裔英國小說家。1954年生于日本長崎。1989年獲得“布克獎”,與奈保爾、拉什迪并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被英國皇室授勛為文學騎士,并獲授法國藝術文學騎士勛章。作者有很多出名的作品,大都文體細膩優(yōu)美,常給人一種平衡的讀感。
本書的內容是一段迷霧重重、亦真亦幻的回憶。戰(zhàn)后長崎,一對飽受磨難的母女渴望安定與新生,卻始終走不出戰(zhàn)亂的陰影與心魔。劇終,憶者剝去偽裝,悲情滿篇。書中并沒有大段大段華麗的文字,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和自然的過渡鋪墊。一切都是你來我往,模糊的,自我保護的,幽微的,隱藏的。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悅子寡居于英國,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景子是日本血統(tǒng),小女兒妮基則是與英國丈夫生的日英混血兒。故事就是從大女兒自殺后,小女兒從倫敦趕來陪伴母親開始的。但是很顯然,小女兒那種西式思維并不能完全理解母親糾結的內心。悅子回憶起了幾十年前在戰(zhàn)后剛復興時,在長崎遇到的一對母女——佐知子和萬里子。故事的情節(jié)是平淡的,甚至充滿了日本感情中特有的平靜和克制。即使有戰(zhàn)爭和自殺這樣激烈的事件,都沒有引起太多漣漪。在女主人公悅子純真、謙和的視角中,一切事情的發(fā)生都顯得自然而寧靜。
悅子出于一種復雜的心理,與佐知子搭上了話,并且應佐知子的要求,將她介紹到藤原女士開設的面點做幫工。由此,二人關系逐漸親密。在互相了解的過程中,悅子扮演的是一個即將迎來第一胎的幸福的,“充滿責任感”的妻子,丈夫在公司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從福岡老家來的公公原本是老師,對戰(zhàn)后日本民主化過程中的種.種現(xiàn)象不滿——他曾反復強調他聽到的“夫妻竟然不投給同一個政黨”的故事,感慨世風日下。不過總體來說,悅子一家給人的感覺是“幸?!钡?。反觀佐知子,從第一次見到悅子起,她就反復強調“為了女兒”要去美國,離開“對女人來說毫無希望”的日本。為此,她搭上了一個美國男人弗蘭克??墒桥畠喝f里子不想離開日本,除了深深的不安感,她認為弗蘭克是一個醉鬼,是個“像豬一樣撒尿”的家伙。更為重要的是,弗蘭克只是一個“醉鬼”,每次承諾要帶她們母女離開日本之后就會消失。
書中弗蘭克第一次消失時,佐知子顯然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類似情況,所以顯得很老道,“他就在這城中某處”。找到弗蘭克之后,在某種“快樂”“輕松”的情緒影響下,佐知子主動要悅子問一些關于弗蘭克的問題,但是一旦悅子說“我還真有一個關于他的問題”,佐知子立刻驚懼起來,好在悅子的問題只是一個花邊問題而已。
看到途中,會有一種錯覺,總覺著這本書平淡的不可思議,卻又不得不繼續(xù)讀下去。讀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從容恭順的主婦悅子就是急欲出走美國的佐知子,自殺的景子就是小小的萬里子,很神奇。敘述的視角邏輯錯位存疑是本作的有趣之處。記憶本身就是模糊和不可信的,人們常沉湎于記憶中美化自己。知悅子和佐知子其實是同一人時,這樣才最在情理之中吧…
有人說,非石黑的書迷,不薦讀。也的確,開篇讓人看的很混沌,竟有一絲恐怖小說的氛圍,讓人心生疑惑。但我還是覺著可以推薦。這本書是他的處女作,有著石黑一雄后來小說所有的元素,不可靠的敘事,始終如一的語調,記憶,以及對記憶的篡改與掩飾。
