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試題答案
對于青少年來說,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可以預防犯罪,并且在無形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形成正確的法律知識體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試卷,希望對你有用!
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試卷判斷題
1、《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一切權益不受侵犯。 (×)
2、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
3、未成年人的信件他人一般不可以開拆,但其父母可以。(×)
4、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類,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死刑。(×)
5、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處罰。(×)
6、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7、凡是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或不享受法律賦予的權利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8、飼養(yǎng)的動物造成他人傷害,其主人不承擔任何民事責任。(×)
9、衡量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標準是:必須違反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和法律規(guī)范;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并且觸犯刑法,受刑事處罰。(×)
10、營業(yè)性電子游戲場所在任何時間,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11、國際禁毒日是6月16日。(×)
12、依法治國是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應遵循的基本方略。(√)
13、公共安全,是指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財產(chǎn)的安全。(×)
14、環(huán)境問題,是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fā)利用生活環(huán)境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與破壞。(×)
15、當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首先要保護現(xiàn)場,然后搶救傷員、保護公共財物,并設法立即報告公安機關或附近的交通警察。(×)
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試卷單選題
1、《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什么時間開始施行?( C )
A、1997年11月1日 B、1998年11月1日
C、1999年11月1日 D、2000年11月1日
2、在我國,國家的立法機關主要是:( A )
A.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B.各級國家權力機關
C.國務院和各級行政機關 D.黨中央
3、1995年3月至8月,王某攜帶水果刀等作案工具,攔路搶劫群眾財物4次,刺傷2 人,刺死1人。王某的行為已構成,應受處罰。( A )
A.犯罪、刑罰 B.一般違法、治安
C.民事違法、民事責任 D.行政違法、行政
4、我國法律規(guī)定:父母有撫養(yǎng)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B )
A 哪怕子女已經(jīng)成年并已經(jīng)能夠獨立生活,這一義務也依然存在
B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yǎng)是無條件的
C 父母離異后這一義務將同時終止
D 有的時候,比如父母下崗而收入銳減、經(jīng)濟困難,這一義務可以免除
5、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哪個階段的未成年人犯罪,要負部分刑事責任:( B )
A、滿16周歲 B、未滿16周歲 C、不滿14周歲 D、以上都不對
6、在校學生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損失或者傷害,本人無力賠償或者無力負擔醫(yī)療費用的,應由誰負責?( C )
A、學校 B、政府部門 C、學生的監(jiān)護人 D、以上都不對
7、修改后的刑法于何時開始實施?( A )
A、1997年10月1日 B、1998年10月1日
C、1999年10月1日 D、2000年10月1日
8、青年陳某到電影院看電影時吸煙引起周圍人的不滿。管理員加以制止,陳某趁機取鬧,砸了“請勿吸煙”告示牌的玻璃和燈泡,引起場內(nèi)秩序混亂,中止放映5分鐘。陳某的行為是( D )
A、犯罪行為 B、破壞社會秩序行為
C、破壞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秩序行為 D、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行為
9、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違反禁令吸食毒品的,故意損毀國家保護文物的,故意損毀公用設施的,破壞花草樹木的諸種行為,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屬于( A )
A、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 B、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C、侵犯人身權利的行為 D、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10、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是( A )
A、專門法律的制定 B、家庭保護 C、自身保護 D、良好的社會風氣
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試卷主觀題
1、今年1月7日上午.63歲的退休工人張德新乘公共汽車出門辦事。在早上,他發(fā)現(xiàn)一個青年人將手伸進一位乘客的口袋,他站起來拍了一下扒手說:“你搞什么事?”扒手當即回過頭:“你喊什么?!”這時.另兩個青年人沖過來,對老人拳打腳踢,老人頓時血流滿面。老人與扒手搏斗時,滿車乘客無一作聲,被扒的中年人也沒任何“表示”。老人要求司機將車開到派出所,扒手拿出100元錢送給司機.司機將車門打開放走了歹徒。
請運用所學有關法律知識分別評說扒手、老人、乘客、司機、被扒的中年人的行為。
(1)扒手偷竊乘客的財物,侵犯了乘客的合法財產(chǎn)所有權,對老人拳打腳踢侵犯了老人的生命健康權,都是違法行為。(3分)
(2)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老人制止偷竊事件是敢于同違法行為作斗爭的表現(xiàn)。(2分)
(3)乘客、司機、被扒的中年人在違法行為面前膽小怕事、畏縮不前、客觀上縱容了違法行為。(2分)
(4)同違法行為作斗爭,不只是執(zhí)法部門的事,還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配合和支持,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象那位老人一樣積極勇敢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而不能像材料中的乘客、司機那樣對違法行為袖手旁觀,甚至有意放縱。(3分)
2、社會上有些人為了牟取暴利,胡編亂造一些宣揚色情、兇殺、恐飾的壞書刊和音像制品,一些電子游戲廳、電腦軟盤出售者,也利用賭博、色情等所謂的“刺激”來賺錢。未成年人如果不加選擇地去閱讀、觀看,就容易受到不良影響。輕者,精神萎靡,無心讀書;重者,行為下流,導致犯罪。據(jù)某市對123名少年犯的調(diào)查,其中80%以上的人看過壞書、壞雜志、壞錄像。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問題:
(1)上述材料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什么規(guī)定?
(2)國家為什么必須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3)青少年應怎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猜你感興趣:
2017年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試題答案




