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托福閱讀考題不同之處盤點
很多考生在了解出國考試的時候都會拿雅思和托福考試做對比。其實這兩種考試并不能完全的拿來對比。學習啦將針對這兩種考試的閱讀部分進行分析,使大家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兩種考試的區(qū)別。
雅思托福閱讀考題不同之處盤點
首先,雅思閱讀共分為三個部分,學術類雅思的閱讀部分有三篇文章,培訓類有四篇短文加一篇長閱讀的文章,長度基本等于學術類的一篇文章??傤}數一般是40題,比較穩(wěn)定,考試時間為一小時。并且,雅思閱讀部分沒有加試。再看托福閱讀部分,沒有類別之分,文章數量一般是三到五篇不等。如果有五篇,則意味著加試出現。當時試卷上并不會體現出加試的任何信息,所以考生必須做完所有題目。最終結果,加試不計入總分??荚嚂r間根據具體文章數量而定,如果是三篇文章,則考試時間和雅思閱讀一致,為一小時;如果是五篇文章,考試時間則延長到100分鐘。
其次,雙方在學術的部分也有不同。雅思的學術類考試比較??嫉闹饕巧镱悺⑸鐣惡蜌v史類;托福的話題則更多偏向于理科類,比如生物、科技、自然等。
第三,雙方的體裁也不盡相同。雅思閱讀從近幾年的趨勢來看,以說明文為主,偶爾會涉及議論文;托福閱讀除了說明文、議論文之外,還會考到歷史類的記敘文。
當然,考試的最終結果取決于做題的成功率,所以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充分了解熟悉每個題型的做法。雅思閱讀的題型比較豐富,主要分為判斷、填空、選擇和配對四大題型;托福閱讀則以選擇題為主,偶爾會涉及一些帶有選項的配對題,類似于選擇題的多選題。
所以,大家在決定出國學習的時候,需要首先對比一下這兩種考試各自的特點,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習慣選擇相應的考試。
托福閱讀快速閱讀的方法
方法一:快速泛讀(fastextensivereading)
這里講的泛讀是指廣泛閱讀大量涉及不同領域的文章,要求讀得快,理解和掌握文中的主要內容就可以。要確定一個明確的閱讀定額,定額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可多可少,例如每天讀20頁。
方法二:計時閱讀(timedreading)
計時閱讀每次進行5~10分鐘即可,不宜太長。因為計時快速閱讀,精力高度集中,時間一長,容易疲勞,精力分散反而乏味。
方法三:尋讀(Scanning)
尋讀又稱查讀,同略讀一樣,尋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技巧。
尋讀是一種從大量的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一項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字等,而對其它無關部分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
方法四:略讀(skimming)
略讀又稱跳讀(readingandskipping)或瀏覽(glancing),是一種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技能。
略讀有下列幾個特點:
A.以極快的速度閱讀文章,尋找字面上或事實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闡述信息。
B.可以跳過某個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讀。
C.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托福閱讀識破意圖的技巧
一、列舉和并列句
列舉指的是: First,... Second,... Third,.。。等逐條列出。并列句是指:A ,B and C,即逐項列出。它們共同的特征是列出二點或三點以上的條目。該類型語言點??嫉念}型是“細節(jié)性問題”,主要有兩種:
1. Which 題型
該題型只要求從并列的三頂中選一項作為答案,其它條目與題目無關。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題目的答案出自最后一個選項。
2 . EXCEPT 題型
該題型俗稱“三缺一”題型,即題目 4 個選項中有三個符合文章內容,剩下一個不符合,題目便是要求選出這個不符合文章內容的選項。例如: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mentioned as types of evidence concerning handedness EXCEPT 這種題型只適合于考并列、列舉句,這是因為它要求其三個選項一定是文章中出現的,也就是并列或列舉之處。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在讀文章的時候就可多留意,如看到并列、列舉句,可預想其有可能被考到;如發(fā)現題目中有“三缺一”題型,則應到并列、列舉處找答案。
二、否定及轉折句
否定句是指帶有 NO 或 NOT , NEVER 等否定詞的句子,而轉折句則指帶有 HOWEVER , BUT 或RATHER 等關聯詞引導的句子,它們可以用下面的句型說明: A is not B , as C , but is D 。對于以上的句型常出“推斷性問題”。
三、舉例句
句中由 as 或 such as , for example 等引導的短語或句子為舉例句,??肌巴茢嘈詥栴}”和“細節(jié)性問題”。上面句型中的 as C 為插入的舉例句。
