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聽力—地質(zhì)學(xué)專題解析
地質(zhì)學(xué)是托福聽力中的常客,頻繁出現(xiàn),對于很多考托黨而言,除地質(zhì)學(xué)的專業(yè)詞匯生澀難懂之外,還難在哪幾個方面?如何“對癥下藥”解決?本篇文章為你支招!
托福聽力—地質(zhì)學(xué)專題解析
地質(zhì)學(xué)考不考?考什么?
縱觀 2017 年所有的托??荚?,從 2017.1.14—2017.12.17 期間,共計 40 場考試(中國大陸)地 質(zhì)學(xué)的出現(xiàn)概率為每兩次考試出現(xiàn)一篇。
也就是你每次考試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會遇到它。比起生物學(xué),藝術(shù)史一類的“必考”篇目,比例不算高,但是大家會扎心地發(fā)現(xiàn),這個相對低調(diào)的學(xué)科非常難以處理,遇到這個老朋友經(jīng)常會造成整場考試滑鐵盧。在湉不甜 2017 年 1-1 教授的 108 名童鞋中,每 10 個會有 7 位認為地質(zhì)學(xué)對于分數(shù)的影響比較大學(xué)科難度強,其中,3 位認為地質(zhì)學(xué)的影響非常大。畢竟一次考試中如果一篇文章出現(xiàn) 3 條以及以上的錯誤,那么本次考試想拿到 25 分就非常困難了。
用剛剛過去的 12 月舉例,五次考試共兩次出現(xiàn)地質(zhì)學(xué)。
12 月托??荚嚾掌冢?2.2 12.9 12.10 12.16 12.17
出現(xiàn)地質(zhì)學(xué)的日期為:12.10 12.17
文章次序:喜歡排在第一篇(不一定) 12.10 和 12.17 均為 lecture One
● 12.10,2017
Proxy data 這種方法的重要性,并用 glacier ice 及 cave ice 與獲取歷史上氣候信息的關(guān)系作為例子證明。
● 12.16,2017
Bodele 洼地沙暴的介紹,定義。
常見的沙漠介紹,沙漠上會有一層 pavement,主要由:stone 和 sand soil 組成。 不同的區(qū)域條件下形成不同類型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沙丘形成。 土壤的變化過程。
● 12.16,2017 文章 2:
海洋山脊的學(xué)說,新舊觀點對比討論。
● 12.16,2017 文章 3:
某個島嶼使用黑曜石Obsidian的一些研究
地質(zhì)學(xué)難在何處?對應(yīng)的處理方法:
1. 詞匯難
2. 背景和內(nèi)容,生疏又抽象
第一點和第二點原因非常簡單,我們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過程中,除非選修了相關(guān)課程或者對地質(zhì)學(xué)有興趣的同學(xué),很少聽到相關(guān)內(nèi)容,地質(zhì)學(xué)的學(xué)習(xí)本身也是建立在物理,化學(xué),生物學(xué)等學(xué)科的基礎(chǔ)上,并且有歷史,考古,環(huán)境學(xué)科的交叉知識,理解起來相對不容易。
總結(jié):內(nèi)容上純理科,加一點例子說明,過程,流程相對比較多,抽象,信息密度大,重復(fù)少。
在這里,湉不甜有一份簡單的地質(zhì)學(xué)詞匯,大家可以先預(yù)習(xí)一下基本詞匯。在考試之前,tpo 上的對應(yīng)篇目(最后有整理給大家哦)做三遍,精聽分析,詞匯和背景知識,聽多了,其實就不會那么生疏了。
3. 心態(tài)上容易崩盤
這個問題同樣適用于天文,生物等學(xué)科,尤其是講到陌生的概念時候。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件事情,托福并沒有考察大家會不會,學(xué)沒學(xué)過這些知識點,這些概念,作為一個語言類考試,它的首要任務(wù)是測試它給出的信息,大家是不是能夠理解。也就是,所有所謂不會的,人家都會解釋。
我們該緊張的不是這個定義,內(nèi)容有沒有遇到過。而是對方給出定義,我并不能抓住這個定義是什么。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句子:
Egyptian hieroglyphs are the ancient Egyptian writings, found in ancient Egypt on walls, monuments, and o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temples.(25.3)
大部分同學(xué)在這句話筆記記錄的時候或者理解的時候首先聽到了一個生詞:H_,然后會聽到一個非常熟悉的信息:temple,在_的位置。
總結(jié):H&Temple
