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_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好句好段摘抄(2)
金錢于他,只是一種虛幻的滿足感,他抱著大把的金幣,看金幣發(fā)出的金晃晃的顏色,聽金幣碰擊的聲音,因此而產(chǎn)生滿足感。他大把地囤積金錢,不使用它們,只是為了欣賞,為了滿足自己的斂財癖。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臺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欲,只有人性已經(jīng)異化,完全為貪欲所支配的人,才會將金錢視為人生的最高需要。
他因為錢,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人性。在知道女兒把金幣都給了查理后,他認為金錢比親情重要,固而將女兒關起來。妻子因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將離世的時候,葛朗臺不是沒有傷心難過的,這個時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許的流露,但是,當妻子死后,尸骨未寒,葛朗臺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chǎn)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chǎn)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在他心里,金錢最終戰(zhàn)勝了人性。
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臺老頭的形象便體現(xiàn)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然而,巴爾扎克雖然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但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
葛朗臺為了金錢,一輩子花盡心思,甚至為了錢連親情也不顧,但最終一分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是一無所獲。葛朗臺這樣的人,表面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篇5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人間喜劇》。小說集中的一部作品?!度碎g喜劇》它揭露了當時資本家的丑惡面目,鞭韃了社會的黑暗,世態(tài)的炎涼。同樣這篇小說也是如此。
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可憎的吝嗇鬼形象--老葛朗臺,他以積累財富為樂趣,他家財萬貫,但卻穿著破舊,居室簡陋;他能言善辯,有一套套理論,但當他談生意時,卻狡猾地裝成一個結巴;他說渴望親情,但當他妻子病危時,他卻舍不得花錢去請醫(yī)生。他的一生,沒有享受過,也從沒快樂過,因為他考慮的只是怎么算計別人,怎么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為了金錢可以放棄一切,這是多么愚蠢,多么可悲。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自己的萬貫家財,在垂死掙扎的一剎那還不忘將手伸向神父的金十字架。在金錢面前,幸福簡直一文不值。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如此,他僅僅是一個縮影,通過他我們看到一個唯利是圖,互相算計的社會。他的一生,深刻暴露資產(chǎn)階級家純粹的金錢關系。
小說的主人公歐也妮是一個令人惋惜地女兒,她不懂利益的紛爭,不追求金錢的虛榮,但可悲的是她出身在這樣一個家庭,這樣一個社會,有著這樣的一個父親。她的生命中也曾出現(xiàn)過一道波瀾,她企圖沖破家庭社會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她的社會不允許,她的愛情在這樣的社會終究成為虛幻,他們看中她的只是她的金錢。這樣一個天真純潔的人在那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注定只能成為悲劇。
看完作品,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書中的一個個人物給了我強烈的內(nèi)心震撼。人生究竟為了什么?聯(lián)系當今社會,許多人為金錢,權利,名望,欲望奔波勞碌,勾心斗角,互相壓軋,某些人搶劫犯罪,一些奸商制造假冒偽劣商品,他們與葛朗臺,查理又有什么區(qū)別,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然而他們快樂嗎?不要選擇一條錯誤的道路,那只能使你暫時的滿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明白,那條道路是多么骯臟、丑陋,而你終究也會明白這些毫無意義。人生是充滿黑色調(diào)的。那么人生到底是為了什么?也許只是幾個知己,幾個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一些夠用的錢,一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個適合你的目標和一段充實的生活就足夠了。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能做到問心無愧,那么你的人生將充滿樂趣,生活將更加精彩!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篇6
《歐也妮·葛朗臺》作者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創(chuàng)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
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小說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個吝嗇鬼典型。巴爾扎克選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他的慳吝性格。
歐也妮·葛朗臺 --- 這本書以歐也妮·葛朗臺的故事為核心貫穿始終,老葛朗臺無疑是其中性格最鮮明的人物。貪婪和吝嗇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老葛朗臺眼中,金錢高于一切,沒有錢,就什么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占有欲幾乎達到了病態(tài)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里,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著,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臺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盡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壞的老房子中,每天親自分發(fā)家人的食物、蠟燭。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臺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為了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夏爾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當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yī)生要破費錢財。只是在聽說妻子死后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chǎn)時,他才立即轉變態(tài)度,與母女講和。