四、數字與年代
文中的數字、年代、日期等常常是出題者注意的考題點,如 1996 年 10 月第 48 題。
五、最高級及絕對性詞匯
文章中若出現 must , all , only , anyone , always , never 等絕對性詞匯或 first , most beautiful 等最高級詞匯,往往是考題要點,一般出“細節(jié)性題目”。這是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 概念絕對 , 答案唯一 ,無論是出題還是做題,不會產出歧義和疑問,因此很容易出題,答案絕對正確。相反地,如果文章中出現相對性的詞匯、例如 Some of the people chose red hats,some chose green hats,and others blue ones. 其中 some 為相對性詞匯,如果我們出這樣一道題: What color hats did some people choose 那么就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因為有可能為 red,green 或 blue ,給評卷帶來困難。
六、比較級及比喻
如果文中含有 more than 或 as as ,like ( a fly )等句型,則為比較級或比喻句結構,往往也是考題點,一般出“推斷性題目”。
七、同位語及插入語
文章中帶有由 that is ,i.e. ,or 等詞匯引導的名詞詞組,放在一個名詞后面,為同位語;插入語是指副詞、不定式、分詞、從句等結構故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不做句子成分,但修飾整個句子、表達作者感情的語法結構。 這些用逗號隔開的持殊結構往往也是考查的重點,一般會出“細節(jié)性題目”。
八、因果句
句中若有如下結構或詞匯的稱為因果句:
(1) 因果連詞:because,since,for,as,therefore,so,consequently 等
(2)表示因果的動詞:cause ,result in ,originate from 等;
(3) 表示因果的名詞: base, basis, result,consequence 等,這些因果句都是指明某兩個事件之間因果關系的,尤為出題者所青陳。因為通過出題可以考查文中兩個事件內在的因果關系。此種句型一般出“推斷性問題”。
九、段落句
文章各段第一句( 段首句 )和末段員后一句( 文尾句 )都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往往是文章作者表達中思想,進行總結綜述的地方,因此常出(1)主題性問題,(2)細節(jié)性問題(3)結構性問題。
十、特殊標點
有一些特殊標點的含義也屬于考查范圍,它們是:
(1) 破折號,表示解釋??技毠?jié)性問題;
(2) 括號,表示解釋。考細節(jié)性問題;
(3) 冒號,一股同上,有時冒號也表示列舉,則考“ EXCEPT ”題目;
(4) 引號。表示引用,考細節(jié)性問題:
(5) 驚嘆號,表示作者感情,考態(tài)度性問題。
托福閱讀快速筆記的方法
(1) 主題段和主題句的關鍵詞。托福文章中的主題段和主題句都是參與搭建文章結 構的,因此記錄它們中的幾個關鍵詞對于把握全文的結構非常重要。同時,文章中有很多的重要信息也會包含在這部分內容中。
(2) 時間和數字。一般來說,出現時間概念的文章或段落通常和時間順序有關,作者會用不同的時間點串出一條時間線索。而個別數字的出現則意味著這個數字所闡述概念的重要性是不 容忽視的,因此,除非文章中出現了數據堆積的現象,考生都需要把數字記錄下來。在記錄時間和數字時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在記錄時間的同時要同步記錄下該時間點所發(fā)生事件的關鍵詞,二是無論文章中的時間和數字是什么形式,考生在記錄的時候都一律記錄成阿拉伯數字,以便于之后做題時的查詢。
(3) 人名、地名和專有名詞。這些概念在文章中出現的時候,一般都會出現大寫字母或引號等標記,非常有利于信息索引和定位。此外,當提到這幾個具體的概念時,文章通常是在用這些概念說明某個理論或者觀點,因此記錄下這些概念對于理解相關理論和觀點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4) 舉例主體。有的時候,為了說明某些理論和觀點,文章中會出現大段的舉例文字。實際上,托??荚囍锌疾檫@些例子具體內容的時候非常少,而更多的是考查作者使用這些例子的 原因或它們所證明的觀點。因此,考生在快速筆記中只需要記錄下例子是什么就可以了,至于例子中所闡述的具體信息,可以適當忽略。
(5) 新概念和局部核心概念。所謂“新概念”是指當考生讀到文章某個位置時,之 前沒有出現過的概念。這種新概念的出現,意味著已有的概念已經不能說明這里要闡述的問題,所以,新概念的出現必然也意味著一個重要信息的出現。而“局部核 心概念”是指在連續(xù)的幾個段落中集中闡述的主題概念,對于這種概念來說,無論是作為觀點還是舉例大家都應該注意,因為它顯然是作為重點在文章中被強調的。
(6) 重要的邏輯關系。很多考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只注意到了文章所闡述的重要內容,但是忽略了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因而對信息關聯理解不準確,這也是一種嚴重的錯誤。因此,在閱讀過程中記錄下信息之間所產生的邏輯關系可以避免考生丟失信息之間的關聯信息。
雅思托福閱讀考題不同之處盤點相關文章:
★ 雅思托福閱讀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