這個時候,心理上就很崩潰了,寺廟,H,后面的內(nèi)容似乎和寺廟沒有什么關(guān)系,怎么聽怎么不對,并且明確感知自己聽的有問題。然后越來越不明白。
問題非常簡單,這個不僅僅是心態(tài)穩(wěn)不穩(wěn)的問題,是一個定義處理的問題。你可以不懂 H 其 實就是指象形文字,但是不可以當(dāng)文章明確說明,hieroglyphs are the ancient Egyptian writings的時候,沒有抓到是什么,其實核心信息非常簡單,H 是文字。也就是詞匯要求僅 僅是,writing 指的是文字。那么這種情況還是不能明白的小朋友可以去先背單詞了。
4.筆記根本不能用
地質(zhì)學(xué)文章內(nèi)容抽象,在缺少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比較難在短時間內(nèi)一下子理解,相對應(yīng)筆記的壓力也會增加。不能理解的部分,只能靠筆記錄來增加記憶。如果我們整篇文章結(jié)構(gòu)難以把握,退而求其次,我先把容易考點抓到,一般四條題目也就搞定。聽的糊涂,做的明白。
地質(zhì)學(xué)的好處是,考點清晰。容易尋找定位。態(tài)度情感比較直觀。抓住字面信息就可以解題。
那我們來看下考點的詳細解析。 整理所有我們遇到的地質(zhì)學(xué)文章,最常見的考點總結(jié)如下:
其實和大多數(shù)講座的考點都是共同的,只是在地質(zhì)學(xué)過程中,更為突出和依賴以上前三點。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篇文章看一下三個考點的運用:TPO16L1
考點 1.過程
Professor: That’s right. It’s one of the longest and deepest limestone caves not just in the country but in the world. Now, what else?
Male Student: Well, it was formed because of sulfuric acid, right?
Professor: That’s it. Yeah, what happens is you have deep underground oil deposits and there are bacteria. Here let me draw a diagram. Part of the limestone rock layer is permeated by water from below. Those curly lines are supposed to be cracks in the rock. Below the water table and rock is oil. Bacteria feed on this oil and release hydrogen sulfide gas. This gas is hydrogen sulfide, rises up and mixes with oxygen in the underground water that sits in the cracks and fissures in the limestone. And when hydrogen sulfide reacts with the oxygen in the water, the result of that is sulfuric acid, Ok? Sulfuric acid eats away at limestone very aggressively. So you get bigger cracks and then passageway is being formed along the
openings in the rock and it’s all underground. Ah yes, Paul? (16.1)
大部分同學(xué)聽完上面這段話就直接崩潰了,其實內(nèi)容并不多。
首先:H2SO4;H2S 這兩種物質(zhì)要知道,不行就簡寫,不能明白的就不要想著我待會兒看不 看得懂,大半是看不懂,最好知道是 S 酸和某氣體就可以,關(guān)鍵不能影響后面的句子。
第二:基本詞匯 acid; bacteria; gas; feed on;crack;要認識,我們在聽的時候會得到一張圖:
明確標(biāo)示出分層結(jié)構(gòu):一切都發(fā)生在地下;
細菌和油生成硫化氫;
硫化氫氣體上升和水里面的氧氣反應(yīng)成硫酸;
硫酸吃掉(腐蝕)石頭,形成更大的洞,縫隙。
我們看下處理后的筆記。只需要加上四個單詞就可以。這種情況下,記錄和信息接收可以很好地協(xié)調(diào)。不會產(chǎn)生干擾。
#FormatImgID_4#
過程不需要非常理解,但是記錄要快,速度要求高。文章說的,簡要記錄,標(biāo)出過程,方向。 就可以。
很多同學(xué)可能這個時候表示依舊不可以接受。很難。好,湉不甜給你第二招,棄車保帥。 這個過程不會考多條題目,那么我先丟棄;
丟棄的信號呢?
