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2000字(2)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2000字篇3
其實我個人是不太愛看外國文學的,因為我感覺外國文學作品中所表達的一些思想和呈現一些文化是我所不能理解的,從小學到高中確實是沒有讀過任何一篇課外的外國作品,對外國文學是知之甚少,直到大學,受到寢室姐妹的熏陶,我才開始接受去細細品味。這才讓我感覺到文學是不分國界的,文學作品所要揭露的就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一些本質,人們的思想,而這些也是不分國界的,所以在一次圖書館做圖書促銷活動,我以5折的價錢買下了我人生中私藏的第一本外國文學作品,小說《傲慢與偏見》。
出于它是我的很特殊的第一次,我用一天的時間就看完了。第一遍完了之后,我對小說中的一些人物還是沒太深印象,索性在網上搜索了電影,再看了一遍。因此到現在小說中許多情節(jié)還是記憶猶新,以下便是我的一些比較簡淺的感想。
我自己發(fā)現許多名著的小說離不開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離不開性格鮮明的人物刻畫。情,是這個世界上人們很向往的,又很害怕的東西,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可以幸福,亦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痛苦。因此簡奧斯汀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就是“愛情”而走到一起的。
一開始,我并不知道小說書名《傲慢與偏見》的意思,看完才領會。小說故事圍繞貝內特一家?guī)讉€女兒的婚姻大事展開。從倫敦新搬來的單身漢闊少賓利先生愛上了溫柔美貌的大女兒簡,他的朋友達西則傾情于二女兒伊麗莎白。由于她聽信了年輕軍官韋恩的讒言而對達
西產生了“偏見”致使這樁婚姻進行的十分緩慢。經過一連串有趣的周折后,誤會終于得以消除。達西克服了“傲氣”,伊麗莎白也克服了對他的偏見,最后兩人終成眷屬。
我認為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我從此對愛情觀有了比較徹底地、理智地認識。吸取小說中的幾對戀人中不同的錯誤、荒誕的愛情觀,以他們的愛情觀作為鏡子,改進自己的愛情觀。
首先我再重現一下小說中班內特一家的五個女兒的人物特征。簡·班納特是班納特家的大女兒,容貌美麗、性情溫柔、沉靜;伊莉沙白·班納特是班納特家的二女兒,個性活潑大方、聰慧與美貌并俱;三女兒瑪麗容貌不若其它姊妹出色,因此便在品德及知識上用功,但也造成她的自大態(tài)度;排行第四的凱蒂個性浮華,與五妹麗迪雅最熱忠跳舞,舉止常失禮而不自知;小女兒麗迪雅愛慕虛榮、注重享樂、跳舞和與軍官斗鬧取樂是她生活的唯一目的。人性太容易被扭曲、被異化,一不小心,或一旦陷入盲目,失去公正和理智,被感情所操縱,就會出毛病,伊莉沙白和達西也只是一個代表。而已出身、財產、地位、教養(yǎng)、一旦沾上上流的邊,就容易染上傲慢的性格,對貧窮、低下、粗俗的人瞧不上眼;而地位低、財產少的人,出于人類的一種自尊心,則以偏見對抗驕傲的優(yōu)越者,這自然是另一種被扭曲的傲慢。她們不同的性格特征就造成了她們在愛情上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其次她們愛情觀的形成與她們非常神經質、虛榮心強到極點、攀附權貴的母親也是脫不了關系的,她時刻給女兒們灌輸著她的婚姻觀念,希望嫁給貴族、或有有權勢的、有錢財的軍官,把女兒出去并有
好歸宿是她的夢想,所以女兒們的行為舉止,道德修養(yǎng)她從不過問。總結來說,愛情觀老一輩的影響是極其深的。我認為,不管是國外還是中國,自己的子女婚姻大事,都是父母極其操足了心思的一件事。而大部分父母往往就是他們太過于操心而把他們所認同的婚姻觀念強加給子女,讓子女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子女們在談戀愛時所呈現出來的愛情觀是如此的畸形。比如現在二十一世紀的大部分年輕人就是以擁有“車、房、存款??”等物質基礎為前提而去接受談戀愛,最典型的非誠勿擾中女嘉賓馬諾所下的“寧愿在寶馬車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的荒誕誓言,還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社會上的不同反響。其實我也想到了今年我?guī)信笥鸦丶?,母親的態(tài)度,雖然她不是特別看重金錢,但她也不希望我過著沒有物質保障的婚姻,總是也要考慮到男朋友的家庭情況。
