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中生儒林外史讀后感作文五篇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有哪些?儒林,指儒人、讀書人。而“儒林外史”也就描寫了清代讀書人那些荒誕不經(jīng)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021初中生《儒林外史》讀后感作文最新五篇,歡迎大家查閱!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1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精彩的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這本書是清代吳敬梓所作,是中國古典諷刺小說的佳作,魯迅認為它思想資料“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書中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刻畫了形形色色、各行各業(yè)的人,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人——王冕、范進。
在元朝末年有一個叫王冕的人,他七歲時父親去世了,他用放牛賺的錢托人買畫畫用的工具和顏料,在荷花池邊自我學習畫荷花。漸漸地他的畫技越來越好,十二歲時王冕出名了,好多人來請他去做官,可他不求官也不求名,全都一一回絕了。在他母親去世后,他遵循母親的遺言,不肯出去當官,最終歸隱山林。
我最欣賞王冕不與貪官同流合污的氣節(jié),我喜歡正直的人,因為如果此刻的律師、警察、法官不正直、顛倒黑白的話,那這個世界就會混亂。如果商人不正直,賣假貨、虛抬價……那我們就買不到貨真價實的物品了。
還有一個叫范進的讀書人,他從二十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在三十多年里,他參加了二十次的科舉考試,最終考上了舉人,結(jié)果卻歡喜得瘋了。應對考試,考生應當盡最大的努力,可是要做最壞的打算,可是范進卻一心想當官,并且這種欲望持續(xù)了三十多年,所以一朝中舉,因為太興奮以至于瘋了。
我認為科舉考試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它給了平民一條升官發(fā)財?shù)穆?,壞處是如果一輩子都沒考上的話,那就白白浪費了一生。古代的科舉考試就如同此刻的高考,不一樣的是,在階級分明的古代社會里,科舉考試是寒門子弟的唯一出路;而在平等開放的現(xiàn)代社會里,高考并不是我們成功的唯一選擇,我們還能夠經(jīng)商、搞發(fā)明或者學習一些技藝,無論你從事怎樣的工作,只要堅持努力,就必須會成功。
王冕、范進所處的時代,社會制度很落后,人們的生活十分困難;此刻社會制度在提高,人民的生活也很幸福,所以,珍惜此刻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2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清代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吳敬梓出生于豪門,卻淪為窮儒,家境的升沉變化,使他體會到世態(tài)炎涼,為其創(chuàng)作《儒林外史》打下了基礎。全書共五十六回,三十多萬字,描寫的中心是儒林文士。《儒林外史》表面上寫明代生活,實則展示了一幅清初中國社會的風俗畫。
全書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為引子,接著寫了周進、范進中舉的故事。周進是個老童生,一生之中科舉不得意,直混到給商人管帳的地步。在商人的資助下,他捐了個監(jiān)生,又先后中了舉,成了進士,官至廣東學道。在南海主考時,他拔了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范進中舉后,竟發(fā)了瘋病,被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醒。
我尤其欣賞第三回《范進中舉》一節(jié),能代表全書思想藝術的主要特色。作品開頭寫的是范進的主考官周進,因幾十年落第,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仍未功遂名就。他滿腔哀怨,見到貢院,痛哭不已,一頭撞在號板上,眾人急忙搶救,才算活過一條命來。后來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再次應試,竟巍然高中,做了欽點廣東學道,一舉成名。小說就通過他引出了范進。作品寫道:“周學道坐在堂上,見那些童生紛紛進來:??落后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胡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廣東雖是地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接了卷子,下去歸號。”——這便是這段故事的主人公范進。范進交卷時,周進“坐在上面,只見那穿麻布的童生上來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爛了,在號里又扯破了幾塊。周學道看看自己身上,緋袍金帶,何等輝煌?!蓖ㄟ^衣著形貌的簡單勾畫,揭示出兩個人物截然不同的命運,形成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鮮明對比。接下去寫被錄取做了秀才的范進為“恩師”送行,又作了進一步的渲染:一方面,是“學道轎子,一擁而去”,何等的威風、煊赫!一方面,是送行的范進,獨自送到了三十里之外,懷著感激而又惶恐的心情,在那兒“立著,直望見門槍影子抹過前山,看不見了,方才回到下處”,何等的卑微、可憐!這個開頭頗具深意。它把兩個有著同樣傷心史的人物放在一起,一個因功成名就而飛黃騰達,顯赫一時;一個卻因科場失意而窮困潦倒,卑躬屈膝。兩種不同的氣派、景象,構成強烈的對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造成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核心。