考點 2 問答
出現(xiàn)插入提問就是一個完美的信號,我可以開始新的段落,這種情況下,上下文是不是有關(guān)系都可以變成沒有關(guān)系。
新的段落,全新的開始。
Sulfuric acid eats away at limestone very aggressively. So you get bigger cracks and then passageway is being formed along the openings in the rock and it’s all underground. Ah yes, Paul?
Male Student: So that water... It’s not flowing, right? It’s still?
Professor: Yes, so there are two kinds of limestone caves. In about 90 percent of them, you have water from the surface, streams, waterfall or whatever - moving water that flows through cracks found in limestone. It’s the moving water itself that wears away at the rock and makes passageways. Also, in surface water, there is a weak acid, carbonic acid, not sulfuric acid but carbonic acid that helps dissolve the rock.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this carbonic acid, moving water forms most of the world’s limestone caves. When I was
researching this for a study a few years ago, I visited a couple of these typical limestone caves, and they were all very wet, you know, from streams and rivers. This flowing water carved out the caves and the structures inside them.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救命的問題就出現(xiàn)在過程最末尾,事實上,一般都是一個新的意群的開始 下面一整個段落中心:LG cave 的水是地下靜止的。展開了一個對比討論:
LG:still—dry—H2SO4
90%:surface—H2CO3—wet
整段話的信息其實只有 6 個單詞,而且結(jié)構(gòu)非常清晰。
And, it’s not just the smell. Explorers even need to wear special mask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the gases in these caves. OK? Paul.
Male Student: Yeah, how about what these caves look like on the inside?
同樣的,這個學(xué)生提問,也結(jié)束了上面一段的對話。提出了文章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最后一個 細節(jié)考點。
考點 3.特征和比較
準(zhǔn)確來說,與眾不同之處所有文章都是重點,我稱之為求異原則。
和某樣事物的不同是比較;和大多數(shù)事物的不同為特征;
很多同學(xué)會發(fā)現(xiàn),其實 16.1 這篇文章過程只考了一條,后面在講的其實是兩個大對比。要有 這種比較考點的意識,可能只是一句話,也很可能是一個大段落。
Yes, so there are two kinds of limestone caves. In about 90 percent of them, you have water from the surface, streams, waterfall or whatever - moving water that flows through cracks found in limestone. It’s the moving water itself that wears away at the rock and makes passageways. Also, in surface water, there is a weak acid, carbonic acid, not sulfuric acid but carbonic acid that helps dissolve the rock.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this carbonic acid, moving water forms most of the world’s limestone caves. When I was researching this for a study a few years ago, I visited a couple of these typical limestone caves, and they were all very wet, you know, from streams and rivers. This flowing water carved out the caves and the structures inside them.
Male Student: But not Lechuguilla?
Professor: Dry as a bone. Well, that might be a bit of an exaggeration. But it’s safe to say that it’s sulfuric acid and not moving water that formed Lechuguilla cave and those few other ones like it. In fact,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flowing water has even gone in or out of the
cave. So, it’s like a maze. You have passageways all around. There are wide passages, narrow ones at all different depths, like underground tunnels in the limestone.