我知道父母都是為自己好,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要愛情也要面包,現在沒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不代表永遠貧窮。首先要端正愛情觀,我認為愛情是不以任何物質為前提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而這種精神層面的力量會牽引我們?yōu)閷Ψ綘奚磺?,比如性格上的改善,相互之間的包容和信任,就像小說中的伊麗莎白的偏見和達西的傲慢,也是因為這種力量讓我們克服物質上的缺失,不代表我們不認可物質的重要性,只是應該是先有愛情,再有物質的滋潤愛情才會永久。而沒有愛情的婚姻,只是物質的關系牽扯著兩個人,這種物質資源是浪費的,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一旦物質消失,兩個人就是比陌生人還陌生人。
綜上所述,我認為其實物質不是愛情的前提,更不是婚姻的基礎,不應該讓物質影響我們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就小說來講,影響小說人物中的愛情觀有很多因素,有權勢、人的道德修養(yǎng)、金錢、社會背景因素。但在我看來,不管是現實還是在小說中,我認為人的性格是影響愛情最重要的因素。如小說中就是因為達西貴族傲慢的性格,和伊麗莎白自尊心強的特征成了他們愛情的最主要的障礙,但是一旦他們改掉自己的性格,一個放下傲慢,一個放下偏見就走到一起了。生活中大部分戀人分手時不就是一句句“我受不了你的脾氣,我不喜歡你這樣??”其實也就是人的性格所引起的一些習慣的行為,而我們只要克服這些人性的弱點,人性格的缺點,愛情就會沒我們想的那樣復雜。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2000字篇4
讀了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讓我知道了原來在遙遠的歐洲不僅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樣悲壯的愛情,像莎翁那樣的古典哥特式的美,原來也有市井家,回歸生活的美。簡單,精致,如同“兩寸牙雕”,卻窺視出了整個社會。
弗蘭克奧康納說:“我認為簡。奧斯汀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技巧局將一樣,她在文學方面爐火純青,就像莫扎特在音樂方面的完美無缺一樣?!薄栋谅c偏見》的語言如同掠過竹林的風,帶給我竹林般的清涼,泉水般的清澈,讓人可以隨時隨地的沉浸其中。那細膩的語言,縝密的思維,為我拉開了英國田園風光的帷幕,不經意間勾勒出了一個浪漫純美的童話,卻又那么的貼近生活。
這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小說。小說圍繞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個女兒嫁出去的主題展開。書中一共寫了四隊青年男女的結合,作者一一加以比較,批判,愛憎分明的闡述了自己的愛情與婚姻觀。富有傲慢的達西和睿智具有反叛精神的伊麗莎白,溫柔體貼的簡和有權有勢的賓利,以及莉迪亞和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
貝內特夫婦五個女兒待字閨中,沒有子嗣,依照當時的法律,他們死后家產須由遠房內侄柯林斯繼承,因此把五個女兒嫁到有錢人家,成了貝內特太太最大的心愿。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整個故事的架構。雖然作者在作品中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的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 風波。其實小說中的班奈特太太是當時社會大多數人的縮影,愛情對她們來說是不可靠的奢侈品,她們只看重物質,看重權勢。所以當富有單身的賓利來到內瑟菲爾德莊園,便成了眾人注目的焦點和談論的話題,以及小說中對軍官們到來,小鎮(zhèn)人民細微的表情和言語的描寫,將當時社會風氣展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作者奧斯汀是一個具有批判精神的女性,于是她塑造了一個追求純粹的愛情,多少有些藐視權貴的伊麗莎白。雖然小說寫于19世紀初葉,但是她所闡述的愛情觀與婚姻觀放在當下中國卻也依舊是那么熱點的問題。看到社會中充斥著的拜金主義,炫富事件,小三,包養(yǎng)等心中竟升起一種荒涼,但這也并非真愛的缺失,而是社會問題。我個人認為這種狂熱的拜金主義是因為社會制度的不夠完善,本來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對金的崇拜,對物質的追求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中國卻顯得有些病態(tài)了,因為在中國沒錢你便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在“生存”這把懸于頭頂的大刀壓迫下,拜金現象自然變得嚴重,人間的真善美也在死亡的威脅下大大貶值。而在國外,特別是歐洲,因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哪怕你沒錢,你還可以生存,所以在國外對藝術,對學術的追求熱情遠高于中國,同樣在那樣一個安逸的社會里,愛情觀也讓現代中國青年向往。
