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犯罪常見的手法都有哪些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網路偶已經住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足不出戶就可以辦事情的方便性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可是,五花八門的網絡詐騙手段也隨之而來。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網絡犯罪常見的手法,希望能幫到你們。
網絡犯罪常見的手法
(一)以低廉的價格引誘。行騙人一般自己建立電子商務網站,或是通過比較知名、大型的電子商務網站發(fā)布虛假的商品銷售信息,以所謂的“超低價”、“走私貨”、“免稅貨”、“違禁品”等名義出售各種產品,使一些人因低價的誘惑或好奇心態(tài)而上當受騙,同時以“減少手續(xù)費”、“支付時間長”、“交易快捷”等借口盡量勸說受害人不要通過“支付寶”等方式支付,直接將現金存入其指定帳號。
(二)吸納會員,騙取注冊費。行騙人在一些普通的網站上搞一些六合彩賭博網站或淫穢色情網站的鏈接,引誘網民點擊進入,交納一定的注冊費(通常以手機號碼進行注冊,一旦注冊成功即被扣掉手機費10-60元不等),讓其成為會員,好奇的網民交錢后往往均不能成為會員,從而上當受騙;或讓其成為普通會員后,進一步引誘受害者繼續(xù)交費成為VIP會員。
(三)發(fā)布中獎信息。行騙人在一些游戲的網站上向玩家發(fā)送“中獎”信息,讓玩家匯郵費、稅費等,這往往使一些愛貪小便宜或有好奇心態(tài)的玩家上當受騙。
(四)貨不對版。行騙人在收到貨款后所收到的貨物的價值遠遠低于受害者所購買的貨物;有的甚至只郵寄來一個空的貨物包裝盒,以此將責任和矛盾推向物流公司或郵局。以上的詐騙手法多為行騙人利用“虛擬的固定電話”作為詐騙的聯系電話,一般要求私下交易,承諾先讓受害人以先交部分定金,貨到后再付全款。
網絡防騙的技巧
1.保持清醒頭腦,遇到可疑的人或事要冷靜分析,不輕信,不盲動,以免財物損失。
2.做好個人和家庭信息資料的__,不要隨便泄露自己和家中的電話號碼。
3.不管遇到任何原因、理由要求為家人、親友寄錢、寄物的短信或電話,一定要提高警惕,通過各種途徑調查證實是否屬實,以防受騙。
4.目前網上商務環(huán)境復雜,以及網上安全法律法規(guī)的不完善,使得犯罪分子可以低成本地進行各種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為財物安全計,建議盡量到國家指定網站上訂購車票。
5. 不貪。要堅信:“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掉餡餅”。無論誘惑多大,都不要為其所動。
6. 如遇類似詐騙嫌疑的情況或電話,要及時向學校警務室或公安機關報案。
網絡犯罪的特征
(一)犯罪人員的高智能性
網絡犯罪的主體智能化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犯罪的一個最顯著特征。
(二)犯罪手法的隱蔽性強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不確定性、虛擬性和超越時空性等,犯罪手段看不見、摸不著,破壞性波及面廣,但犯罪嫌疑人的流動性卻不大,證據難以固定,使得計算機網絡犯罪具有極高的隱蔽性,增加了計算機網絡犯罪案件的偵破難度。
(三)犯罪的成本低、傳播迅速,傳播范圍廣
如例用黑客程序的犯罪,只要幾封電子郵件,被攻擊者一打開,就完成了,因此,不少犯罪分子越來越喜歡用互聯網來實施犯罪,而且計算機網絡犯罪的受害者范圍很廣,接受者是全世界的人。
(四)犯罪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代社會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日益加重,大到國防、電力、金融、通訊系統(tǒng),小到機關的辦公網絡、家庭計算機都是犯罪侵害的目標。
(五)犯罪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
犯罪分子大多具有一定學歷,受過較好教育或專業(yè)訓練,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技術,對實施犯罪領域的業(yè)務比較熟練。
(六)犯罪主體趨于低齡化
犯罪實施人以青少年為主體,而且年齡越來越低,低齡人占罪犯比例越來越高。據統(tǒng)計,網絡犯罪分子多數都在35歲以下,甚至有很多是尚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
(七)利用網絡進行金融犯罪的比例不斷升高
利用金融網絡用戶終端詐騙、盜竊的案例多見報道,大多是以計算機緩存的用戶個人信息為目標,以計算機網絡為工具,以更多地“賺錢”為目的,竊取用戶信用卡號碼、銀行密碼等,達到自已的目的。
猜你感興趣:
2.網絡犯罪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