伴隨貪婪和吝嗇而來的是老葛朗臺的狡猾和工于心計。對于每一筆買賣,他都精心算計,這使他在商業(yè)和投機中總是獲利。另外,時常故意裝做口吃和耳聾是他蒙蔽對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臺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xiàn)了大量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只知道吞噬金幣的"巨蟒",并給自己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老葛朗臺是巴爾扎克刻畫得最成功的吝嗇形象之一,已成為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經(jīng)典人物而廣為流傳。
歐也妮-- 歐也妮是這部小說中最為善良、純潔的一個人物,整部小說就是以她的悲劇人生為中心線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與老葛朗臺、夏爾、德·蓬風等人的對比中逐漸呈現(xiàn)出來,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難越多,周圍其他人物的虛偽、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寬容、慈愛也越顯分明。
專橫、吝嗇的父親老葛朗臺給了歐也妮一個"黯淡而凄涼的童年",并且葬送了她的青春。對她來說,生命中的唯一希望是期待中的愛情。為了愛情,她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積蓄,資助戀人夏爾到海外去謀生;為了愛情,她勇敢地反抗父親,不為他的淫威所屈服。為了愛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終日思念、牽掛遠在萬里之外的戀人。
但是,無私的愛換回的卻是無情的背棄。在海外發(fā)了財回來的夏爾貪慕名利,拋棄了歐也妮,想娶一位貴族的女兒為妻。遭受巨大打擊的歐也妮獨自承受痛苦,而且以德報怨,依然寬容地對待夏爾,并拿出巨款替夏爾還清了父債,成全了他與貴族小姐的婚事。歐也妮的這種愛情是純潔、高尚的。
當周圍的人都陷沒在金錢的魔沼中,并甘心被其吞噬整個生命時,歐也妮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也是與眾不同,超凡脫俗的。盡管她所擁有的財富不斷增加,但金錢對她來說既不是一種權力,也不是一種安慰。"她根本不把黃金放在心上,只在向往天國,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潔的思想,不斷地暗中援助受難的人。"對宗教的虔敬之情使她超越了個人的創(chuàng)痛,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用金錢去興辦慈善事業(yè),而自己過著節(jié)儉、樸素的生活。
巴爾扎克滿懷同情與贊美之情塑造了歐也妮,使人們在這個為金錢遮蔽的黑暗世界里看到了一抹光亮,與此同時,又不禁為她作為無辜犧牲者的命運感到同情。
夏爾-- 夏爾的人物性格是有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從巴黎的一個花花公子逐漸變?yōu)橐粋€無惡不作的冒險家和野心家。
當夏爾在小說中一登場時,他還是一個只有21歲的年輕人,因為從小家境優(yōu)裕和父母寵愛,使他養(yǎng)成了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性格,但此時的他并不壞。他在聽說父親去世的消息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悲傷是真實的。堂姐歐也妮對他的關心、照料和愛護,更是使他感受到了愛情的神圣和純潔。可以說,如果他一直與歐也妮在一起的話,是不會墮落的。
夏爾去海外經(jīng)商,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使夏爾原有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逐漸發(fā)跡從小埋下的自私自利的種子開始萌芽,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毫無廉恥心的掠奪者和高利貸者,一心只想發(fā)財,為此不惜采取各種手段。夏爾的這種墮落發(fā)展到極至就是背信棄義,拋棄和歐也妮的感情而去追求一個貴族的女兒,以實現(xiàn)自己追逐名利和往上爬的野心。
夏爾的墮落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產(chǎn)物,表明金錢已滲透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人際關系和情感領域。
葛朗臺太太-- 這是一位值得同情的人物。葛朗臺太太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十分儉樸。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對自己的丈夫可以說是百依百順,從不反抗。這種逆來順受的態(tài)度事實上不僅助長了葛朗臺的專制和吝嗇,也給自己和女兒歐也妮帶來了苦難。在現(xiàn)實世界中忍辱負重的葛朗臺太太把人武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個虛無縹緲的天國之上。
德·蓬風庭長-- 歐也妮的追求者,相貌丑陋,卻自以為是。苦苦追求歐也妮,目的是獲取她的百萬家產(chǎn)。性情狡詐、吝嗇,送給歐也妮的禮物望遠是一束鮮花。雖然實現(xiàn)了娶歐也妮為妻的目的,但最后還是早早地去世,未能占有她的財產(chǎn),落得個可笑又可悲的下場。
拿儂-- 葛朗臺家的女傭人,勤勞肯干,對主人忠心耿耿,心地善良、純樸,富有同情心,但是頭腦簡單無知。
克羅旭神甫-- 德·蓬風的叔叔,克羅旭黨的領導人物,老奸巨滑,工于心計,貪圖金錢,為人處事常常違背了一個神職人員的應盡職責。
公證人克羅旭-- 克羅旭神甫的兄弟,在德·蓬風追求歐也妮的過程中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他是葛朗臺放高利貸的幫兇,與其兄弟一樣老謀深算。
德·格拉桑先生-- 索漠城的銀行家,為葛朗臺所利用,替他管理公債等金融業(yè)務。此人頭腦簡單,愛慕虛榮,貪圖享樂。
同時葛朗臺有著守財奴的宗教信仰。在巴爾扎克筆下守財奴葛朗臺在彌留之際,給女兒歐也妮留下一句遺言:“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备鹄逝_所說的“那邊”,無疑是指宗教世界--天國了。又是“天國”又是“交帳”,是虔誠的_,還是愛財?shù)氖刎斉?