在我看來婚姻的奠基本來就應該是愛情,如同伊麗莎白所追求的一樣。面包與玫瑰的選擇,若二者不可得兼,取玫瑰而舍面包也。這種選擇或許是因為我還沒有面臨生活的壓力,
但是追求愛,追求美的確是發(fā)自內心的呼吁。
但這只是個人的做出的選擇罷了,在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基本假設
那便是人的欲望是無限的,而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人們總是在不停的面臨選擇,而我只是出于個人偏好更側重精神,愿意承受更大的機會成本而已。同樣,有些人更側重于物質,這只是一個選擇,沒有對錯可言。然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當大部分人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那這個選擇便成了一種風氣,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俗。之所以將題目設為“兩寸牙雕”,不僅是因為《傲慢與偏見》的精巧細致,更是因為通過這個“牙雕”窺見了當時的風氣,拋開愛情不談,還有其他的一些感慨。
首先讓我感慨的是當時人們對法律的敬畏和遵守因為整個故事的構架便是在依據當時法律貝內特夫婦死后財產由遠房內侄繼承這個源動力的作用下進行的,可見當時法治發(fā)展的水平。
其次是平等,“傲慢與偏見”這個書名便是在平等的觀念下產生的,達西因為在交際舞會上不肯與他人跳舞,讓伊麗莎白認為他十分傲慢,以至于產生了偏見。要認識和結交朋友都必須與他人一同跳舞,隨時更改舞伴,盡興而為,雖然這個平等具有局限性,但這些應該便是現在歐洲國家自由,平等,法治等觀念的雛形。這些從兩寸牙雕中觀察出的細末,讓我回眼中國的當下,期待能發(fā)現更多的進步雛形。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2000字篇5
我很少接觸英國作家的著作,原以為馬爾克斯的現代魔幻主義是最吸引我的。但當讀完《傲慢與偏見》時,我發(fā)現這種浪漫現實主義也是十分吸引我的。故事發(fā)展的背景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tài)下的英國鄉(xiāng)鎮(zhèn)生活,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特有的世態(tài)人情。
作者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在那個時代,鄉(xiāng)鎮(zhèn)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的不同態(tài)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這就是如今我們所說的“感情要門當戶對”,這個“門當戶對”不是純粹的門第問題,而是兩個年輕人之間需要精神上的平等?;橐霾皇莾簯?,我們不可以只考慮利益因素而不在乎婚姻當事人的感受。婚姻是神圣的,它應該是愛情最好的歸宿而不是墳墓。
伊麗莎白是本部小說中的女主角,也是英國文學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她有許多地方十分吸引我,正如小說中說的她可愛、聰穎、能和任何人優(yōu)雅的交談。她誠實、優(yōu)雅、富有智慧,這讓她能夠從她所屬的社會階層的低俗、無聊中脫穎而出。然而,她犀利的語言和過早的對別人定論也導致了她的迷茫。伊麗莎白不是一個低俗的母親和一個冷漠的父親的復制體,也不是幾個行為荒誕姐妹的結合體,更不是勢力的女性的縮影,她的身上有許多現代女性一直渴望擁有的品格與力量,當她漸漸的看到達西先生高貴的品質的時候,她才發(fā)現自己對達西先生的錯誤認識。她和達西的愛情可以修成正果,也是書迷真切地渴望。
《傲慢與偏見》原本的書名叫做《最初的印象》,對于伊麗莎白來說,達西留給她的最初的印象是傲慢無禮,這使得伊麗莎白對達西有著很深的偏見,這種最初的印象使得他們的感情止步不前。這種劇情在電視劇中、小說里,乃至電視劇中都十分常見。我們總是自以為是,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總是覺得自己的判斷是對的。但是實際上,我們可能有著十分嚴重的錯誤。最初的印象并不一定是準確的,一面之緣或是從他人口中了解的那個人并不一定是真實的。我們在相處中要學會真誠待人、平等待人,要學會從細節(jié)中慢慢了解一個人。