范進中舉后,書中這樣寫:“他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灌醒過來,竟發(fā)了瘋,一邊叫‘我中了!’,一邊往門外飛跑,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fā)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此時竟需要他平日害怕的胡屠夫打他一巴掌,他才清醒過來?!彼車娜嗽谒贾星昂笠矁叭粌筛弊炷?,其中尤以胡屠戶表現(xiàn)得最為典型:先前的“現(xiàn)世寶窮鬼”一下子變成了“賢婿老爺”,連“尖嘴猴腮”也頓時變成了“體面的相貌”。這個故事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及整個社會毒害之深。
《儒林外史》之所以廣為流傳,其主要優(yōu)點有三:其一是小說的諷刺藝術:《儒林外史》諷刺的矛頭雖然直接落在某一個人的身上,卻始終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惡歸根到底是社會的產(chǎn)物,是當時的科舉制度造成的罪惡。比如像周進看見號板一頭撞倒,范進聽見中舉忽然發(fā)瘋,馬二先生游西湖無心賞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于自己所選八股文的銷路,都使人感到是那個社會造成的。其二是《儒林外史》在諷刺上并不排除夸張:像嚴監(jiān)生臨死為兩根燈草不肯咽氣,周進撞號板,范進中舉其母快樂得一命嗚呼都是。但作者的夸張并不使人感覺虛假,而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其三《儒林外史》的結(jié)構獨特:它沒有貫穿全書的中
心人物和主要情節(jié),而是分別由一個或幾個人物為中心,其他人物作陪襯,組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每個故事隨著有關人物的出現(xiàn)而展開,又隨著有關人物的隱去而結(jié)束。
《儒林外史》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為中心,揭露了科舉制度對士人的毒害,進而諷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聵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救藥。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3
暑假中,我讀了《儒林外史》、《紅樓夢》、《會飛的教室》等書,其中令我感觸頗深的是《儒林外史》中的第一章節(jié)。
第一章節(jié)寫的王冕的故事,王冕從小沒了父親,由母親拉扯大,10歲那年他不得以輟學,替秦家放牛,他白天放牛,黃昏是才回家。每逢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就拿荷葉包了帶回家,留給母親吃。
每天的工錢,王冕也舍不得花,攢到一兩個月,就去村學堂買幾本舊書。每天一邊放牛,一邊看書。
三四年后,王冕在放牛時下起了大雨,王冕在樹下歇息,雨停后,透出日頭來,照耀得滿湖通紅。王冕心想:古人說""人在畫圖中""果然不錯,我把這荷花畫下來,一定很有趣。
從此,王冕不再讀書,而是學畫荷花,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后畫得栩栩如生,王冕就成了有名的畫家,從此,他不在為生活問題擔憂,經(jīng)常用牛車載著母親到處玩耍。
王冕性情高傲,不愿為那些動不動就大呼小叫的達官顯貴作畫,他母親幾年后因年邁多病,不久就離開了人世,王冕守孝三年。
一天,朱元璋來了,王冕與朱元璋促膝談心,直到日暮才罷休。
幾年后,朱元璋平定了禍亂,有人說朝廷要王冕出來做官,王冕憤世嫉俗,不愿做官在山中隱居。
王冕很刻苦,邊放牛邊看書,并且很孝順,把好吃的給母親吃。不像有人一味沉溺游戲之中,我們應當向王冕學習。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4
《儒林外史》中有一個姓王名惠的人物,其命運用“塞翁失馬,焉知禍?!眮砀爬ǎ瑧鞘值刭N切不過了。
王惠的故事主要是在第七回和第八回。
《第七回》寫王惠教唆荀玫隱瞞丁憂一事。他對荀玫說:“現(xiàn)今考選科、道在即,你我的資格,都是有指望的。若是報了丁憂家去,再遲三年,如何了得?不如且將這事瞞下,候考過了再處?!?/p>
“丁憂”是古代為官最怕的一件事。按照封建時代的禮儀規(guī)定,父母亡后,子女必須按禮持喪三年。如若遇“丁憂”而隱匿不報者,一經(jīng)查獲,必受嚴懲。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對于當時的荀玫來說,正處在“選擇科、道”的關鍵時刻,一旦選上,那就可以正式踏上仕途,錢財從此可滾滾而來。而此時報了“丁憂”,三年后的事情就誰都難料了。難怪王惠勸解荀玫瞞下“丁憂”之事,看來,在封建時代,一個人去世還得挑個正確的時機,荀玫的老媽去世的也真不是時候。最后,荀玫在金東崖的勸說下,到底是沒有敢瞞報,想了個變通的辦法,請人保舉,申請“奪情”(簡單地說,就是朝廷命其不必棄官去職,稱“奪情”)。卻也最終因為“官小,與奪情之例不合”而未能成功。最終“荀員外只得遞呈丁憂”,回家守孝。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王惠是一個膽大包天、為所欲為的人,也是一個投機取巧、見風使舵的人。為了名與利,敢置制度于不顧、不畏懲罰、不懼禮儀。這樣的性格最終決定著他的命運。