兩個段落現(xiàn)在看上去涇渭分明,可是聽的時候成功率統(tǒng)計下來不到百分之五十。 一方面是前文聽不明白心理上聽不下去。一方面對這個考點沒有充分的意識。
LG:still—dry—H2SO4
90%:surface—H2CO3—wet
信息其實只有這么一點點。完全可以搞定。
我們再看第二個。
And Lechuguilla is pretty much dormant now. It’s not really forming any more. But, there is other ones like it, for example, in Mexico, that are forming. And when cave researchers go to explore them, they see and smell, the sulfuric acid and gases of...er...phew...now, something else, think of rotten eggs. And, it’s not just the smell. Explorers even need to wear special mask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the gases in these caves. OK? Paul.
又是一個對比搞定的考點:
LG:dormant
Mexico:forming—see smell;mask
● 方法鞏固篇目:5.4 1.2 9.3 7.4 15.2 16.1
● 沖刺提高篇目:31.2 32.3 35.4 37.1 39.1 49.1 50.4
備考托福聽力有哪些好方法
反復(fù)跟讀,搞定生詞。
同學(xué)們很認真地用各種顏色的筆把聽寫稿的錯誤做了很詳細的標(biāo)注,生詞也按照要求通通整理到生詞本上。做了三十多篇,再聽TPO的時候還是困難重重,連主旨都不能確定。這是什么原因呢?-----標(biāo)記后沒有跟讀。
我們聽完寫下來的目的是為了在紙上清晰地呈現(xiàn)自己的盲點,弱點,比如場景詞的缺乏和高頻詞發(fā)音的生疏,敏感性差等。我們需要通過后面的多次跟讀填補盲點。如果我們僅僅是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夠,卻沒有任何行動的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最后的跟讀十分重要,我的建議是二十遍,徹底搞定。
“聽—譯”訓(xùn)練。
也就是說聽一個部分(比如一件事情的步驟表述,原理和例子的完整闡釋)之后自己來用中文說意思,然后對照原文,如果有回憶不正確的地方,再聽兩至三遍。搞定段落后,就開始篇章整體的聽力練習(xí),同時記筆記,看著筆記的提示詞概述全文重點信息。
托福聽力中與美國文化的聯(lián)系
第一步:Maintain your composure and your confidence(保持冷靜和自信)。要想徹底聽懂托福聽力的內(nèi)容,或與老外進行無障礙交流,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千萬不要因為沒聽懂一兩個單詞而慌了手腳。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對提高聽力能力相當(dāng)關(guān)鍵。
第二步:Make pictures and images(學(xué)會形象化記憶)。聽力的過程中要學(xué)會把抽象的語言轉(zhuǎn)變成形象的圖畫,并反映在腦海之中。有了動態(tài)圖象的幫助,才有利于抓住語言的主要信息而非旁支末節(jié)。
第三步:Model every thing(善于模仿)。不要盲目追求題海戰(zhàn)術(shù),不斷地找新題目來練,而應(yīng)該把注意力放在聽過的題目上,進一步分析、研究,并認真模仿聽力題目中的各種語音、語調(diào)、語氣、習(xí)語、俚語等。
第四步:Magnify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words and patterns(掌握多義詞)??谡Z的最大特點是一詞多義,這也是導(dǎo)致一些考生明明聽出了是哪個詞,卻仍然搞不懂其在題目中確切含義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平時練習(xí)中要注意掌握聽力題目中常用詞匯和句式的其他用法。
第五步:Min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way of English thinking behind the language(了解美國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語言是文化和思維的載體,努力挖掘聽力題目中的美國文化背景和思維模式,就能在聽力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
第六步:Memorize them(不斷記憶)。托福聽力題中一些語言點的重現(xiàn)率很高,考生需要將他們加以背誦和記憶。背的越多,就意味著熟悉度越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英語語感。
托福聽力備考水平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豐富知識、發(fā)展技巧并同時鍛煉分析、理解、推斷能力的綜合性訓(xùn)練過程,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托福聽力背景,對備考有幫助。
因為托福聽力考查的是“major details”,理解information 本身和information的purpose 是ETS對于考生的Listening skill的核心要求。在四到六分鐘的lecture中,重要的框架性信息點通常不超過十個,所以聽段落大意和全文大意是我們進行詞匯和句子的識別訓(xùn)練后主要的訓(xùn)練方向。
因此,在托福聽力難看的訓(xùn)練中,我們要注意應(yīng)用正確的托福聽力方法,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聽寫任務(wù),我們的聽力能力是會大幅提高的!