大凡一個虔誠的_,為了“萬能”的上帝和超出凡塵的“天堂”,可以禁錮人間七情六欲,甚至不惜以身殉教。但在葛朗臺的身上,卻絲毫找不到一點宗教徒篤信教義的影子,倒是能瞥見對金子貪婪的欲望燃遍周身的表現(xiàn),在葛朗臺準備撬侄子查理托歐也妮保管的貴重梳妝匣上的金板時,往日一向溫順恬靜的女兒急得跪下向他乞求說:“看在圣母面上,看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面上,看在所有的圣靈面上,看在你靈魂得救面上,你不要動它!……”歐也妮幻想以宗教的教義來打動父親,讓父親看在圣母面上,能體諒一下女兒對信物的感情。但葛朗臺對女兒的哀求無動于衷,金子的誘惑,使他情不自禁地對妻女露出絕無情義的丑態(tài)。葛朗臺是一個宗教徒,但宗教的教義究竟對他有什么約束力呢?從這里,不是可以窺見端倪了嗎?
所以說,葛朗臺在瀕臨死神擁抱之際,“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像,他卻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個在旁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舉動,而出自葛朗臺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對于宗教的教義沒半點興趣,即使在彌留之際,葛朗臺對黃金的痰盂與執(zhí)著也絲毫沒有減弱,所以當神甫一出示“鍍金的十字架”時,這位“似乎已經(jīng)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變活了”,接下來就想攫取到手,--離開金子,他是死不瞑目呀!金子就是他最現(xiàn)實的上帝,是他全部信仰的寄托所在。
葛朗臺誠然不是虔誠地信奉宗教,但由于對金錢的貪欲,使他很自然地希望死后還能有一個超塵脫世的世界會收納他。在那里,他可以繼續(xù)占有黃燦燦的叫人“眼花繚亂”的金子,甚至能繼續(xù)不擇手段地去強取巧奪。只要我們認識了葛朗臺守財奴的本性,就不會為他對宗教褻瀆的舉動與“臨終遺言”著兩者間的矛盾而迷惑不解了。這時,__所宣揚的“天國”,恰恰符合葛朗臺的心意,因此,盡管他不愿意為教義做出犧牲、有所懺悔,但又希望宗教的"天國"是的確有的。換句話說,在葛朗臺看來,宗教的存在,是由于他的需要。
說道底,這個貪婪成癖的守財奴心目中,宗教是無足輕重、徒有虛名的;金子倒是舉足輕重、至觀重要的。葛朗臺對宗教的不屑一顧,而對于宗教所宣揚的"天國"倒確信其有。這看似矛盾、實則統(tǒng)一的變態(tài)心理,使我們即看到了葛朗臺至死不悟的守財奴靈魂,又看到了葛朗臺虛偽--宗教的存在,只是為了他的存在。
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摘抄好句好段
1、少女的同情與溫柔,真有磁石般的力量。
2、凡是悲歡離合之事發(fā)生的場所,總跟我們的心牢牢的粘在一塊。所以他特別注意到小園中的黃楊,枯萎的落葉,剝落的圍墻,奇形怪狀的果樹,以及一切別有風光的細節(jié);這些都將成為他不可磨滅的回憶,和這個重大的時間永久分不開,因為激烈的情緒有一種特別的記憶力。
3、大概我們對于一些自發(fā)的決心,從沒加以心理的剖析,對于促成那些行為的神秘的原因,沒有加以說明。許多人寧可否認事情的結局,不愿估計一下把許多精神現(xiàn)象暗中聯(lián)系起來的關系、樞紐和連鎖的力量。