不過,王惠的運氣要比荀玫好得多?!兜诎嘶亍穼懙?,他剛到京就“早見長班領報錄人進來叩喜”,被選中補授“南昌知府員缺”。于是,王惠就成了南昌府太守。
王太守到任后,果然非同尋常?!搬斄艘话杨^號的庫戥”,嚴征課稅;“用的是頭號板子”。一時間,“這些衙役百姓,一個個被他打得魂飛魄散,合城的人無一個不知道太爺?shù)睦Γ瘔衾镆彩桥碌摹薄?/p>
王太守從嚴治政,與前任蘧太守的“訟簡刑清”形成了顯明對比。蘧太守在任時,只聞得三樣聲息:“吟詩聲、下棋聲、唱曲聲”;而王太守在任時,也只聞得三樣聲息:“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酷吏,卻獲得了上司的欣賞,被稱為“江西第一個能員”,再次被委以重任,升為“南贛道”,王太守成了王道臺。誰知第二年遇寧王反亂,破了南贛官軍,王道臺黑夜逃走,至大江中,被寧王俘虜而去。而此時的王惠又充分暴露了他見風使舵的本性,一句“情愿歸順”就成了“偽官”。不想寧王又難成氣候,鬧了兩年,被新建伯王守仁殺敗,束手就擒。王惠又只得第二次連夜逃走。從此一落千丈,“更名改姓,削發(fā)披緇去了”。
王惠的故事,一波三折。常言道:水無定勢,人有旦夕禍福。王惠從工部員外,一路升官,直到成了道臺。然而,到達頂峰之際,便是峰回路轉(zhuǎn)之時。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蓖趸萸鄣氖送?、悲哀的命運,正是對老子這句名言的最好佐證。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當你春風得意之際,需要常懷憂慮之心。我們常說,凡事需有度,過則必受損。如果當時在南昌府任上,王惠效仿前任蘧太守仁愛寬政,或許,就此始終在太守任上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也未為可知也。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5
《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是一幅活生生的社會面貌圖?!度辶滞馐贰钒唁h芒射社會寫秀才舉人、翰院名士、市井細民,而且是客觀的、寫實的,此刻讀來,仍感嘆不已。
在當時認為舉業(yè)高于一切,于是讀書人便死作那些八股文,認為只要有了功名,便高人一等。于是隱藏在這種心理背后的丑態(tài)被折射了出來,君不見那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胡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但是當他們考取了功名,真正為老百姓做事,當一個好官的又有幾人呢?進士王惠被任命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詢問當?shù)氐闹伟?,不是詢問黎民生計,不是詢問案件冤情而是查詢地方人情,了解當?shù)赜惺裁刺禺a(chǎn),各種案件中有什么地方能夠通融;之后定做了一把頭號的庫戥,將衙門中的六房書辦統(tǒng)統(tǒng)傳齊,問明了各項差事的余利,讓大家將錢財歸公。從此,衙門內(nèi)整天是一片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衙役和百姓一個個被打得魂飛魄散,睡夢中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條卻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朝廷考察他的政績時,竟一致認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員。但與他們相比開頭出現(xiàn)的王冕,中間出現(xiàn)風四老爹,結(jié)尾出現(xiàn)四大奇人。他們?nèi)菦]有任何社會地位、游離于統(tǒng)治秩序之外的平頭百姓。他們的冰清玉潔、古道熱腸、淡泊明志,都與丑態(tài)百出的儒林和官場構成鮮明對照。
而那些有錢的財主們卻又為富不仁。貢生嚴致中是橫行鄉(xiāng)里的惡棍。他強圈了鄰居王小二的豬,別人來討,他竟行兇,打斷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處訛詐,沒有借給別人銀子,卻硬要人家償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說成是貴重藥物,恐嚇船家,賴掉了幾文船錢。嚴監(jiān)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著弟媳過繼他的二兒子為兒子,謀奪兄弟家產(chǎn),還聲稱這是禮義名分,我們鄉(xiāng)紳人家,這些大禮,卻是差錯不得的。
這林林總總的丑態(tài)也正說明了清朝黑暗統(tǒng)治下士大夫階層的墮落與無恥,政治的罪惡與社會的腐敗。幾百年后的這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丑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后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