如何把握好托福聽力的速度
怎樣才能跟上托福聽力的速度呢?這是很多同學(xué)都頭疼的一個問題,我們總是抱怨托福聽力太快,其實這只是英語正常交流的速度而已,對于中國學(xué)生來說卻是最令人崩潰的現(xiàn)象。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跟上托福聽力的速度,練習(xí)什么樣的托福聽力材料,怎樣練習(xí)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下面將為同學(xué)做一個詳細的解答,希望能對同學(xué)們提高托福聽力成績有所幫助。
在做托福聽力的時候,我們總是慢半拍,也就是當(dāng)對方說完一句話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是懂的,但問題是,我們總是慢半拍才懂,這半拍看起來沒什么,但是在真正與人交流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人家會覺得你怪怪的。這就好像是你跟一個人求婚的時候,如果對方立即就同意的話,你就會很高興。但是,如果對方思考2分鐘再答應(yīng),你就會丟失所有的熱情,效果就是這樣的。當(dāng)然,你做托福聽力的時候,走神跟這個是同樣的問題。
這個問題歸結(jié)的點就是在于你的聽力反映速度。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今生以來首次遇到的,當(dāng)然其實我們出生的時候也遇到過一次,只是那個時候我們沒意識而已。
那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直接聽更快的材料么?這個解決方法是對的,但是也不是這么簡單的。
本身就托福考試來說,我們最重要解決這個問題,是要雙管齊下的,第一是要聽更快的材料,適應(yīng)更快的語速;另外一點,我們也要熟悉說話的內(nèi)容,當(dāng)然,這應(yīng)該是聽更快的資料之后,順帶的。
這里很多同學(xué)出現(xiàn)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總是選用托福聽力難度過低的材料,要么是選用delta,要么是選用老托福的材料,在這里可以斬釘截鐵的說,這些材料已經(jīng)完全不適應(yīng)新托福考試的節(jié)奏,相比于新托福考試這只飛快的兔子來說,他們就都是緩慢的烏龜,烏龜戰(zhàn)勝兔子,只是存在于童話之中,在現(xiàn)實之中,烏龜就只有一種結(jié)果,就是被兔子秒殺,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同學(xué)做了很久的老托福聽寫,但是在真正的新托??荚嚴?,總是束手無策的原因。
當(dāng)然,在我們準(zhǔn)備托??荚嚨臅r候,最好的方式其實應(yīng)該是拾階而上,而不是直接就用很快的材料,應(yīng)該先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
經(jīng)常會看到有同學(xué)反饋說,為什么我已經(jīng)聽力練了這么長時間還不見效。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可能是你不理解,但是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你還沒準(zhǔn)備好去。因為,提升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就好比是從山澗的一端,跳到另一端,我們一開始只能跳過半米寬的山澗,但是如果我們上來就跳2米寬的山澗的話,那么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不斷地向游戲機里面投幣,讓我們自己重新復(fù)活。但是如果我們量力而行,就會有一個很好的效果,雖然你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會很迷茫,但是只要前進的方向是明確的,效果就好很多。
換句話說,聽完VOA慢速,覺得托??荚嚭茈y,這很正常,聽完VOA標(biāo)速,在聽新托福考試聽力的時候,經(jīng)常會走神,這也很正常。而當(dāng)你搞定NPR之后,你可能就可以在托??荚囍姓业侥阆胗械母杏X!也就是聽什么都感覺特別清楚,特別明白,做題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就非常清楚地知道,這個題不選這個選項,就保證是題目出錯了的那種感覺。
托福聽力—地質(zhì)學(xué)專題解析相關(guān)文章:
★ 托福聽力材料整理
★ 托福閱讀題型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