當看到他們彼此誤會、伊麗莎白拒絕達西的求婚時,我為他們感到深深的惋惜,但故事的轉折恰好出現于此處,達西受挫后意識到了自己的傲慢帶來的嚴重后果,放下傲慢給伊麗莎白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伊麗莎白也因此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因為之前的偏見而感到內疚。當一切傲慢與偏見消除后,兩個獨立的人格,兩個相互吸引的靈魂終于得到了平等的交流,有情人終成眷屬。
故事的結局是中國式的大團圓結局,其中起先不被我看好的的角色也得到了較為圓滿的結局,這是奧斯汀作品的浪漫之處。一段感情在發(fā)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達西的傲慢并不是他刻意而為之,他高貴的家世、巨額的財產、英俊的外表使得他養(yǎng)成了低頭看人的習慣。無數少女的追捧使他連應有的紳士風度都少的可憐,他最初對伊麗莎白的感情可以理解為是好奇和男人的征服欲,其中的真心少的可憐。
伊麗莎白這樣的女孩子渴望的是一段平等的、靈魂相契合的戀愛,這使得她對達西無禮的追求十分反感。她是那樣的獨特,是那樣的有趣。她厭惡富家子弟的傲慢無禮,這使得達西在她這里受到了嚴重的挫敗。她認為婚姻應該基于理性的選擇,而不是單純對于家世、財富的判斷。盡管她深陷物質社會,她卻依舊保持清醒,憑著自己的學識和修養(yǎng),懂得適時拒絕,懂得適時接受,勇敢地迫求真愛。這讓我們相信社會再不明朗,也總有清醒和不屈的人,我們不該只是讓伊麗莎活在心中,更要讓她活在我們的身上,以帶領我們去糾正這個社會部分人扭曲的婚姻觀和價值觀。
讀這本書第一遍是讓我們覺得遇到了愛情,作者絕不只是單單給我們講述一段經歷了磨難終于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它也描述了一個無數少女都渴望擁有的完美愛人的形象。感情里不能只考慮金錢和物質,但也不能不考慮這些因素。但達西的完美在于他知錯能改,在于他雖然滿身傲氣,但肯為了愛人低頭,肯為了愛的人除去滿身的荊棘。達西和伊麗莎白就像千千萬萬個我們,帶著對愛情的憧憬與渴望,經歷了一次次的考驗,為了愛人改掉了自己的壞脾氣、壞習慣?;蛟S每個人都是一只刺猬,只有當它遇到自己的愛人才肯露出自己柔軟的肚子,相擁取暖,又小心翼翼。
文章以戲言開始,似乎這樣的開始已經告訴了人們這將是一個輕喜劇,即使中間磨難重重,但不會影響它皆大歡喜的結局。小說來自于平凡,《傲慢與偏見》中的愛情是平凡而又堅韌的,它不似《呼嘯山莊》中的愛情經歷了生離死別,也不似《簡愛》中的愛情充滿了激情與選擇。它平淡的讓我一度失去興致,但當真正沉浸其中時,我發(fā)現了它獨特的韻味。這段愛情就好似一杯新茶,入口無味,細品方能覺出茶的清香。
我常常在想,達西和伊麗莎白之間的阻礙只是傲慢與偏見嗎?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讓我們思考的問題。在他們之間最大的阻礙是他們自己,但絕不是僅僅只有他們自己,最根本的還是他們之間階級的差距。伊麗莎白內心最夠強大,所以她可以堅定的去追求自己的愛情,但是當他們真正結婚之后,他們遇到的問題會少嗎?達西原本可以娶一位更加富有的妻子。這會使得達西的親朋好友對他們的感情有一定的評論,而這些伴隨他們一生的閑言碎語真的不會使伊麗莎白心煩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作者為何還是寫出了大團圓的結局呢?我想這是為了向世人表達她的觀點:愛情中的磨難有太多太多,但真正的愛人會和你一起度過這些磨難,真正的愛情不懼這些磨難。通過這句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作者的想法,或許也是因為這句話更加喜歡這本書了吧。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只有心存感激和尊重,才能走得長遠。伊麗莎白和達西受足了傲慢和偏見帶來的苦楚,希望我們可以以此為戒。
他們的愛情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時候我真的替他們感謝達西的堅持和勇敢,一段感情中往往有太多的膽怯和后退,如果達西沒有堅持,如果達西選擇了別人,又是一番如何的場景呢?其實,有很多時候,最顯而易見的道理,往往會被忽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可能它不是最好的選擇,卻不會讓我們抱憾終生。想做就去做,如果還在猶豫就是沒有那么渴望罷了。其實膽怯和猶豫又何嘗不是阻礙愛情的一大障礙呢?
我慶幸我生在這樣一個時代,財富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兩情相悅、精神相合才是最重要的。
愿我們都可以遇到自己的愛情,盡管困難重重,但仍能初心不改。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20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