4、取笑會使一個人的心干枯,傷害所有的情感。
5、他眼見在一個地方成為罪惡的,在另一個地方竟是美德,于是他對是非曲直再沒有一定的觀念。一天到晚為利益打算的結果,心變冷了,收縮了,干枯了。
6、金錢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風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管什么義與不義,只要能夠達到塵世的天堂,享盡繁華之福,化心肝為鐵石,胼手胝足地去爭取暫時的財富,這是今日最普遍的到處都揭橥著思想,甚至法律上也這樣寫著。
7、巴黎人的那套政治經(jīng)濟,已經(jīng)潛伏在他心頭,只要他從悠閑的旁觀者一變而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演員,這些潛在的根苗便會立刻開花。
8、人生有些行為,雖然千真萬確,但從事情本身看,往往象是不可能的。
9、有些人的頭腦,或許象有些動物一般,從本土移到另一個地方,離開了當?shù)氐乃?,就沒法繁殖。
10、幾乎所有的少女都相信外貌的暗示,以為人家的心地和外表一樣美……
11、少女們純潔而單調(diào)的生活,必有一個美妙的時間,陽光會流入她們的心坎,花會對她們說話,心的跳動會把熱烈的生機傳給頭腦,把意念融為一種渺茫的欲望;真是哀而不怨,樂而忘返的境界!兒童睜眼看到世界就笑,少女在大自然中發(fā)見感情就笑,象她兒時一樣的笑。要是光明算得人生第一個戀愛對象,那么戀愛不就是心的光明嗎?
12、憐憫是女子勝過男子的德性之一,是她愿意讓人家感覺到的唯一情感.
13、當一個人眼神清澈如水,額上還沒有一道皺痕的時候,縱使最無情的法官,最不輕信人的訟師,最難相與的債主,也不敢貿(mào)然斷定他的心已老于世故,工于計算。巴黎哲學的教訓,他從沒機會實地應用過,至此為止,他的美是美在沒有經(jīng)驗??墒遣恢挥X之間,他血里已經(jīng)種下了自私自利的疫苗。
14、在虔誠的氣氛中長大的少女,天真,純潔,一朝踏入了迷人的愛情世界,便覺得一切都是愛情了。她們倘徉于天國的光明中,而這光明是她們的心靈放射的,光輝所布,又照耀到她們的愛人。她們把胸中如火如荼的熱情點染愛人,把自己崇高的思想當做他們的。女人的錯誤,差不多老是因為相信善,或是相信真。
15、坦白的愛情自有它的預感,知道愛能生愛。幽居獨處的姑娘,居然偷偷跑進一個青年的屋子真是何等的大事!在愛情中間,有些思想有些行為,對某些心靈就等于神圣的婚約約嗎?
16、愛情的開始與生命的開始,頗有些動人的相似之處。我們不是用甜蜜的歌聲與和善的目光催眠孩子嗎?我們不是對他講奇妙的故事,點綴他的前程嗎?希望不是對他老展開著光明的翅翼嗎?他不是忽而樂極而涕,忽而痛極而號嗎?他不是為了一些無聊的小事爭吵嗎,或是為了造活動宮殿的石子,或是為了摘下來就忘掉的鮮花?他不是拼命要抓住時間,急于長大嗎?戀愛是我們第二次的脫胎換骨。
17、焦急的情緒正如一個人害怕責罵與懲戒的時候,心發(fā)冷發(fā)熱,或者揪緊或者膨脹,看各人的氣質而定。這種情緒也很自然,連家畜也感覺到:他們自己不小心而受了傷可以不哼一聲,犯了過失挨了打,一點兒痛苦就會使它們號叫。
歐也妮葛朗臺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