確實淡,但,淡到最后來了點鹽。
《遠山淡影》讀后感二
最近情緒有點抑郁,就像書中女主人公所在的英國陰雨綿綿,捧著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了,心頭有難以名狀的感覺,心靈猶如得到了安撫。穿越漫長的歷史,回到二戰(zhàn)后日本百廢待興,人們的迷失和慌亂,喪失親人的痛苦和飽受戰(zhàn)爭磨難的煎熬,在主人公亦幻亦真的回憶中,揭開了一段無法釋懷的往事。
故事發(fā)生在女主人公悅子的大女兒上吊自殺不久,小女兒妮基回家探望她母親,悅子通過旁觀者的視角,講述了她曾經(jīng)認識的一個朋友佐知子的往事。佐知子曾經(jīng)家境優(yōu)渥,受過良好教育,然而因為戰(zhàn)亂,失去了父母和丈夫,獨自一人帶著10歲的萬里子從東京輾轉到長崎投奔伯父,后因與伯父家存在爭執(zhí)遂離開,在悅子公寓附近的一個廢棄的小木屋暫住。萬里子則因戰(zhàn)爭中可怕的畫面留下了心理陰影,性格怪癖。悅子成為了佐知子的朋友后,幫佐知子找工作,照料萬里子,一起出去郊游等。生活的苦難讓佐知子自顧不暇,佐知子也并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懂得去關心性格陰郁的萬里子,為了追尋自己的女商人夢想,完全不顧萬里子的想法,在長崎短暫的停留后,她沒有回到死氣沉沉的伯父家,毅然選擇跟隨一個不靠譜的美國男子遠赴重洋,離開夢靨般的故土。為此她還親手溺死了萬里子心愛的貓,完全斬斷女兒留在日本的退路?;貞浀酱私Y束。
原以為這是悅子回憶她朋友的一段悲慘故事,然而到故事尾聲悅子無意中提到“那天景子很高興,我們坐了纜車?!?悅子精心設計的謊言最終漸漸被揭開,其實萬里子就是景子,佐知子其實就是悅子本人。
越是痛苦的回憶,越是無法完全在記憶中抹去。除非重大疾病或記憶衰退,否則過去的經(jīng)歷永遠潛藏在一個人的心底,如影隨形,被重重枷鎖緊守,輕易不向外人透露。偶爾會因為一首熟悉的歌,一陣和煦的風,或似曾相識的畫面觸景生情,將心底的悔恨釋放,重播那段不堪的歷史,假想是否有更好的退路,或為自己的選擇進行懺悔,甚至為自己的過錯開脫,達到安慰自己,逃避過去的目的。
就像悅子說的,不要太相信回憶?;貞浵褚粋€夢境,虛虛實實,似假還真?;貞浿械哪:团で拖褚桓彼十?,不同色塊和景致沒有明顯的交界線,互相之間融合到一起,矛盾沖擊之下,反而碰撞出更加絢麗的色彩;大面積的留白,任由淡淡的顏色自由暈染開,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就像樹林間的晨霧,淡綠色和奶白色交織,虛無縹緲,似乎抓住了一個線索,但卻靠不住,因為回憶本來就是帶有主觀色彩的。
作者的寫作手法非常有意思,利用人性中面對自己苦難喜歡假借他人之名,將人性中的擔當和自私刻畫的栩栩如生。人物的內心世界也是通過語言和對話進行凸顯。旁人越是強調“悅子你會成為一個好母親”,越是顯得那么牽強,只是悅子的一廂情愿。佐知子反復說去美國是對萬里子將來的發(fā)展考慮,實則是為了滿足自己私心的借口。悅子和佐知子兩人性格迥異,一個是充滿暖色調的溫柔傳統(tǒng)的日本賢妻,一個是叛逆與逃避現(xiàn)實不顧長遠發(fā)展的母親。兩人的形象最終合二為一,讓讀者唏噓。
《遠山淡影》讀后感三
那一本冷冷的書。 向來覺得,作者說不清,不道明,給讀者留下很多的想象空間,是一種高明的手法。但現(xiàn)在想來,對于一個不太喜歡想象,愿意遵從事物本來的客觀發(fā)展的人來說,這就是一種流氓的手段。那看完之后留下的淡淡憂傷,以及撥去生活那層虛偽的外衣之后,對人性的理解,人...
