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唯美語句摘抄
《朝花夕拾》唯美語句摘抄
《朝花夕拾》的10篇作品,以優(yōu)美的語言、深沉熱烈的感情回憶了作者從兒時到辛亥革命時期的生活片斷,側面描繪了當時中國的社會景象。作者在追懷舊事,回憶保姆、父親、老師和朋友的同時,也對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諷刺,愛憎分明,作品中流露著一位人間至愛者對于人生存的基本問題——愛與死的童年體驗的回憶和成年以后的深沉思考。
《朝花夕拾》作品中唯美語句摘抄:
1、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了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2、生活,就是面對現(xiàn)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未來;生活,就是用心靈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葉綠的枝頭;生活,就是面對困惑或黑暗時,靈魂深處燃起豆大卻明亮且微笑的燈展。
3、人生似一束鮮花,仔細觀賞,才能看到它的美麗;人生似一杯清茶,細細品味,才能賞出真味道。我們應該從失敗中、從成功中、從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4、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暫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條沒有回程的單行線,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時光前行。
5、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生活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它常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
6、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書,包羅萬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彈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飛馬牌大鐘,上緊發(fā)條,便會使人獲得濃縮的生命。
7、生活如花,姹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
8、人生如一本書,應該多一些精彩的細節(jié),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應該多一些昂揚的旋律,少一些憂傷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畫,應該多一些亮麗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調。
9、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靈秀;人生就像一場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時。
10、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就像在天邊的大海上航行,有時會風平浪靜,行駛順利;而有時卻會是驚濤駭浪,行駛艱難。但只要我們心中的燈塔不熄滅,就能沿著自己的航線繼續(xù)航行。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在陽光中我學會歡笑,在陰云中我學會堅強;在狂風中我抓緊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緊理想;當我站在中點回望,我走出了一條屬于我的生之路。
11、前天,已將《野草》編定了;這回便輪到陸續(xù)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xiàn)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12、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xiàn)在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現(xiàn)在它負勢向上高聳入云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xiàn)在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現(xiàn)在它波濤洶涌一瀉千里的奔流中。
13、生命是盛開的花朵,它綻放得美麗,舒展,絢麗多資;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長;生命是優(yōu)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14、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
15、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16、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xiāng)的蠱惑。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存留。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藝術特色
1、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如描寫百草園的景致,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2、在對往事深情地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xiàn)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xiàn)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狗·貓·鼠》一文既有作者對童年時擁有過的一只可愛的小隱鼠的深情回憶,又有對祖母講述的民間故事生動的記敘,同時揭示了現(xiàn)實中那些像極了“貓”的正人君子的真實面目。
3、常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如在《無?!分校瑥臒o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于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又稱“雙關”。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如在《父親》中,對庸醫(yī)的行醫(yī)過程細細道來,沒有正面指責與諷刺,但字里行間處處蘊含著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了“標致”來諷刺清國留學生的丑態(tài);用“精通時事” 來諷刺清國留學生所“精通”的“時事”其實是些無聊的事;用“愛國青年”來反諷當時日本一些受軍國主義思想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狹隘的青年;用“何嘗”來加強反語的語氣從而加強肯定等等。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對比手法。如《五猖會》通過我前后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社會的反感和批判;《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xiàn)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狗·貓·鼠》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