寧愿不想你
他曾用柳條蘸墨點山水
醨公子給我講他旁觀的一件事,那些年他在外游歷時遇見一孩童,孩童跟著姑母一家,時有友人攜子來訪,一屋子人熱熱鬧鬧其樂融融,孩童眼看他們,像是與己無關的情景劇。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感情在不同的環(huán)境就有不同的味道了,更早年孩童尚在家中便不喜家有聚宴,一個人也能玩許久,但許久后抬眼入...
醨燒
所賣衣服定位與商鋪密不可分
昨天說的品牌加盟你不選好位置,生意做起來就會有些費勁,不是說賺不到錢,而是當你花很大精力才能做好,與那些輕松自在也能賺的同樣多,換了是你,會怎么選? 努力每個人都想,也都會,關鍵要看你是怎么努力得到回報的,不把握好關鍵點,努力不到點子上,付出的任何回報也就換不到想像中的狀態(tài)...
《遠山淡影》讀后感四
《遠山淡影》是作者的處女作,但我是先讀的《被掩埋的巨人》后再看的這本,雖然這本書也很棒,但是沒有《被》給我的驚艷大。這本書和《被》有相同的氣質,全書籠罩在一篇煙霧繚繞的恐怖氣息下。
故事發(fā)生在日本戰(zhàn)后,以“我”的角度寫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母親接受過西式教育,向往去美國,交了一個美國男友。女孩性格孤僻,與貓為伴,不愿意去他鄉(xiāng)。平靜而陰冷的情節(jié)發(fā)展下,母親離開,女孩自殺。結局時讀者會猛然驚醒,“我”便是“母親”。在記憶的修飾下,真實與虛構的界限開始模糊。
《遠山淡影》讀后感五
很平淡的一個早上,在豆瓣公眾號看到了書籍打折的消息,宣傳圖上寫著“五折,最低三折?!泵看慰吹竭@樣的促銷消息,總覺得要是不買的話,就會虧大了。更何況是書籍打折呢,這樣情況怎么可能會放過呢。于是就點進去看了看,第一眼選中了石黑一雄的書。套裝五本,還送手帳。本著優(yōu)惠不能放過,于是就立刻下單了。
再看到書之前,并不了解這個人,只是知道他是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拿到書后,他的處女作《遠山淡影》,就成為了我第一本看的書。
書中背景是二戰(zhàn)后長崎,一對飽受磨難的母女渴望安定與新生,卻始終走不出戰(zhàn)亂的陰影與心魔。書中有意思的是,是從朋友的角度,講訴自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平凡的努力生活的悅子,她有兩個女兒,然而有一個女兒景子因為生活不順而自殺了。當她的小女兒來看望她的時候,她回憶起了以前的事情。講訴了她在日本生活時認識的一對母女,佐知子和萬里子。
母女兩在長崎艱難的生活著,母親堅持要帶女兒離開日本出國,可是女兒不愿意。最終她們還是出國了。在結尾的時候,佐知子為了讓女兒放棄小貓而殺貓時,變成了悅子對萬里子說:“如果不愿意,我們還可以回來?!睆亩衣读俗糁泳褪菒傋拥氖聦?。
悅子的愧疚和自責通過這種借他人的故事講訴自己故事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她沒有辦法接受女兒景子離開日本后壓抑孤僻的活著,與繼父不合,無法融入生活,最終選擇自殺的事情。
書中有很多小細節(jié),故事看著很平淡,但看完才知道,每一個小細節(jié)都是一個小伏筆。看開頭的時候,并不知曉作者向表達的是什么,是困境中努力生活,還是母女之間朋友之間的情感。一直往下看,在劇終忽然顛倒乾坤,讓讀者覺得前情潛伏的所有不可理喻,都是理所當然。
全書的最后幾頁將這個平淡的故事化為神奇,這本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